人间仙境,梦里乾坤 — 石竹山

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竹山道院,位于福州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内。石竹山以石奇竹秀、道教名山、祈梦圣地而驰名,素有 “人间仙境,梦里乾坤” 的美誉。它不仅是道教名山,更是福建久负盛名的人文旅游胜地。据记载,宋朝着名理学家朱熹曾到此畅游与讲学。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于万历年间也曾到石竹山探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竹山风景区,位于福清城区以西10 公里处,是福建省首批省级风景区之一,也是国家首批水利风景区,2004 年评为国家4A 级风景区。景区内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9度左右,石竹山东北起自太城山,向西南伸展,经狮子岩、马坝、天子峰,至状元峰; 西南侧为石竹湖。山体面积13.31 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534 米,山上 “石能留影常来鹤,竹欲摩空尽作龙”,因翠竹满山与奇石嶙峋而得名。山下石竹湖碧波万顷, 与石竹山交相辉映,湖光、山色,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竹山道院,始建于唐大中元年(西元847年),初名灵宝观,后更名灵宝道观、石竹寺,现定名为 “石竹山道院”。石竹山道院构建于状元峰下半山腰的悬岩峭壁上,一面依山、三面悬空,远望如空中楼阁,天宫仙苑。道院后群峰嵯峨,四周绿竹耸立,红墙碧瓦,典雅清幽。道院内除分布著石竹、雷公竹、佛肚竹、方竹等各种竹类外,还有大量的台湾相思树、马尾松、杉、柳杉、米楮、丝粟、榕以及珍贵名木古树赤楠等。&nbsp;&nbsp;</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乘座缆车 “石竹山索道” 上山,第一个到达的寺院就是 “三清殿”。石竹山索道是由爱国华侨赖庆辉先生于一九九三年独资筹建,于一九九五年正式对外运营,全长488 米,单向运行时间8分钟。石竹山旅游索道的建成,不仅给石竹山风景区增添了一个新的景点, 也为中外游客登高揽胜提供了舒适的交通工具。&nbsp;</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竹山道院主神供奉汉代何氏九仙君。道院由主神殿仙君楼、狮岩堂、万神殿、三清殿、真人殿、显镜宫六大殿区组成,沿东张水库东侧道院山门拾级而上,依次可达泗洲大圣殿、真人殿、观音崖和主神殿仙君楼;其中:仙君楼殿区由仙君楼、观音厅、玉皇阁、玉皇行宫、土地厅、文昌阁、元辰殿、斗姆殿等组成;狮岩堂殿区由慈航宫、五显宫、辽天居、观音阁与道院办公楼组成;万神殿由观音大士殿、三大天将殿、福德正神殿、九天东华殿、玉皇天尊殿、五福神祉殿组成;三清殿位于道院最高处,全殿由三清主殿与功德堂组成;修建中的显镜宫殿区则位于石竹山东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竹山道院不仅是道教名山,更是福建久负盛名的人文旅游胜地。据记载,宋朝着名理学家朱熹曾到此畅游与讲学。明朝首辅叶向高不仅在此祈梦、求签,还在此攻读经书。得到功名后,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重游石竹山道院时,在 “洗耳泉”、“牛蹄洞” 二处的绝壁上分别题刻二词。&nbsp;&nbsp;</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初夏游仙游九鲤湖之后,到石竹山探胜。《徐霞客游记》详细记述了他畅游石竹山的经过。清道光年间刑部尚书陈若霖、太子太师陈宝琛都曾到此游览并留下题匾。近代著名海军将领萨镇冰的题刻,至今尚留存院中。据统计,历代名宦、文人在石竹山的题刻尚存数十处。&nbsp;&nbsp;</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竹山九仙君,据福清当地的民间传说,石竹山何氏九仙君与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也就是中国古代传说里开天辟地的盘古有密切的关系。九仙的名字分别是:应天、厚福、宏仁、广富、济世、体道、通神、显圣、定慧。