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滚水泡馍

闲者(翟)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  酸滚水泡馍曾经是我们这代灵宝人必不可少的一道饭菜。这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它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但那时我们却对这东西有非常深厚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把大葱、韭菜或香菜切成碎末,放在碗里,再加上油、盐、醋、花椒粉、生姜末、油辣子等调料,用滚烫的开水一冲,这就是灵宝人常吃的酸滚水,泡上馍就能吃。酸滚水最为诱人的地方,其实就是飘在开水上面的那点油泼辣子,油汪汪的,红艳艳的,一看就叫人觉得有胃口。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一碗酸滚水下肚,登时就觉得热乎乎的,浑身都有了精神。</p> <p class="ql-block">  半清早,劳动的人们在辛苦了一两个小时以后,按例家里就会有人送来吃的,这叫“吃半早”。那时候生活水平低,吃的都是些红薯面玉米面等没有营养的东西,很快就饿了,又得一天三晌参加劳动,早就干疲了。事实上那时除了天气下雨干不成外,农民也没个星期天之类的休息日子。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这里早上这一晌一定要在劳动中间吃一点饭。这不仅是能量的一种补充,其实也是一种休息的借口。</p><p class="ql-block"> “半早”不是正式的早餐,只是一日三餐外的一种补充或叫加餐。由于不是正餐,时间紧迫,需要快一些,故而基本都是吃酸滚水泡馍。</p><p class="ql-block"> 人们把开水冲入配好调料的碗中,泡上刚从灶膛里掏出来的烤干馍,一边吃,一边喝,一边唠一些闲话,同时也趁机休息一会儿。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集体那会儿,也算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有人吃,就得有人做,有人送。送半早基本上都是女人的事。男人们开始上工,女人们就开始忙活了。烧开水,烤馍馍,配置调料,拾掇碗筷,收拾停当以后,赶紧往地里走。</p><p class="ql-block"> 送半早的也是一道风景,女人们提着暖壶,㧟着篮子,必须在工间休息的时间内送到。篮子里放着碗、筷、热腾腾的干馍,都是喝酸滚水必须的东西。这队人马也是不少的。地边上,如果谁的酸滚水送过来了,大家就会非常羡慕,纷纷夸赞这家的媳妇好,男人有福气,说他真是娶了一个好媳妇。而没有及时收到酸滚水的,好像就有点失望。但在大部分时间,大家这时也都非常高兴,因为一旦有人送来了早餐,队长马上就会安排大家休息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农村土地归生产队所有,农民只有劳动权,没有经营自主权。除了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外,作为社员,并没有什么挣钱的门路,也不需要操什么心。上工的铃声一响,只需要到指定的地方集合,听候队长的安排就行。在这种情况下,挣工分其实就是熬时间,大家也不怕耽误干活。</p><p class="ql-block"> 一碗酸滚水喝完,队长估摸着大家也缓过精神了,于是催着赶紧开始干活。</p> <p class="ql-block">  许多年过去了,生产队早已解散多年。这些年,由于经济效益的引导,年轻人大多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在家里的仅有一些老年人,农村再也看不到那么多人在一起集中干活的情景了。同时,由于体制的变化,既是留在家里的人们干都是为自家干活,“半早”早已没人吃了,但作为过来人,酸滚水泡馍这个饭菜我们还是没有忘的。因为对它,我们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很难忘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