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此组莲乡故事写于2011年,原本是当时为完成一个莲乡题材的拍摄计划,去莲乡驿前收素素材写的采风笔记,时隔多年,将它整理冠以《莲乡轶事》系列,此为系列之五】。</p><p class="ql-block"> 离开了驿前中学,我和雷副镇长一行到达姚西村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多钟了。</p><p class="ql-block"> 姚西村的姚书记在村口迎接我们。</p> <p class="ql-block"> 连续几年到驿前镇姚西村拍片,从08年拍赖云岚老师的《有你就有花的未来》MTV,09年为驿前镇拍《莲花古镇——驿前》宣传片,还有近几年陪同身边几拨朋友多次来赏莲,姚西给我的印象就是大片大片的莲田和一朵朵漂亮的莲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人间仙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七、八月份,正是荷花开得热烈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每到这个季节,小小的姚西村一夜之间就陡增了以几万甚至几十万计的游客。</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姚西也毫不吝啬地将自己迷人的美丽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游客跟前,任游客与她亲昵、与她抚爱、与她亲密接触。</p><p class="ql-block"> 中国莲乡第一村——姚西,正向世人展示出一幅隽美的田园光风情画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此时正值暖春季节,“接天莲叶”与“映如荷花”竞相斗艳的场面还没有到来,莲田里莲子才刚刚下种,刚犁过的荷田里一片汪洋,漂着几片零星的残叶和孤零零地竖着几棵败落的莲杆。</p><p class="ql-block"> 莲田景区的马路边上立着一排新粉刷过的农宅,几乎家家门楣上都挂着一块“莲乡**饭庄”、“**旅舍”的扁牌。</p><p class="ql-block"> 那是2010年第五届广昌国际莲花节期间,县里投资200多万元打造姚西景区工程时统一规划的。</p> <p class="ql-block"> 我突然发现自己对于姚西除了那大片的莲田与荷花几乎一无所知。</p><p class="ql-block"> 当姚书记领着我们一行走在姚西村新铺的环村水泥马路上时,我惊讶于我对姚西竟是如此的孤陋寡闻。</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姚西村就像城市里的一个花园住宅小区,有凉亭、有长廊、还有好几套露天的体育健身设施,一群农家小孩在玩耍。</p> <p class="ql-block"> 陪同的驿前镇雷副镇长和姚西村的姚书记还告诉我,今年“第六届广昌国际莲花节”又即将启动。</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县里主要领导招集县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来到姚西现场办公,就莲花节的各项准备工作及姚西景区道路进一部改造做了重要部署,今年的“第六届广昌国际莲花节”姚西又将以更新更美的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在熟悉而不知被我的脚踩踏过了无数遍的荷田地埂,以往两旁碧绿的荷叶与骄艳的荷花换成了清澈见底的田塘,水面上漂着一些去年没有清除干净的荷叶残片和几根枯萎了的莲杆。</p><p class="ql-block"> 同行的镇武装部长童趣地蹲下来,用手到水田里摸上来几颗肥壮的螺丝。</p><p class="ql-block"> 我突然想起曾在网上看到的莲田养鱼的事,就问姚书记,姚书记告诉我,他们这儿的莲田不养鱼,一是养鱼会被白鹭吃掉,另外对太空白莲增产也不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着走着,姚书记发现一块莲田景观区的指示牌倒在了地上,于是上前将它重新立起,并拾起地上一块大卵石将它往下猛砸了几下。</p><p class="ql-block"> 弄好后突然又发现方向反了,自嘲地笑了起来,我们大家也都笑了,我突然觉得这是个极好的影视剧细节,方向性的误差有时能衍生出极富喜剧性的戏剧效果。</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沿着正在施工的景观带走着,边聊边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条刚铺好的路面,几个工人正在用石块加固它的堤面。</p><p class="ql-block"> 姚书记向我介绍,这里的莲农等莲子收购以后,有些田里就栽了泽泻(一种中药),而有些就等几个月后收了种藕去卖,都是一笔好收入。</p><p class="ql-block"> 正说着,就见一个个头不高,长的有点黑不溜秋的农民身背喷药器站在自家的烟叶地了。</p><p class="ql-block"> 姚书记叫住他,让他走了过来。</p><p class="ql-block"> 我跟他闲聊起来,得知他家种了18亩地的烟叶(有几亩地是每年花500元租了别人的),还有两亩白莲地,每年的收入大概在6、7万左右。几个儿女都在外打工,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伺候这些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姚书记又跟我聊起现在的年轻一代都不种田了,都外出打工,家里就剩下一些老小妇孺。</p><p class="ql-block"> 我们又聊到假如今后农村没人种田了,泱泱大国这么多人口的粮食如何解决,那就只有走产业化的道路,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种方式必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将会是更加先进、更加科学、更加与世界农业接轨的产业化道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本想找几个农家进去坐坐、聊聊天,但家家关门闭户,主人都在外劳作未归。</p><p class="ql-block"> 天色渐渐暗了,热情好客的姚书记挽留我和雷副镇长一行在姚西的农家乐饭庄吃饭,感受莲乡的饮食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