九仙幼年的时侯,除了长子额头正中竖长一目之外,其余的眼睛都看不见东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盘古天尊开天之后,因其为天地初开之元,万物化生之始,所以被尊为 “元始天尊”,因一为元,九为极,故元始天尊又将幻化世间万物的九股真气,归聚成形为九真奉元无上圣莲,收归座下,代表宇宙从元至极浑然一体。</p><p class="ql-block"> 到了汉武帝时,天尊神游玉京山,拨云扫雾,俯视人间,见到中原地带文化昌盛,而闽地地处南蛮,教化未开,山深林密,刀耕火种,缺医少药。天尊顿生恻隐,有心度化,心念转动之间,座下圣莲因为与他心意相通,竟泛起金光,微微颤动。随即自圣莲宝座上舒展而起,轻呵了一口气,九真圣莲顿时化为仙真之形。天尊又道 “…… 如今南蛮教化未开。现在就派遣你们,应运降生,弘我道法,教化众生,造福生灵。荷莲相生,闽郡太守何侯,号任侠,江西临川人士,素有正直侠义之风,受汉武帝信任,派为闽郡太守。就命尔等九人托生太守膝下,奉元修真”。又言 “大道无形,且五色令人目盲,你等下凡,需以心为镜,以梦为灵,感悟世事,点化世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传说当年九九重阳之日,闽地百姓见满天霞光中幻出一朵金莲,分化九日,齐往福州于山所处飞去(故于山又称九日山)。时何夫人正于后堂小憩,恍惚入梦,梦中所见竟与天象一致,但见九日直往她奔来,张口惊呼,却见那九道金光,齐刷刷一并汇入何夫人口中。多年未曾得子的何夫人随即受孕,先后诞下九子,分别取名应天、厚福、宏仁、广富、济世、体道、通神、显圣、定慧,是为何氏九仙君。</p><p class="ql-block"> 九仙幼年的时侯,除长子额头正中竖长一目之外,其余的皆都目盲。何太守中年得子,满心欢喜,但却也因此不胜苦恼。一日闲暇看到九子端坐室内,呆若木鸡,顿觉悲戚,忍不住泣道 “苦了我儿”。谁知长子应天朗声对道:“父亲不必悲伤,所谓大道无形,且五色令人目盲。茫茫红尘,庸俗过甚,我等是担心受到了外界的干扰,而破坏了修道的诚心。其实我们兄弟几人心如明镜,何尝一日目盲?父亲请放心,等到我们几人道成之时,便是我等目开之日。”,太守凛然一惊,这不是先秦道家老子《道德经》里的话吗?九子何时读过经书呢?何太守心知有异。于是便差人找来《道德经》,由长子应天吟诵,领着众兄弟修习。时黄老学说盛行汉室,何太守与九子应对之中,总能对治民理政有所裨益,而闽地百姓,更在何太守清净无为的治理之下,得以休养生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淮南王刘安想要造反,对何太守说:“曾得一梦,见一木上破青天”。刘安据此认为这似乎是预示着自己可以破天登极,是一个成功有望的好兆头。但九仙知晓之后却告诉他的父亲,木破于天,是个 “未” 字,今汉室强盛未衰,望太守劝谏刘安切不可逆天而行。后刘安果图谋未成,而遭杀身之祸。</p><p class="ql-block"> 九仙在世33年,有一天,忽然对太守夫妇说道:“蒙父母亲恩,生我血肉之躯,养我残破之身,现在尘缘已尽,也该是我等离去的时候了。” 言毕便鱼贯而出。何太守夫妇不舍,言道:“你们九个人才有一只眼睛,让我如何放心”。九子应道:“也罢,那就请二老跟我们来吧”。到了闽江之滨,只见九子各取闽江龙津之水擦拭双目,顿然目开眼明,炯炯有神。何太守夫妇既喜且悲:喜的是九子双目已开,再不受那残疾之苦,悲的是分离在即,但知天意如此,却也无可奈何,伧然作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子一路向南,飘然来到兴化湖边(今莆田市仙游县九鲤湖),结庐而居,炼丹治药,教益百姓,且不时云游,泽被四方(故今日福建各地皆有九仙胜迹与传说)。过了九年,九仙来到兴化湖边,各自掏出金丹一颗,口中念道 “金鲤道友,且随我去”。顷刻间,只见波涛翻滚,湖中有九尾鲤鱼跃出水面,原来九仙在湖边炼丹,湖中九条金鲤,因为受到九仙道法教益,竟也得到升天的造化。九仙将金丹抛入鲤鱼口中,金鲤的头顶上顿时生出龙角,腾空而起。九仙跃然而上,骑着金鲤鱼升天而去。附近百姓,目睹仙迹,所以就将兴化湖更名为九鲤湖,而仙游县的名称,也因此而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仙飞升之后,回到大罗天玉京山清微境,得到元始天尊敕示:“你们的功业按道理应该得到九真上仙位子,本来应当留你们,随伺我的左右。但是世间道法,有兴有衰。凡间再过2000年,人心骤变,物欲膨胀,对天地万物掠夺过甚,只有以我 ‘天人合一’ 的思想,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才能使社会发展走上正道。所以仍旧派遣你们下凡,选择一个仙山宝地居住,你们几个应梦而生,所以就仍然以梦教化世人,造福苍生。