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松溉古镇千年历史风貌

哲人

<p class="ql-block">手机摄影制作/哲人</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2.5.17</p> <p class="ql-block">松溉古镇从它的地名开始就有两个神奇的历史传说,溉( gai )一字指灌溉的溉,可到了重庆市永川区(现称),这个溉字就有了另外一个读音既“ ji ”。一个传说是当年乾隆乘船沿长江巡游,到松溉时,误读为松既,随行官员皆不敢指正,此后都跟着指鹿为马了。另一个传说古时 松溉镇因出了一位举人(推测为宋代著名经学家陈少南) 在外地做官后 回到松溉时 把溉 误读成了既,以前一个小地方能够出一个举人是很光荣的事情,因此读错的这个音便延续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进入古镇老街走在青石路上,两边是木制雕刻纹线的老宅门和镂空雕刻的木窗,沿街挂着红灯笼,有的还悬挂着彩色油纸伞浓浓的古韵古味引人入胜穿越时空,青瓦斜顶,穿斗夹壁,青砖围墙具有明显的地域建筑特色。古镇里还保留着众多的清代祠堂,四合院,雕楼,吊脚楼,古县衙,陈公堰等历史遗存,据清乾隆《永川县志》记载“松之溉,邑之雄镇也”据传古镇有十里老街,商贾云集,水路兴旺,陆路繁忙其规模雄居重庆古镇之首。</p> <p class="ql-block">古县衙坐落在名为凤凰山的小山坡上,依山傍水,属明、清时代建筑风格。从入口到后院分别为:槽门、前厅、正堂、后厅四个部分。</p><p class="ql-block">松溉人称古县衙为“老官庙”,原为李公将军庙,就是明、清县衙所在地。据《永川县志》载:“明朝万历ニ十一年(公元1593年)徐先登任永川知县,将县衙迁松溉。”“清朝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政府委任永川知县赵国显到任,因战乱,县城被毁,居民无几,县衙仍驻松溉。”</p> <p class="ql-block">罗家祠堂是一座家族宗祠,是古镇里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祠堂,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罗氏总祠,它在此地的威望很高,曾号称可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代表了当时罗氏家族的荣耀和地位。其房屋结构为一座占地面积五百多平方米 的四合院, 由天井,回廊,厢房以及戏台组成,下属四十多个分祠,祠堂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当朝的洪武年间,在清乾隆时得到重建,距今已是四百多年。</p> <p class="ql-block">松溉罗府宗祠,经清朝政府御批,按国家规定格局,四至七品中级官员的家庙:堂屋三开间,台阶三级,东西庑各一间,围以院墙,开以大门,并开左右侧门。在始祖祥胜公之十四世孙,石阡府知府、贵西巡道罗文思的倡领下,始竣三春,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三年。命名“世德堂”,在落成庆典之日,朝廷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御史、总督四川军务粮管抚事文绶,特赠亲自书写“罗府祠堂”金龙匾额贺仪,并作序一篇。…日:“罗君领族建祠、续谱两重任,旋于谱牒,见罗氏自始祖由江西迁蜀之永川松溉,登甲地而鹰显,历代有伟人。尤异者洪宗公以理学儒,先为有明嘉靖已丑状元;六世勋公于明成化丁未复登省元;今太守罗君于乾隆戊午年科元,于卿九代三元,最为难得成西蜀之名家也”山西巡府蒋兆奎,为此作撰长文一篇贺典。祠堂建成后,分布西南之嗣孙,从各地纷纷前来祭祖朝拜,香火旺盛,享誉大西南。摘自松溉罗府宗祠</p> <p class="ql-block">玉皇观是古镇上规模最大的一处古建筑,位于古镇中心大气壮观,它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万历年间,是我国近年来在川渝地区看到的复建道教宫庙里品质最好、最有诚意之杰作。石雕木雕精细,色彩和谐,两根龙柱活灵活现,流传后世也算是精品。由于观内没有对外开放未能一睹芳容,只能从网上转载如下五张图片以饱眼福,借此致敬作者。</p> <p class="ql-block">松溉古镇曾有“九宫十八庙”之称,保护改造后的古镇,保留了魁星阁、玉观等建筑原有特色,完成沿街墙面、屋面、门窗等风貌的整治,修旧如旧的古镇处处皆是风景,古镇原住民多, 有热腾腾的烟火气。步入其中,鲜有现代商业的嘈杂,不像很多古镇干篇一律缺少地域特色民风习俗的古韵,想体验人文风情,原汁原味的古镇,逛逛松溉古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松溉古镇位于重庆永川区松溉镇,因境内松子山、溉水而得名松溉,顺江而下可抵重庆,溯江而上便可达四川的泸州、宜宾,历史上曾两度置县。2008年,松溉古镇入选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先后被评为重庆市十大魅力城镇、重庆十大最美古镇、重庆最具人文价值小城镇,有“一品古镇,十里老街,百年风云,千载文脉,万里长江”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历史记载摘自网络</p><p class="ql-block">谢谢你到访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