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提升名师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校际间的相互交流和同步发展。梁丽波名师工作室开展了“双减”背景下如何用好现有教材、作业本,有效推进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题的送教活动。本次活动主要由课堂展示、交流研讨和专家讲座三个环节组成。</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活动流程</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课堂展示</font></h1>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由吴旭慧师带着201班的孩子执教的《小毛虫》。</p> <p class="ql-block"> 吴老师的课堂生动活泼,极具趣味性。首先以图片导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对于低段孩子,字词教学是重点,吴老师本环节的教学既充满趣味性,又让学生在课堂完成作业本,扎实有效。再让学生借助语文作业本给课文排序,让学生明确了小毛虫由小毛虫——茧——蝴蝶的变化过程。接着重点学习了“小毛虫”的部分,运用图片、展开想象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小毛虫可怜、笨拙的特点。最后,将所学的内容编成一首小诗,帮助学生巩固本课所学。</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由严纪老师带着501班的孩子执教的《手指》。</p> <p class="ql-block"> 严老师的课风趣幽默,肢体语言也很丰富。严老师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指,再以自己的手画了个手指漫画,继而引出课题,并介绍了作家丰子恺。联系旧知《白鹅》,感受丰子恺语言的风趣幽默。在字词教学的环节,严老师将词语进行了分类展示,让学生发现特点。再抓中心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又让学生去文字中寻找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性格和作用并进行交流反馈。然后研读“拇指”部分,让学生细致感受丰子恺语言的风趣。最后进行迁移运用,严老师巧用作业本让学生尝试用写“拇指”的方法运用拟人和举例子写一个自己的五官。</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专题讲座</font></h1> <p class="ql-block"> 杨莉老师给我们做了《从“变”学课标 以“为”获成长》为主题的讲座。</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先带大家学习了新课标的变化。这个变化重点体现在这三个方面:“核心素养”正式走进课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学习任务群”式的教学内容重组。新课标时代,教师应该有何“为”,正如杨老师所说,教师应有强烈的使命感,在自己“应为”的方向上转变,在自己“可为”的具体事件中勇于实践,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努力。</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评课</font></h1> <p class="ql-block"> 两位上课教师先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再进行了剖析自评。</p> <p class="ql-block"> 梁丽波老师结合两位上课教师的内容主要从教材的解读力,内容的设计力和课堂的实施力三方面进行点评。</p><p class="ql-block"> 一教材的解读力。教师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紧扣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认真解读教材,才能为教学服务。</p><p class="ql-block"> 二内容的设计力。教师要在研读课标、教材的基础之上,根据学段特征,不同的课型,进行有效的教学内容路径的设计。</p><p class="ql-block"> 三课堂的实施力。同一个教学设计在不同学校的学生面前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生成,依生而导,顺势而教。发现学生的生长点,拓展课堂。课堂上教师要适时地让位,体现学生的主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后,梁老师也为我们水东小学语文教研组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梁老师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课本只是架起学生生活和知识的桥梁。她建议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新课标,且要读透彻;再辩证地去听、去看别人对新课标的解读。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实践、磨课才能成长。希望我们教研常态化,可以尝试探索年级捆绑式的教研活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双减”时代的到来,语文新课标的来临,都对我们的语文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我们依然会保持初心,精思细研,与时偕行。</p> 图:傅苏丽、孔令艳<div>文:孔令艳</div><div>审核:校办</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