我考察了你们在凡间的修行,各有所长,特命应天为弘道之神,助我主管道化之万物,厚福主健康、长寿、福气与医药,宏仁主家庭、子嗣、姻缘,广富主财富、农工商渔牧,济世主事业、文章、功名、仕宦,体道主人文、道德、忏悔、升转,通神主风水、环境、居家、卜算,显圣主出行、平安、庇佑、外交,定慧主修行、弘道、护法。” 九子欣然应道:“谨遵天尊诰命,但是不知道我们该到什么地方去呢?” 天尊对他们说:“你们降生与升天之间有一山名石竹,自乾兑起迹盘旋广阔,水出震宫,自有太极,应合九真之数,且在洪荒年代经千万年离火煅烧,清洁纯净,生氤氲之气,富磁应之力,有助人入梦通灵之功,是潜修功业龙兴之地。然水形未聚,故尚未兴。现在闽地虽地处蛮荒,然两千年后,拓海开疆,必成咽喉屏障之所,且应华夏分合之数,大有可为。所以你们可以在石竹山中伺机应运,待得水聚形之日,就是你们成弘道安民兴邦大功业之时。”九仙领命下凡,至石竹山再行潜修,以梦点化世人,泽被黎民苍生,声名远播海外。周边百姓,祈灵如响。九仙更于梁时化身林晃真人,炼丹治药,济世救人,骑虎升天,再应灵迹。又于明末清初之时,托名陈博,降乩预知日本天皇之降生与登基,以此点化黄檗高僧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开创日本黄檗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石竹山下,龙江聚水成湖,应了天尊的预言,当是九仙弘道安民兴邦之时。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一到初九是九仙君的诞辰,这时候会举行隆重的仪式庆祝仙君的圣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观音殿中供奉:慈航观音、地藏天尊、韦驮、达摩、伽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将殿中间供奉:哪吒三太子神仙,哪吒在道教为中坛元帅、通天太师、威灵显赫大将军、三坛海会大神等,俗称太子爷、三太子。左偏殿供奉:大罗金仙震子又叫雷震子,右偏殿供奉:二郎神(杨戬)降妖大元帅:左右两侧边供奉六丁六甲神:甲子神将王文卿、甲寅神将明文章,甲辰神将孟非卿、甲申神将扈文长,甲午神将书玉卿、甲戌神将展子江,丁丑神将赵子任、丁卯神将司马卿,丁已神将崔石卿、丁未神将石叔通,丁酉神将臧文公、丁亥神将张文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土地殿中殿供奉:福德正神,福德夫人。俗称土地公、后土等。中国古代就有奉土祭社的礼俗。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保佑一方乡土和家宅平安,添丁进财,六畜兴旺。左偏殿供奉:山神,在先民的原始自然崇拜神,认为任何一座山峰都有神灵。这些神灵证实着人们的吉凶祸福。人们的崇拜,是因为它能保佑人们平安健康,牲畜兴旺。右偏殿供奉:树神,是一方神灵。古人的自然信仰,祖先和道教相信万物有灵,敬拜则获吉,民间祭祀树神祈福求吉的习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玉皇大帝,即 “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天地的主宰,又称 “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玉皇大天尊”、“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玄穹高上帝”、“天公”、“老天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玉皇大帝犹如人间的皇帝,上掌三十六天,下辖七十二地,掌管神、仙、佛、圣、人间、地府的一切事,权力无边,有穹苍圣主,诸天宗王之称,赞玉帝之尊,权大化,得元始天尊秘授赤字玉文而开天执符,主承太上无极大道之法旨而含真御历,金阙四御辅助,北极四圣佐护,神霄九宸大帝拱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统领万圣。玉皇大帝在中国民间的影响极大,祭祀玉皇的仪式往往超越了三清的规格,玉皇即昊天上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玉皇大帝是道教的神。在中国神话历史中,名号原是古代昊天上帝,到宋朝时,由宋真宗为高上玉帝加尊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为极尊贵特殊的大道圣尊,是众神佛之领袖。