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开功教授受邀洪湖老年大学举办书法讲座

煜煜青青

<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22日,小满节气刚过,经洪湖市老年大学书法班危经波书友的联系和接洽,在洪湖市老干局、市老年大学、市书法协会等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洪湖市老年大学书法班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盛会,邀请到知名书法家、诗人、湖北省书法报社副总经理、湖北省新闻和传播学院魏开功教授亲临洪湖市老年大学,为书法班的书友们带来了一场颇具古意的书法讲座。</p><p class="ql-block"> 洪湖市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单兴栋很关心并参加了此次活动,洪湖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朱忠柱、副主席<span style="font-size: 18px;">胡卫国、朱泽平、王孺</span>等同志也一并参加。</p> <p class="ql-block">↑洪湖市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王响军局长在书法讲座上致辞。</p> <p class="ql-block">  此次书法讲座的主题为书法艺术的构成,魏教授将其分为两部分,分别加以阐述:</p><p class="ql-block"> 首先,魏教授在小黑板上写了四个字:我、要、写、字,然后说,著名书画家、书法理论家陈方既先生经过梳理和理论思辨,提出的这四个字,即是书法本体构成的基本要素。</p> <p class="ql-block">  “字”——书法艺术从汉字实用书写发展为观赏性书法,人们将艺术成就引入实用,使实用书法也具有观赏性。</p><p class="ql-block"> 中国书法艺术,以表现民族的文字为前提,汉字自从单体形象的创造以来,经过几千年无数书法家的经营组构,使它既蕴含了深沉的生命本体的意蕴,又具有丰富多彩的外观,它既是规定书法行为的范式,又诱发书法家作情态各异的创造。</p><p class="ql-block"> “写”——强调“一次性挥运”。一笔落下,在历时性的运动中,既要有运笔的力度,线条的运动感、质量感,又要解决好符合规范的书法结构。这一次性的书写,古人叫做“挥运”。</p><p class="ql-block"> “要”——是一种创作心境,分心境好与不好,以及一般状态下的勉强。</p><p class="ql-block">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最后说:“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志”,就是“要”,是主体精神抒发的需要,激情的催发。</p><p class="ql-block"> 魏教授说:写字,即写字;书法,即抒发。实用书写并不要求这一点,作为艺术创造必须要求这一点。</p><p class="ql-block"> “我”——写字,是人的生理机制和人的心理机制控制的行为,是人写字。“我”对艺术规律的把握和理解,具有“我”的书写功力,具有“我”的情性、意欲。充分运用“我”的修养,“我”的功力,以“我”的情志,写出“我”的形式、风格,表达“我”的审美理想,展现“我”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而为书法艺术。</p> <p class="ql-block">↑魏开功教授为老年大学书法班卢进州老师题字《学而不固》。</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魏开功教授为书友题字《珠联璧合》。</p> <p class="ql-block">  在笔法上,魏教授强调了中锋用笔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中锋用笔”为用笔之根本,其一语道破了千古用笔之奥秘。只有使笔心运行在点画当中(锋藏画中),墨水顺笔尖流注而下,均匀渗开,达于四面,点画自身才能避免上下左右之轻重不一等弊端,使笔画圆浑饱满,有立体感。</p><p class="ql-block"> 如何把握中锋用笔呢?所谓用笔,从广义上讲,是指令笔毫在纸上作或升或降(提、按、顿、蹲),或纵或横(过、挫、回、扭、转、折)等运笔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包括:书前舔笔、转笔调锋、提笔调锋、捻笔调锋,在行笔过程中,笔毫着纸的长度始终不要超过整个笔毫的一半,如下图。</p> <p class="ql-block">↑洪湖市市委老干部局工会主席刘万辉现场挥毫。</p> <p class="ql-block">↑洪湖市老年大学书友徐桂英现场交流书法。</p> <p class="ql-block">  魏教授还介绍了其他的术语,包括锥画沙、印印泥等,其中提得起,是由偏锋转为中锋的基本笔画。</p><p class="ql-block"> 明朝书画家董其昌说:作书须提得起笔,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提得起笔,则以转以束处皆有主宰。“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p><p class="ql-block"> 讲座最后,魏教授给了书友们几点建议:</p><p class="ql-block"> 1、临创结合。多临帖。临池不辍。创作时,把平时临摹的字帖拿来再临摹,找到一种感觉,这样会让古人的笔法字法不经意地进入到作品中去。</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魏教授引用北宋书法家米芾名言勉励大家:“壮岁'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span></p><p class="ql-block"> 2、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不期然而然才能自然融合。</p><p class="ql-block"> 3、多读一点诗词文赋。宋代黄庭坚《山谷文集》云:“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灵府无程,致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p><p class="ql-block"> 4、充满激情。写字即写志,书法即抒发。</p><p class="ql-block"> 5、做人要雅,不要俗。</p><p class="ql-block"> 北宋书法家黄庭坚说:“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p><p class="ql-block"> 宋代文学家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则诗云:“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在众书友的簇拥中,魏教授对书法班的结业作品一一作了点评。</p> <p class="ql-block">↑魏教授在点评书友的结业作品。</p> <p class="ql-block">  在书画展览室参观了一众作品之后,魏教授亲笔挥毫,并对书友们一一进行讲解,大家兴致勃勃地观看着、聆听着。</p> <p class="ql-block">↑魏开功教授在书画展览室与书友们讲解“学”字的几种书法。</p> <p class="ql-block">↑魏教授应邀为老年大学书写了一幅校训,大家在字幅面前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活动间隙,忽闻传来一阵乐声,<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远处的书友还以为是哪个在放手机音乐呢,原来是</span>魏教授忙里偷闲,即兴演奏了几曲二胡,博得众人赞声一片。</p> <p class="ql-block">↑魏教授书法乐器俱佳,思想出入不受拘束,颇有大师风范。</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看到魏教授对古人书法及诗词作品如数家珍,书友们非常仰慕。原来学习书法不仅要临帖,还应多看古代书法家写的书和诗词;大家听了讲座之后,感觉对书法的兴趣更加浓厚了。</p> <p class="ql-block">  在此,感谢魏教授光临老年大学书法班!感谢老干局和老年大学组织这次活动!感谢危部长联系接洽,又造福书友们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