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菩提树叶。</p> <p class="ql-block"> 话说玄奘一路跋涉,辗转数十国,于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到达西行求法目的地——那烂陀寺。该寺即《西游记》中所描述的大雷音寺,既是全印度最大的寺院,也是全印度最高的学府。</p><p class="ql-block"> 那烂陀寺这地方,最初是一个有名的园林,后有五百个商人,共出十亿金钱买下,供奉给佛,作为说法场所。故后来那烂陀寺中一直保存着释迦牟尼佛在园中说法时剃剪的发、爪,当地传说凡有小儿疾病,只要环绕发、爪几圈,病立刻就会痊愈。</p><p class="ql-block"> 佛寂灭后,又有五国国王共同出资兴建此寺,规模甚是宏大壮丽。寺东南五十余步有一棵奇树,高八、九尺,其干两枝共生,是如来昔日在此说法时,嚼杨枝唾地,因而生根长大,岁月弥久,却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再继续生长,也不见有衰枝败叶。</p><p class="ql-block"> 按寺规,要做本寺僧人,必须学通古今。当时,寺中精通二十部经论的,达一千之众。精通三十部经论的,有五百。再往上,精通五十部的,已可享有“三藏法师”尊称。但要能精通五十部经论,谈何容易,按寺规,可有十人编制,然而即使在那烂陀寺,学问能达到这种水平的,也只有九人……</p> <p class="ql-block">如来佛祖。</p> <p class="ql-block">鲜花锦簇。</p> <p class="ql-block"> 玄奘来自东土大唐,又遍历西域印度诸国,风声早传,名誉远播,那烂陀合寺上下,早知其将来。一听他即到的消息,寺中众人,立即行动起来。先差“大德”四十人,远出迎候。第二日早饭后,玄奘到。寺中走出僧人二百,俗众千余,手持幢盖香花,迎玄奘入寺。</p><p class="ql-block"> 入寺之后,引玄奘与众人相见,予以慰问,又安排了住处。然后,又由二十名有地位的僧人,引他去见“正法藏”。</p><p class="ql-block"> “正法藏”,就是被誉为全印度最有水平的高僧那烂陀寺的住持——戒贤长老。</p><p class="ql-block"> 戒贤当时年已106岁,仍博闻强识,内外大小,一切经书,无不通达,众望所归,奉他一个最尊崇的名号,叫做正法藏。</p><p class="ql-block"> 玄奘见了戒贤,礼赞已毕。戒贤命玄奘入坐,又问玄奘从何而来,来此又有何求?</p><p class="ql-block"> 玄奘恭恭敬敬,双手合十道:“从支那国来,欲学瑜伽等论。”</p><p class="ql-block"> 戒贤一听,忽脸色一变,激动不已,泪下如雨。正惊愕间,只听戒贤涕泣失声道:“我三年之前,曾患重病,全身有如利刃夹刺,痛不堪言,欲绝食求死之际,梦一金身之人来告,‘有一支那僧,来此求学,已在途中,三年后到,你应以法授彼,使大法流通,特来相告。’言讫不见。我且问你,在路上已有几年?”</p><p class="ql-block"> 玄奘惊道:“正好三年!”</p><p class="ql-block"> 戒贤三年前之梦,那烂陀寺上下皆知。当下一听,顿时欢呼雀跃。戒贤正法藏更是悲喜交集。当即决定,以玄奘的学问和声望,免去层层递进台阶,命他为“三藏法师”,补足十人之编。此即唐三藏之由来。</p><p class="ql-block"> 定居那烂陀寺后,玄奘抓紧时间,开始了紧张的学习。戒贤倾其所学,悉心传授,给他开讲《瑜伽师地论》。因是戒贤主讲,这在当时的印度是一件非同小可之事,一起旁听者,达数千之众。过十五个月,戒贤才讲完一遍。玄奘又请戒贤再讲一遍。第二遍也足足讲了九个月,方才完毕。</p><p class="ql-block"> 正因为玄奘天性聪慧,加之刻苦钻研,终成一代名僧,曾在印度写成《制恶见论》一千一百六十颂力克外道论师,又于无遮大会大获全胜,此为后话。</p> <p class="ql-block">唐三藏剧照。</p> <p class="ql-block"> 那烂陀寺是玄奘西行的终点,虽说是遗迹,仍看得出当年的辉煌,空空的莲花台上不知道曾经坐着谁?接着说俗的,保安会悄悄地把你带到遗迹里面,代价是一美金一个人,队长多要一美金,想想伽叶阿难也曾敲唐僧的竹杠,心理就平衡了很多。那烂陀寺旁边不远有个玄奘博物馆,人不多,可以推荐大家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少年僧众。</p> <p class="ql-block"> 那烂陀寺的涅槃重生。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康宁汉根据《大唐西域记》发现了那烂陀寺遗址。2006年,印度前总统卡兰提议重建那烂陀大学。比哈邦政府出资8770万卢比购买了455英亩土地用于大学建设。2010年,印度政府通过了《那烂陀大学法》,政府将拔款272亿7000万卢比用于大学未来十年运转之用。</p><p class="ql-block"> 2014年9月1日,新那烂陀大学在位于原址12公里处建成,开设历史研究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佛教研究学院和哲学与比较宗教学院。在印、中、日、韩以及东盟10国的共同努力下,15名学生步入神圣的课堂,那烂陀时隔800多年重新复课。2016年7月15日,“印度那烂陀寺考古发掘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了古印度文明的显著标志之一。(待续)</p> <p class="ql-block">那烂陀寺遗址(1)。</p> <p class="ql-block">那烂陀寺遗址(2)。</p> <p class="ql-block">那烂陀寺遗址(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