玉帝爷统领三界六道十方内外,还统御法界的佛仙,管理天地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果位任免。昔发广大愿合道利济一切,为诸神、真、佛、至、圣贤人之师。万神朝礼,五帝(五方五老)司迎。炼就回风混合之大道,成就无上道果帝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福殿中殿供奉:文财神:比干丞相。武财神:赵公明元帅。传说是主管财源的神明,财神爷赵公明乃家喻户晓之神,逢年农历正月初五及七月二十二便可祭祀财神。左偏殿供奉:福星神天官:赐福为职。禄星神地官:主文人之功名利禄。纳珍童子、招财童子:为祈福门神之一。右偏殿供奉:喜神星君,喜神即吉神。寿星星君:南极老人星,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利市仙官、进宝童子:是护佑人们走运、吉利之意,以图吉利、发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清殿,供奉的是道教最高神灵: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一般人认为玉皇大帝的众神之主,其实在道教的神仙谱里,三清之一的元始天尊才是创造万物、统帅一切 的主宰。中间就是元始天尊,他手中虚拈,象征天地未生时的无极,左边是灵宝天尊,手中 的阴阳镜象征刚从无极状态中衍生出来的太极。右边是道德天尊,即后世所称的太上老君, 他手中的扇子象征由太极分生出来的两仪。这三清加起来就是道教的创世的三个过程。&nbsp;</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太乙殿,供奉太乙救苦天尊,有 “寻声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 简称救苦天尊。相传是玉皇大帝二侍者之一,配合玉帝统御万类。据《太乙救苦护身妙经》说:“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但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物随声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通往石竹山道院山门路上,沿途都能听见道院的山上鞭炮齐鸣,远眺山上金碧辉煌的寺院前,门庭若市,人声鼎沸,一片烟雾缭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竹山下是东张水库(也称石竹湖),湖中间有个小岛叫做鲤鱼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这里建一个亭台式的建筑,成为进入石竹山第一道美丽的景观,因为石竹湖是由龙江水聚集而成的,故 有 “雄关聚龙” 之美称。 这里有座纪念碑,是1958 年,东张水库建设完工之后建立的纪念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竹山道院,原名石竹寺,紧靠<span style="font-size: 18px;">福清</span>烟波洗粼的东张水库,山以石奇竹秀而得名,院以九仙而闻名。说石竹山 “岩石最胜”,无异一笔点睛,山间有摘星台、紫去洞、桃源洞、通天洞、日月洞、化龙窝、鹤影石等。现在石竹山风景区已列入首批省级风景区。1987年2月,被福建省政府公布列为首批省级风景区,寺院为省级重点寺院,经政府依法登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竹山素有 “岩石最胜,为祈梦之所” 之说。在石竹山道院周围有桃源洞、紫云洞、龟蛇石、蟠桃石、骆驼石等奇洞怪石。石竹山主峰状元峰海拔534米,峰下山腰,凌空楼阁,橙瓦红墙,道院属唐宋风格,依山构筑是福清历史最为悠久的道教活动场所。在道院周围还保留着宋淳化以来历代名人摩崖题刻20多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石竹山宗教场所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和法规,发挥侨乡优势,加快建设步伐。在通往道院和各景点的通道上,建有20多座凉亭供游人小憩;在宫观附近设有素菜馆、招待所等接待游客的设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竹山从不同的方向看各具特色,从东面看犹如一条巨龙般逶迤耸立,在风水学上这儿就是风水宝地;从南边远望整座山像一个规范等腰三角形,这个姿态很像壮丽的埃及金字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石竹山的悬崖峭壁之上,这片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就是千年古刹石竹寺。