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 <b>中山河<br></b></h1><h1><b> 1929年民国政府为建淮河,洪泽湖入海通道,免除洪灾,成立“导淮委员会”,蒋JS兼委员长。1932年后,陈果夫负责导淮工程,利用废黄河淮河故道,人工开挖了从淮阴西杨庄到海边长约170公里的河道,1934年11月开工,1937年4月完工,陈果夫1937年5月视察时命名为“中山河”。(由于没有达到开挖目的,解放后又人工开挖了几乎和“中山河”平行的苏北灌溉总渠是后话)</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right;">大有中山河桥(大有渡桥)</b></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 《黄海农场志》上有这样的文字:建场初期农场对外交通运输唯一通道是过中山河,上坎舍路。中山河设大有渡口,时河宽150米,有平板人力木船一只,可同时渡两辆汽车,摆客划子一只,靠人力用钢丝拉。渡船原由农场运输队管理,1958年以后渡口移交县交通局管辖。……308公路和07117公路通车后,农场车辆极少摆渡。1996年大有渡桥建成,渡口撤销。</b></div><b><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 ……中山河大有渡口撤销后,农场和大有镇共同投资修建了大有渡桥……总跨径120米,桥宽6米,设计载荷50吨,1996年建成。原为收费桥,2001年起不再收费</b></div></b></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br></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966年国务院批准在滨海县中山河以北划建响水县,黄海农场正好在中山河近海以北地区,所以原来在滨海县境内的黄海农场就到了响水县,农场首府大有舍紧靠中山河,这一段几十年没有桥,农场南部知青回家大部都要从这里渡船过河,这段中山河,渡口,以及后来建的中山河桥给知青留下深刻印象,知青回农场,大有中山河桥是重要的“景点”,现在年青人叫打卡点。</span></b></div><b> </b></h1><h3><b><br></b></h3><h3><br></h3> <h3> <b></b></h3> <b> 大有渡口撤销后,股份制筹集资金建桥,总投资1300万,响水县大有镇政府,滨海县樊集乡等集资1250万,黄海农场集资50万。收费所得资金按股分红。</b><div><b> 好玩的是,题写“大有渡桥”新桥名的是当时的盐城市长徐其耀,这家伙腐败透顶 ,2000 年调任江苏省建设厅长不久 就逮捕判死缓。 (上面照片拍摄于2010年)</b></div> 上 面照片拍摄于2014年。 <b>桥建好不久桥两头就设置路障,货车不能 通行了。是否豆腐渣工程我没有根据。</b> <b>回农场的知青都去桥上打卡。</b> <b>2017年4月农校同学淮安聚会后我又去农场,准备上桥打卡,哈哈,桥没有了。经了解桥2016年就拆除。钢筋混凝土桥,使用不久就设置路障货车不许通行, 使用期20年,是否豆腐渣工程我没有根据。</b> <b>2018年我再回农场,去中山河边,哈哈,看到一座新大桥,桥形怪异。桥侧标写“大有人行桥” 。</b> <b>虽然桥名叫“大有人行桥”,但小形农用车小轿车照常上桥,两小轿车会车非常挤,桥坡度又大,雨雪天气非常危险。问问桥下“老康” ,说河两边老百姓都反对建这样的桥,甚至给各级领导写了 “万民书”,,,,,,后来我还真查到那“万民书”。这就不是我等吃瓜群众操心的事了。</b><div><b> <br></b><div><b> 中山河渐行渐远,中山河桥渐行渐远,我等越来越老了!</b></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