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越过尘埃而来

胥厚峥

<p class="ql-block">  早年购得陈从周先生著的《绍兴石桥》一书,从中悉知绍兴四周水乡泽国古镇星点,到处是曲岸河湾,百里古牵道,湖荡片舟、渔村蟹簖、长堤和石桥。</p><p class="ql-block">水是古镇的灵魂,桥是镇上的骨胳。江南水乡古镇的韵味淋漓尽致地展示在亘古时空之中。</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到安昌还是听乌篷船的船工老伯介绍,那年我们在绍兴柯桥写生,闲息时乘乌篷船去了柯岸,回来路上老伯悉知我们是画画的,喜欢画水乡,特向我们介绍了安昌和东浦。当然他也是想拉住我们这帮人的生意,哈哈……</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柯挢的高桥出发,经过华舍,一路远眺青山叠翠,近看秀水碧波,乌篷船破水而驰,窜过几个石拱挢,静静地行进在湖面上,微风渐渐飘来阵阵酒香,这时老伯指向前面就是安昌镇了。</p> <p class="ql-block">  安昌主要是一河一街东西直通,全长有三里。街上大多有廊棚,店铺挨家,茶馆具多,走不多远在兴街路口进入小巷,有座横石桥非常古朴,此景可以说是画画人必选之景。原小河上还有个过街楼小酒店,那年我们还在此临窗观桥小酌过。可惜过了两年再来此楼已拆了。</p> <p class="ql-block">  安昌的早晨特别清静,三里长街显得冗长。昔日的繁华要从留存至今的老宅旧院中去寻找,据说安昌是出绍兴师爷最多的地方。在今日的娄心田故居整修后已开作“绍兴师爷博物馆”。绍兴师爷兴于清代,其实师爷不过是个职业罢了。由于人们常在各种影视中见到渲译的师爷,逐渐脸谱化了。一副伶牙俐齿、工于心计、精明深沉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安昌沿街大户人家特多故也称“台门”,最盛时有百余座台门。台门建筑特点是有门房、天井、大厅、堂搂、下房等,纵轴递进,对称布局。并都命有各种台门之名,如以官职命“进士台门、翰林台门”,有以商命名的“當铺台门、米行台门”等,更多还是直接以住户姓氏得名的。</p> <p class="ql-block">《江南春早》60×85㎝(重彩画) 胥厚峥</p> <p class="ql-block">2008年6月和爱人一起陪同从美国回沪探亲的好友游览绍兴鲁镇和安昌。</p> <p class="ql-block">重彩画</p> <p class="ql-block">  安昌在日后我多次来采风写生,曾还闹出个笑话,有次午餐时分,来到一家临河小店,大家让我点来菜,我直接进了厨房看有什么,来水乡一般炒螺丝是必会点的,但这天我见盆里螺丝已不太新鲜就没点。其中也叫了个“炒络素”,结果到快吃完了“炒络素”没来过,发现多了一份“炒螺丝”,和店家说怎么“炒络素”还没好?她涚不是早上了“炒螺丝”!我带她去厨房指给她给了,她尽大声地嚷起来“茄子吆茄子!什么络素!”,咳……我明白了,也无话可说了。(上海方言中把茄子叫“络素”的)这就是安昌古镇留给我最深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安昌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就是每年进入腊月,真正的祝福全都挂在廊下了。</p> <p class="ql-block">《水乡晨曦》50x50㎝(彩墨画) 胥厚峥</p> <p class="ql-block">《水上人家》50×50㎝(彩墨画) 胥厚峥</p> <p class="ql-block">1989年6月南市区工人俱乐部美术创作组部分学员由柯桥坐乌篷船去柯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