石竹寺是一座壮观的寺院,这儿和平共存着儒、释、道三教文明,而且一千多年来长盛不衰,可谓一大奇观。三教在一座山很常见,可是三教文明存在于一座寺院在全国都是罕见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竹寺的建筑风格也充满了三教特色,九仙阁、玉皇阁、玉皇行宫等为道教建筑,观音大士殿、大悲殿等为释教大殿,文昌阁则是儒教楼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下的东张水库一年四季清澈碧绿,倒映着石竹山多姿多彩的倩影。修建一新的文昌阁和慈航宫,为石竹山风景又增添新的景致。石竹山道院将以其富含诗情画意的景色迎接八方游客的到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张水库水面面积 15 平方公里,有杭州西湖3 倍大,现在看到的只是水库的一个小角落,水库库容 1.99 亿立方米,当然和现在的三峡工程相比,东张水库真的不算什么,但是在50 年代那样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下,完全靠肩挑手扛,能够建成这样规模的水库,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清历史上一直是个缺水的地方,东张水库建成,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20 多万福清人民的吃水用水问题。福清能够从一个福州地区最落后贫穷的县发展成今天最富裕的市,应该说,东张水库功不可没,把它形容成福清的生命之泉一点也不夸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竹山胜景形成于6700 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那时候石竹山所处的位置还是一片汪洋大 海。由于地质结构很不稳定,地震和火山喷发经常发生。火山喷发的岩浆不断堆积,形成了 今天的石竹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东面看石竹山,就像一条巨龙逶迤,应了风水学上的 “宝地” 之征。石竹山下原本只有条龙江与无患溪绕山而过。1958 年福清人民靠肩挑手扛,拦河筑坝,兴建东张水库(今改名石竹湖)。该水库原只是为解决福清人民的吃水用水问题而兴建的, 没想到妙手偶成,形成石竹山一道山水相映成趣的美妙景观,更应了环境学(古风水学)上 的 “藏风聚气,得水为上” 的上乘风水,使仙山更添灵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竹山自古是道家方士修仙炼道的道教名山圣地兼容儒佛文化的宗教场所。石竹山的宗教文 化起于汉唐的道文化,再融入宋代的禅文化,到明清时代,又融入了儒家文化,以至于形成 了今天独特的 “以道为主,兼容释、儒” 的文化景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竹山的道教文化有许多奇绝之处,主 要有 “一梦(祈梦)、一签(抽签)、一春(接春)、一愿(许愿)、一生辰(元辰保护神)”。 由于石竹山祈梦非常灵验,所以自明代以后,不仅有大量福州人,而且遍及海内外的善男信 女,都慕名前来石竹山烧香拜神、祈梦求签、许愿还愿,人们都把石竹山称作 “九仙祈梦所”、 “石竹仙境”、“中华梦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连接玉女峰与醉石的为仙桥,民间素有新娘 “走仙桥析嗣纳福” 之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也有人称作连心锁桥,只有一条石板,下面悬空。在此桥的铁链上锁上一把锁,据说能达成心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进石竹山,仿佛是在阅读一部厚重的历史书。石竹山的宗教文化起于汉唐的道家文化,再融入宋代的禅文化,到明清时代,又融入了儒家文化,形成了今天独特的 “以道为主,兼容释、儒” 的文化景观。“梦文化” 是石竹山道教文化的最大特色,因其特殊的人文和地理,以及超强的地磁场时空点感应,使之成为“祈梦的发祥与传承地”,素有“中华梦乡”之美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竹山道院构筑在石竹山南麓半山腰的悬崖峭壁上。