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最美春深时

漫步西江

<p class="ql-block">虽然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这个春天不能远足,也多阴雨天气,带来了出门的不便,并没有几个春光明媚的艳阳天。但这也是一个矛盾,如果需要春天里的艳阳天,必然气温就会窜得很高,跟夏天无殊了。这也是台州人对历年气候变化的记忆:本来四季分明的中国东南沿海北缘的台州,现在只剩下了两个季节:冬天和夏天。秋天一阵北风紧,天气就入冬了。迈过冬天长长的寒潮隧道,天一放晴,人们刚把厚厚的衣服脱下,天气就热得只能穿一件衬衫甚至短袖了。</p><p class="ql-block">但今年的春天可不短。今年的春天最像春天:气候温和,既不热,也不冷,几乎每一天都是令人感到舒适的。</p><p class="ql-block">现在已是五月下旬了,早晚人们出门,还得穿外套。</p><p class="ql-block">这样的日子,最适宜出门,最适宜运动。我们既去不了远地,那就在家门口多体味体味春天的气息吧。</p><p class="ql-block">让我们黄岩人感到骄傲的是,家门口立着一座高山,这座山就是黄岩市民逛了一千多年、并将继续逛下去、永远会逛下去的九峰山。</p> <p class="ql-block">绕过西大门“九峰公园”四个大字的一块巨石,右侧是一片蓊蓊郁郁的林子,这是公园里规模最大、集中连片的梅林。梅林在春节前后最吸引人,似乎一夜之间,原本光秃秃的枝头满满地绽开了或红艳或绿萼的梅花。梅花欢喜漫天雪,我自然很敬重梅花这种傲霜斗雪、香自苦寒来的品格,但来赏梅花、拍梅花的人太多了,我也不太喜欢。梅花的花期又长,梅花似乎是花期最长的花之一,从冬到春,以前做父母的给女儿起名字,冬天里生的就叫“冬梅”,春天里生的就叫“春梅”。而当梅花谢尽、枝头又呈现光秃秃的时候,其实在枝丫间已萌生出很多嫩芽儿,这些嫩芽儿经春风一催,都舒眉展叶,再经春雨一滋润,叶儿都宽展开了。原先疏疏朗朗的梅林地里,一片绿雾浓阴。一条穿过梅林的小径就显得非常幽静。我喜欢漫步梅林里的这条小径,有时我会停下脚步,会深呼吸几口,似乎要把鲜嫩的树叶所散发的清新气息,都要吸进心口里。</p> <p class="ql-block">从梅林再往里走,豁然一片湖面,湖边上有一座江南园林式建筑,叫烟雨楼,所以人们习惯上就叫这口湖为烟雨湖。烟雨湖是新挖的人工湖,以前这里是九峰大队的农田,后来成了一片橘林。自从土地被公园征用了以后,橘树被砍光了,这里成了公园的一个项目地——跑马。我也曾在这里骑着马儿跑了几圈。在十多年前公园西拓工程中,这里被挖了十多亩成了一口湖,并通过一座桥与里湖相通。这座桥是烟雨沙堤的一部分。烟雨沙堤是古代九峰十景的其中一景,现在它成了两面都是湖的水中堤,景致就更加丰饶了。</p><p class="ql-block">烟雨沙堤上最动人的风景,也可以说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树。烟雨沙堤古树群是九峰公园三大古树群之一。这里有森森古柏,还有同样古老、被钉牌列入古树名木名录进行保护的古香樟树、沙朴和糙叶树。它们有的高耸生长,有的贴着水面横生,但都枝繁叶茂,尤其是现在这个季节,新叶都换了旧叶,那一团团的翠绿,好像也胀满了人的心胸之间,即使是最颓唐的人,心情也会振作起来。</p> <p class="ql-block">九峰公园里虽然为了拓展儿童游乐项目,拓展成人体育运动空间,利用了一些绿地。但这些运动项目和空间也都因地制宜,建于绿树中间。春末的九峰公园里随处都是让人心旷神怡的新绿。尤其是儿童乐园里的两排高耸入云的杉树,它们威武挺拔,冬天里,它们的针叶色彩逐渐变黄,到了最黄的时候,就像披着一身金。然后很快凋落,几乎落得一针不剩,这一片地方,冬天里就显得特别空阔。但现在高高的树梢上又长满了鲜绿的新针,不仅映得树干,而且映得这树林下一大片空间似乎都是绿绿的。我有些好奇,杉树竟然会长得那么高,这是我见过的长得最高的杉树。