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光清浅,岁月轻柔。拈一颗素心,轻倚季节的转角,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过往中的莹亮,光阴浸染后的情怀,终是停留于记忆深处。唯有教研的芳华,沉香流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国家义务教育“双减”背景下,玉溪聂耳小学于2021-2022学年下学期开展示范、研究教学和“以移促教,思植归真”的数学移植教研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示范教学——《小数的意义》</b></p> <p class="ql-block"> 4月6日下午,玉溪聂耳小学两校区全体数学教师和来自二学区的18位教师相聚在新兴校区多媒体教室开展本学期的第一次数学教研活动。共同聆听魏超副校长为我们执教的《小数的意义》一课。本次活动由白云波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 小数的意义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学生在理解小数的十进关系时比较困难,因此魏副校长在深度研读教参,对教材进行取舍后,明确了“在位值记数法”中探寻小数的本质的教学思路,摒弃将“量”抽象成“数”的过程。课堂以华罗庚先生的名言“数 是数出来的”展开,利用数轴逐级抽象,为学生建构数轴模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结合数轴让学生体会一一对应思想、极限思想,并达到对小数意义的深度抽象。魏副校长的语言妙趣横生,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珍视学生个性化体验,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达到了最大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她还非常重视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为学生们介绍拓展了很多有关小数的知识,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最后以华罗庚先生的“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结束教学,可谓点睛之笔,首尾呼应。</p> <p class="ql-block"> 课后反思环节,魏副校长从内容的选定、教参的研读、教材的取舍、小数的价值、备后的反思五个方面为大家做了详细深入的教学反思,可见魏副校长对数学教学精益求精的追求和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p> <p class="ql-block"> 评课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思如风发,言如泉涌,纷纷赞叹有这样一位数学大师为我们的教研活动引领是件幸福、幸运的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移植教研(一)——《平均数》</b></p> <p class="ql-block"> 4月13日下午,玉溪聂耳小学两校区全体数学教师相聚在新兴校区多媒体教室开展本学期的第二次数学教研活动,共同聆听朱建春老师为我们移植张齐华老师的《平均数》一课。本次活动由杨媛清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 朱老师利用直观形象的象形统计图,通过动态的“割补”来呈现“移多补少”的过程,为理解平均数所表示的均匀水平提供感性支撑。在直观水平上通过“移多补少”求得平均数,而不是先通过计算求平均数。强化平均数的产生过程,是对平均数能刻画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的进一步直观理解,避免学生原有思维定势的影响,即淡化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强化对平均数意义而非算法的理解。朱老师在教学中既有数学教师的准确、凝练,又有语文教师的激情、诗意的教学语言,加上在课堂上快捷的反应与准确的判断,又使其教学语言多了一份特有的敏锐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 课后反思环节,朱老师阐述传统教学侧重于对所给数据(有时甚至是没有任何统计意义的抽象数)计算其平均数,即侧重于从算法的角度理解平均数,这容易将平均数的学习演变为一种简单的技能学习,忽略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在教学中不应该单纯地追求平均数的练习,而是将学习平均数放在完整的统计活动中,在描述数据、进行整体水平对比的过程中深化“平均数是一种统计量”的本质,实现从统计学的角度学习平均数。</p> <p class="ql-block"> 评课环节,老师们集思广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本节课特点,踊跃发言,畅谈建议想法,虚心学习,交流沟通,以教促研,共同成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移植教研(二)——《找规律》</b></p> <p class="ql-block"> 4月20日下午,谷雨淅沥,百鸟齐鸣,蜂飞蝶舞,带来生机盎然的新春。玉溪聂耳小学两校区的全体数学老师在新兴校区多媒体教室开展本学期的第三次数学教研活动,共同聆听金雪婷老师为我们移植刘德武老师的《找规律》一课。本次活动在苏国康老师的主持下拉开了帷幕。</p> <p class="ql-block"> 金老师首先巧妙地“设”,用猜颜色的游戏导入课堂,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学生的探求数学的动力,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再大胆地“放”,留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大胆“放手”于学生,让学生在探究中更好地认识规律,掌握规律,突出了找规律的“找”,最后适时地“动”,通过一系列的“涂一涂、做一做、画一画”实践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眼、口、手,脑,还调动了学生的心、学生的情,让学生们在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中,去发现、去创造,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p> <p class="ql-block"> 课后反思环节,金老师强调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猜测、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p> <p class="ql-block"> 评课环节,金老师执教的《找规律》一课得到老师们和魏副校长的一致好评,能结合班级的实际,合理开发教材,巧妙地创设了情境,大胆放手操作,适时地点拨指导,使学生们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移植教研(三)——《分数的意义》</b></p> <p class="ql-block"> 人间桃李漫春风,流水飞埃过眼空。 4月27日下午,玉溪聂耳小学两校区的全体数学老师在新兴校区多媒体教室开展本学期的第四次数学教研活动,观摩学习黄舒敏老师为我们移植徐长青老师的《分数的意义》一课。本次活动由黄瑞丹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 与常规课堂相比,黄老师将数学演绎成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围绕一副扑克牌展开教学,在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究中用扑克牌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一个整体,建立单位“1”的概念和分数的意义,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课后反思环节,黄老师从分数意义的本质入手,精心设计,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知,形成单位”1“的概念,在师生互动与合作交流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p> <p class="ql-block"> 评课环节,老师们展开头脑风暴,激烈讨论,各抒己见。魏副校长强调在教学中要将建立单位”1“概念和理解分数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突破对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理解,将移植教研活动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研究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b></p> <p class="ql-block"> 五月雨晴梅子肥,杏花吹尽燕飞飞。 5月11日下午,玉溪聂耳小学两校区的全体数学老师在新兴校区多媒体教室开展本学期的第五次数学教研活动,共同聆听郭琴老师为我们执教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本次活动由杨燕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 郭老师由多音字“数”导入,引入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数是数出来的,以此为契机,带领孩子们在以数数来认识1000以内的数。由简入繁,先从个位开始数,满十之后又从十位开始数,复习100以内的数,以此类推引入从百位开始数,十个一百是一千,让学生明确满十进一的规则。在拨计数器数数的环节中,郭老师引导孩子运用满十进一的规则突破拐点数。利用直观的图形让学生认识一个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理解每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即使数字相同,所表达的含义也有所不同。为了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1000到底有多大,郭老师准备小方块,拍摄了大约1000名学生做操的图片,拿起8本数学课本,出示《千字文》,真正让数学回归于生活。</p> <p class="ql-block"> 课后反思环节,郭老师回归本源,从数的产生出发,以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为教学手段,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基础来认识1000以内的数,并指出数是无止境的,学生要不断的学习成长,在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数。</p> <p class="ql-block"> 评课环节,老师们进行激烈的探讨,纷纷肯定郭老师对数学教学的付出和亮点,并同时给出中肯的建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位老师的课也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我们应善于听取建议,取长补短,不断进步,不断思考,追求完美。虽不至圆满,但总有成长。</p> <p class="ql-block"> 教研花开,馨香满怀。教无涯,研不止。数学教研活动是一场诗意的修行,一种久违的期待,一次愉悦的相逢,一幕精神的盛宴。思想有声,行动留痕。教师通过本学期的数学教研活动,拓宽了教学思路,促进了专业素养成长,创设了教师之间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促进了教学观念的更新。红尘几许无人晓,惟流清香育桃李。</p> <p class="ql-block"><b>图片:数学组部分教师</b></p><p class="ql-block"><b>文字:邱良斌、数学组部分教师</b></p><p class="ql-block"><b>审核:王树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