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尹少淳先生作为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的领军人物,本书是他对从事多年的美术教育研究工作的思考和总结。全书精选了十三个话题,以谈话的方式就美术教育的哲学思考、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核心问题展开论述。十三个观点鲜明、深刻、符合时代特征,并以亲切自然、幽默风趣的语言加以阐释,尤其是对于当今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的论述,为我们的一线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上每一节美术课,我不再过分强调作业的效果,我也不再焦虑孩子的作品没有符合我的要求,而是更多的站在孩子学习的角度思考,以孩子们现有的学习水平应该出来什么样的作品的;而是在课前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学生的作品中,我关注孩子们是否能理解这节课的知识,是否能掌握这节课的重难点,从此我不再焦虑学生的作品不那么完美,而更多的是开心他们能很快解决这一节课的重难点,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洒下一颗健康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作为渺茫和永恒宇宙中一个个微小而短暂的生命个体,为了让生命有意义,我们似乎应该对此有必要的思考和应答,在我看来,人的终究目标是幸福和快乐。</p> <p class="ql-block">2016年,美术核心素养应运而生,它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p><p class="ql-block">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摄影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p><p class="ql-block">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p><p class="ql-block">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p><p class="ql-block">创意实践指由创新意识主导的思维和行为。</p><p class="ql-block">文化解读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p><p class="ql-block">这五个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针对美术专业人才设定的,它们是面向全体公民、全体学生的。</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教学要时时刻刻遁着核心素养去践行。</p> <p class="ql-block">从美术核心素养的理念到美术核心素养的落地,这需要一系列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达成,其中最关键的环节便是教学方式,尹少淳老师提出的建议好好实践:</p><p class="ql-block">(1)将主题作为美术活动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知识、技能、材料、形式、风格均是其载体和从属,因为他们都是为主题的理解和表达服务的。</p><p class="ql-block">(2)进行单元学习。将学习内容组成具有联系和递进关系的课程加以学习,一个单位由数个课时构成,单元学习的优点是通过对特定主题持续和深度的关注,获得驻留感,增加美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p><p class="ql-block">(3)创设问题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并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例如:如何设计一张突出主题的海报,就要想办法创设问题情境,就能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问题的解决。</p><p class="ql-block">(4)综合性和跨学科。综合性是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综合性的问题,相应地解决问题也必须是综合性的。</p><p class="ql-block">(5)自主性。自主性对应公民未来必备品质中的“学会学习”,是指学习者拥有学习的内在动机,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自主性地学习知识、技能。</p> <p class="ql-block">此外,还有合作性学习、研究性性、培养批判性思维、时常反思、通过评价调控教学行为。</p> <p class="ql-block">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如何实施,道阻且长,安分守己,安顿每一个小小心灵,做好每一件寂寂小事。</p><p class="ql-block">成就自己,成全对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