要看树梢的绿色,就得仰着头看,这样严重的角度,就会“脱帽罗”了。</p> <p class="ql-block">九峰公园深处有两口湖,一口叫桃花潭,另一口叫龙珠湖。桃花潭边比较热闹,因为潭边有露天舞厅,又有茶楼和露天茶座。桃花潭本身就是名胜古迹,也是历来黄岩的文士们相聚吟诗的地方。我多次写过这口湖和在湖边活动的人,这次就不写了。</p><p class="ql-block">但我似乎没有写过龙珠湖。龙珠湖也是一口人工湖,开凿至今三十多年了。原来这里是部队414医院的一部分。后来医院撤走,院址还给地方。当时黄岩的主政者很有为民的情怀,在拆除医院旧房之后,就把它辟成了公园的公共绿地,挖湖,在它的四周植树。在当年,这算是大手笔了。市民们都很高兴,因为当时比较狭小的九峰公园又扩展了,又有了新景点了。记得龙珠湖建成之后,《黄岩报》经过几十年的停刊以后重新复刊,其中新辟的文学副刊,就叫“龙珠湖”。我对“龙珠湖”很有感情,因为我早期的一些散文随笔,很多都在“龙珠湖”发表。它培养了我最初的写作习惯。</p> <p class="ql-block">在龙珠湖和桃花潭之间,有一大片林子,这片林子叫“中山纪念林”,现在林子中间还立着一条长长的、窄窄的三角柱型的石条(其实就是石碑),石碑的正面刻着“黄岩县九峰桃花潭纪念林”,原来是民国十九年(1930年)植树节,黄岩各团体和学生在这里添种松树。在这块长条形石碑的背面,还刻着时任黄岩县县长孙崇夏的碑文:</p><p class="ql-block">总理五周(指孙中山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日,本县奉令会同党部暨各机关各公团举行植树典礼。造林于九峰桃花潭。……凡我民众咸宜勿剪勿伐,蔚为大观,永留纪念。</p> <p class="ql-block">真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又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经过近百年的生长,当年人们栽下的树苗,现在都长成了参天大树。或许这里是九峰岙里的深处,地形逼仄,所以所有的树,都努力挣扎着往上生长,尽力多吸收些阳光。这些树之间的竞争,就是谁抢到阳光的竞争,所以这里的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又高又瘦。高得几乎让人仰头还看不到头,瘦得似乎是一根根杆子。太瘦了,就有一个问题:不能抗击过于强烈的风暴。我记得以前这一片林地的树木比较密集,但现在疏多了,这都是强台风给摧残的,尤其是一个叫“云娜”和一个叫“利奇马”的两个台风,摧折了不少细高个子的树。但大多数的百年老树都经受了超强台风的考验,现在人们走在这篇林子下,还会感到一丝丝清凉,它们在高高的树梢结成了一片荫盖。而阳光从树叶或枝条的间隙斜射或漏落下来,形成的光影效果,非常神奇美妙。</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再往里走几步路,我们就来到一片新的林子地,那就是平林塔影。这是围绕着一座塔种下的一片林。这座古塔就是始建于五代末期的瑞隆感应塔,是黄岩最早的国家级文保单位。它原是九峰寺的组成部分,九峰寺被毁于太平天国后期,现在异地重建于方山西麓,原址就留下了这座塔和这片古树林了。现在常有人疑问,这里怎么会突现一座孤零零的古塔,主要是因为九峰寺没有在原址复建。但我们要看到平林塔影的全貌,需要到对面山上找个制高点拍摄,或者干脆用无人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但就在塔下或林下欣赏的感觉也不错。塔是古的,树本身也是古的,但叶子是新的:春风吹又生。千年古树每年春天换新装,看上去这些树依然年轻,风吹树叶哗啦啦地响,西斜的太阳穿透嫩绿的树叶,那绿色的叶汁和叶脉是多么地新鲜生动,生机勃发!</p><p class="ql-block">2022.5.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