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庵的几处石刻

刘界书

<p class="ql-block">  石庵最著名的石刻“最上岩”,系明朝南京礼部尚书黄锦(1589—1671)所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庵,位于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桂坑村,距离潮州市区约15公里,是附近人们喜欢去悠闲的一处小景点。</p><p class="ql-block"> 相传,石庵创自明代一位江西籍和尚,他在岩石洞下辟地建寺,于寺后山野垦田几畦,筑一寮于田边,当地人称“江西寮”。</p><p class="ql-block"> 至明末,邑人尚书黄锦(1589—1671)选中此山坳作为避乱隐居地,后题“最上岩”等书迹而名声渐开。</p> <p class="ql-block">天然岩,相传是黄尚书读书处</p><p class="ql-block">“天然岩”前约6米,两石相叠之上石正中,刻着“最上岩”三个大字,相传为黄锦所书。下方“石庵”两小字,其笔法与对面的“天然岩”三字相似,应该是同一人同一时期所书。相传为后人补刻,石庵也因此得名且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最上岩”为黄锦所题。</p><p class="ql-block"> 黄锦(1589—1671),字孚元,号䌹庵,广东饶平宣化都大埕(今东界大埕乡)上黄村人,万历三十七年(1609)黄锦考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登壬戌科进士,崇祯年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晚年在潮州市区上西平路的黄尚书府(三达尊)度过。潮州古城牌坊街的第七座牌坊“宗伯学士坊”就是为他而建。</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特别说明是“南京的礼部尚书”,是因为明朝在这个时期的有两个礼部,一个是北京的,一个是南京的。北京的礼部尚书权力较大,南京的礼部尚书权力较小。</p> <p class="ql-block">  寺院虽因疫情防控而没有开放,但这里石洞清幽、坑泉长流、鸟语花香,仍不失为煮茗听梵音之绝佳处所。</p> <p class="ql-block">寒拾留响(黄锦题)</p> <p class="ql-block">  沿迁回曲径而下,可见峭壁上“寒拾留响”石刻。</p><p class="ql-block"> 说明:寒、拾是两个人名,一位叫寒山,一位叫拾得,都是唐代诗僧,他俩意趣相投,时常吟诗唱偈,禅音回响,令黄锦所景仰。</p> <p class="ql-block">不昩因果(指示牌上文字说明,也说是黄锦所题)</p> <p class="ql-block">  往下再行数步,又见一较小岩石上刻有“不昧因果”。(“因”字刻的很象“目”字,这也许是书法的某种约定。)</p> <p class="ql-block">  石庵,现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编后呓语:如果能把潮州市区上西平路的黄尚书府(三达尊)和散处于意溪石庵、饶平道韵楼、仙田丁氏大宗祠、官塘石湖陈氏大宗祠等地方的黄锦书迹串联起来,再结合潮州古城牌坊街的宗伯学士坊(为黄锦而建)是不是“黄尚书故事一日游”线路就成了?相关历史人物的形象更丰满,更有立体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