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记载: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其本多桑、楮,其草多竹、鸡鼓。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p><p class="ql-block">再往东一百五十里,是夫夫山。山上蕴藏着大量贵重黄金,山下遍布着色彩艳丽的石青、雄黄。山中草木茂盛,桑树、构树遮天蔽日,郁郁葱葱树下簇拥着低矮的竹丛,还有成片的鸡谷草像毯子一样铺在林中空地上。神仙于儿就住在这座山里,他是夫夫山的山神,又是山川一体神,其形貌是人的身子,但手上却握着两条蛇,他常常游玩于长江的深渊中,出没时身上能发射出耀眼的光彩。传说于儿就是操蛇之神,他听说愚公要世世代代矢志不移地移动太行山、王屋山时,就去禀告了天帝。天帝为愚公的诚意所感动,就派了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去背走了那两座大山,一座山放在朔东,一座山放到雍南。也有人认为于儿就是俞儿,是登山神。传说齐桓公北伐孤竹国时,在离卑耳之溪不到十里的地方,忽然有一个身高一尺左右,穿戴整齐,但脱去右边衣袖的小人,骑着马,飞一般地奔驰过去了。桓公非常奇怪,就问管仲。管仲回答说,他可能是名叫俞儿的登山之神,他有着人的形貌,身高却仅有一尺;执政的君主治国有方,国家繁荣时,他才显现。这位神人骑马在前方走,为人指路,他如果脱去衣袖,就表示前面有水,而脱去右边衣袖,则表明从右方涉水比较安全。当桓公一行到了卑耳之溪后,有水性好的人说,从左边涉水的话,水深到达人的头顶;而从右边过水,则很安全。作为夫夫山的山神,神于儿能主宰江渊,出入时神光四射,可知山神于儿同时又是江河之神。而作为山川一体神,最大的特点就是与蛇相伴,或操蛇,或戴蛇,或珥蛇;蛇属水,属土,属阴,是江河之神、山川之神伟大神格的标志,是神沟通两个世界的巫具和动物助手。神于儿就操有两蛇,一蛇在上,在于儿身上绕了两圈,一头一尾从于儿的双手钻出;另一蛇在下,蛇头在于儿的前身,蛇身在其腹部往上绕了两圈,蛇尾则缠在胸前。蛇成了许多神神性的重要标志,除了夫夫山的山神于儿,洞庭怪神也有操蛇、戴蛇的特征。人蛇关系是古代文化中一个常见的母题,古人对蛇的信仰以及人蛇的亲密关系由来已久,人身缠蛇形象及蛇形、蛇纹图案大量出现在商周时期的器具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