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月21日,新云村“两委”班子带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示范点的党员代表、青年代表、乡贤等52人,来到浏阳沙市镇、古港镇参观考察,学习研学游基地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特色。</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秧田村、梅田湖村、竹联村的党总支书记分别介绍了各村的主要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特色,解读了是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带动产业发展。</p> <ul><li><b style="color:rgb(1, 1, 1);">第一站:浏阳市沙市镇秧田村。</b></li></ul><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该村有 700 多年的历史,当地罗氏宗族自古以来就勤耕重读,在近 30 年来,全村 1200 多户村民,共有博士 26 位,硕士 170 多名,其中不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等名校学子,是远近闻名 的“博士村”。乡村振兴离不开人,依托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该村整合优势资源,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起耕读文化馆、农家书屋等,并推出了博士村研学实践项目,2021年实现收入400余万元。</span></p> <p class="ql-block"> 尚家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宏勋从交通区位优势、生物机电学院为依托的基础设施完善、示范点房屋相对集中等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新云村研学游的可行性,目前也是可以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运营,在安全的基础上做好课程开发和服务,前景是非常好的。</p> <ul><li><b>第二站:梅田湖研学基地。</b></li></ul><p class="ql-block"> 梅田湖村于2017年率先推行“公司+村级+农户”的运营模式,整合松山屋场农田500多亩,将村民的闲置房改造成统一标准的接待用房,村民以房屋入股的形式成立集“休闲度假、研学旅游、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梅田湖研学旅行基地,通过青少年到乡村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体验乡村生活,了解农耕文化,提高动手能力,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基地共带动100多户农户就业和增收。</p> <p class="ql-block"> 在参观听介绍的过程中,大家都听得非常入迷,不时发出感慨!特别是“抢抓研学旅游热潮,创新采用‘公司+村级+农户’运营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让村民变股民,走上致富之路”的蝶变过程,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热血沸腾。</p> <ul><li><b>第三站:田螺小镇竹联村。</b></li></ul><p class="ql-block"> 浏阳田螺小镇位于官渡古镇,占地1040亩,目前正打造以农耕实践、劳动教育为主题、农耕文化为灵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学营地。该营地功能区域丰富,涵盖自然课堂、研学实践、农耕文化、实地体验等,培养孩子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p> <p class="ql-block"> 参观学习结束后,新云村马上组织召开了创业青年联合筹备会议,会上选举了7位年轻有为的创业青年作为领导小组成员,下一步将为村级研学项目招商作准备。</p> <p class="ql-block"> “一整天的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现场观摩学习,让我们印象深刻、深受启发、备受鼓舞、令人振奋。作为建设点的一员我们也会极力支持,贡献自己的力量。”代表们纷纷表示这些村的模式很好,后续可以参考这些模式根据新云村的实际情况走出自己的路子来。</p> <p class="ql-block"> 最后,新云村党总支书记对此次参观学习进行了总结:“参观的浏阳的这些美丽屋场,各有各的亮点与特色。总结起来,美丽屋场建设要出成效,最关键的还是要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文化底蕴、产业基础,做群众关心的事。我们将把这些屋场如何发动群众、如何突出产业优势等好的经验带回,因地制宜,所有的成效也不离不开大家共同的努力和支持。接下来,新云村将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立足与星沙街道马达岭社区党建共建的组织优势、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优势、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的发展优势等,创新思路、务求实效,建设供销综合服务社分社,加快研学游等主题活动开发,以村民为主体,以创新谋发展、以共享促和谐,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