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姓郡望北衰南兴

静观云卷云舒

“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原指一个姓氏中的望族巨姓所在地的郡名,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后演变为这一姓氏的发源地。 隋唐时期吴姓郡望有7个,即濮阳郡、渤海郡、陈留郡、吴兴郡、汝南郡、长沙郡和武昌郡。《元和姓纂》记载吴姓郡望3个,即濮阳鄄城、渤海郡和陈留郡;贞观年间《天下姓望氏族谱残卷》记载吴姓郡望2个,即冀州渤海郡,濮州濮阳郡;唐德宗时《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记载唐中晚期吴姓郡望5个,即冀州渤海郡,濮州濮阳郡,湖州吴兴郡,潭州长沙郡,豫州汝南郡;晚唐时期《太平寰宇记》记载吴姓郡望3个,即濮州濮阳郡,冀州渤海郡,荆州武昌郡。<br> 从史籍记载的郡望可以看出,北方吴氏郡望到隋唐时期,陈留郡吴氏已衰落,在《天下姓望氏族谱残卷》中陈留郡的阮、谢、卫、虞4大姓中已没吴姓。在《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中,陈留郡15大姓中也没吴姓。另据《隋书》和新旧《唐书》记载,渤海吴氏在整个唐代没有什么人物见诸于正史,虽仍是大族,但已远不如汉魏南北朝时期兴旺,衰落比较明显;而在南方,湖州吴兴郡,吴姓为16大姓之一。潭州长沙郡,吴姓在6大姓中排名第二。湖州吴兴郡,吴姓为16大姓之一。荆州武昌郡,吴姓为6大姓之首。吴氏家族不断崛起,到唐中后期已成为当地的望族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