道院主神殿仙君楼便是祈梦活动的主要场所,殿内供奉着道院的主神 — 因祈梦灵验著称于世的汉代何氏九仙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竹山祈梦习俗最迟在明代,最早在宋代就已形成。历史上,许多名人与石竹山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宋代的理学大师朱熹,在福清多有遗迹,相传石竹山的辽天书院曾是他的读书处,“西山晚照”、“卧雪” 等均出自其手笔。明代首辅叶向高年轻时到石竹山祈梦的故事最为著名。一年清明节,叶向高到石竹山抽签,“富贵无心想,功名两不成” 的签谱令他大为不快。后来他请了一位老和尚解签。老和尚告诉他这是好签,并解释说:“富贵无心想,‘想’ 字去了 ‘心’ 不是 ‘相’ 字么?” 功名两不成,‘戊戌两字都不像 ‘成’,这不是预示公子将在 ‘戊戌’ 之年官居相位吗?” 经老和尚一点拨,叶向高受到极大鼓舞,刻苦求学,最终官居宰相。此外,东渡日本创立黄檗宗的隐元禅师、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长乐状元马铎、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清末帝师陈宝琛、海军将领萨镇冰等名人也都与石竹山祈梦结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古时候,石竹山道院就留给祈梦人一对警句:“有奇雅想即是梦,无清净心莫求仙。” 石竹山祈梦并不是要真正进入睡眠状态,只是人在虔诚而又恍惚的状态的一种幻想,祈梦之人如入太虚幻境,很容易进入梦乡,所谓心有所想,梦有所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福清,随着民间祈梦和解梦信俗的不断发展,诸如明代永乐年间状元马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叶向高、清末翰林陈宝琛等祈梦故事和民间 “月落日出”、“川之无才” 等梦境故事均广为流传。&nbsp;</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故事不仅福州地区家喻户晓,而且随着海内外乡亲带往全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 “中华梦文化” 的传承地,石竹山每年都吸引众多香、游客到此游览和祈梦,尤其成为福清籍海外游子神往梦绕之地。&nbsp;</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每年都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到此游览或祈梦,特别是在重大宗教活动及民俗节日里,更是有众多的游人香客纷至沓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清民间广泛流传港头后叶村人、明代内阁首辅叶向高年轻时到石竹寺九仙楼祈梦的故事,由于叶向高等众多的名士祈梦应验,助长了石竹山梦文化的传播。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于泰昌元年(1602 年)六月初夏游仙游九鲤湖之后, 到石竹山探胜。他在《徐霞客游记》中写道:“……石竹山,岩石最胜,亦为九仙祈梦所……” ,清道光年间刑部尚书陈若霖、太子太师陈宝琛都曾到此游览并留下题匾。近代著名海军将领 萨镇冰于1923 年写了一幅 “扫除名利” 的题刻,至今尚留存石竹寺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统计,历代名宦、文人在石竹山的题刻尚存数十处。 石竹山人文底蕴深厚,流传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说。比如《石竹山飞瓦》、《鲤鱼山》、 《龙女峰的传说》、《鸳鸯石的传说》、《林汝光的传说》、《出米石》等等,都仙气十足, 有极其浓重的道教色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千余年来,动人的祈梦故事以及百姓祈求仙君为民消灾赐福的活动经久不衰,形成由祈梦、接春、九仙信仰组成的石竹山 “梦文化”。福清石竹山被誉为 “祈梦的发祥与传承地”。</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