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铁路博物馆今昔

狮子摄影师

<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位于原铁路南站货场旧址的铁路博物馆开张了,作为三代铁路人家庭的一员,当然第一时间就去打卡!</p> <p class="ql-block">俯瞰铁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家里阳台远眺的铁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原来南站的第十号仓库,一枚硕大的红色路徽非常醒目!</p> <p class="ql-block">蒸汽机车拖带着绿色车皮,就是活脱脱的儿时记忆。</p> <p class="ql-block">一台红通通的电气化机车静静的停在铁轨上。</p> <p class="ql-block">这是原南站货场的上盖。</p> <p class="ql-block">电气化机车,大同机车车辆厂生产。</p> <p class="ql-block">绿皮客车厢,YZ22型硬座。是株洲车辆厂生产,年轻的时候出差就是乘坐这种列车。</p> <p class="ql-block">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非常气派的浮雕,“先行之路”非常自豪!</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现在所处的位置,历史上发生过巨大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广州市老城区西南面的西关黄沙车站旧址,邻珠江接市区,西望大坦沙,东接白鹅潭,一直是广州城市发展的黄金码头。黄沙车站建成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系粤汉铁路起点的客货综合站,也是商办广东粤汉铁路公司的所在地,“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曾以商办广东粤汉铁路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在此办公。该站属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1907年,黄沙站在这里建成,系粤汉(广州到武汉)铁路起点的客货综合站,也是商办广东粤汉铁路公司所在地。</p><p class="ql-block">黄沙车站初建时为木板站房,后改建为两层小楼。民国25年(1936年)有旅客站台2座及140米长廊雨棚1座;民国27年遭日机轰炸,成为废墟;民国37年在车站建简易旅客站台,供每天开行一对混合列车之用,列车挂简易客车2辆,载客约百余人。</p> <p class="ql-block">民国26年8月(1937年),粤汉与广九铁路接通后,曾开行过武昌至九龙的特别快车,全列卧车,开行时间极短。</p> <p class="ql-block">原广州南站旧址上,一排茂盛的大榕树簇拥着一栋米黄色5层楼高的办公楼,“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曾以商办广东粤汉铁路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在这栋楼里办公。</p> <p class="ql-block">詹天佑在黄沙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原广州南站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广州南站是省内最大的编组站和货运站。从1951年开始至1958年,广州南站扩建到发线4股,编组线8股,货物线20股,到发线能力141列,线路容车量达634辆,修建了货仓、货棚及站台。</p> <p class="ql-block">随着广州城市发展规划改造,市区实行交通限制等多种因素影响,广州南站货运量逐年下降,最终于2005年6月关闭,正式退出历史舞台。</p> <p class="ql-block">“我们心中的伤痛从未减缓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感到有责任说几句心里话……”74岁的原广州南站纪委书记罗访苹含着热泪说。南站关闭4年后,罗访苹联名原广州南站干部职工近80人,于2009年6月向广州市委、市政府写信《为了将历史延续下去》,恳请地方政府在南站历史文化旧址建“中国铁路史展馆”等建议。</p> <p class="ql-block">同年10月19日,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发出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广州南站作为全国第一宗三旧改造项目的地块公开拍卖,其附加条件为“竞得人负责地块内铁路博物馆、詹天佑纪念馆的建设……”</p><p class="ql-block">为此,饱受争议的百年老站经专家认定,将D1、D2、D3三栋老建筑认定为工业历史建筑。2014年1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在D1、D2馆——粤汉铁路黄沙车站旧址,挂牌“广州市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广铁集团公司党委2011年3月发文《关于成立广州铁路博物馆(詹天佑纪念馆)领导小组的通知》,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工作组:文史资料收集组、文物征集与创作组。</p><p class="ql-block">从此,广铁集团开启了长达10年的铁路历史文物征集与登记造册。2018年,广州铁路博物馆的设计方案经过多方专家研讨、评审、推进,最终正式确定D1、D2馆全部用作博物馆的方案。</p> <p class="ql-block">回忆广州铁路的历史。</p><p class="ql-block">解放后,新中国设立了铁道部,粤汉铁路由衡阳铁路局管辖。</p> <p class="ql-block">1953年,衡阳铁路局南下搬迁到广州市,更名为广州铁路局,这是广州铁路局大楼。当年爷爷在衡阳铁路局任职财务处,后来就是随着局机关南下回到广州。</p> <p class="ql-block">局大楼员工出入证。</p> <p class="ql-block">这是50~70年代的铁路制服。爷爷和父亲当年就是这样的着装,看到了感觉非常亲切。</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广九铁路徽。</p> <p class="ql-block">解放前的铁路徽。</p> <p class="ql-block">飞轮路徽~中国铁路使用最早的路徽、中国铁路设计最精的路徽、中国铁路选材最好的路徽、中国铁路存世最少的路徽。“飞轮”于1919年设计制作。</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的铁路徽(胸章),显示“人民铁路”。</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爷爷爸爸年代的帽徽和制服扣子。</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粤汉铁路地界碑石。这块碑是粤汉铁路史上发现的最早的一块碑,它见证了粤汉铁路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广州分局变为羊城铁路总公司。</p> <p class="ql-block">2005年羊铁结束,全部由路局直接管理。。</p> <p class="ql-block">由广北车辆段赠送的用车辆轮桥改制的座椅。</p> <p class="ql-block">广北车辆段是原位于西村的广州车辆段北迁组建,原广州车辆段保留,实际操作是原车辆运用段的功能。父亲就是这个单位的老员工。</p> <p class="ql-block">三代机车,均由广北机务段的司机大佬行驶。</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的铁路员工制服。</p> <p class="ql-block">列车长制服。</p> <p class="ql-block">客运列车的路牌。</p> <p class="ql-block">广九直通车的路牌也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当年开发的电脑售票系统。</p> <p class="ql-block">当年使用的火车票。</p> <p class="ql-block">我和弟弟妹妹们小时候使用的家属证,凭它可以在东山口的铁路文化宫五折购买电影票,到共和村的铁路游泳池一展身手。</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们就是凭它到农林下路的铁路中心医院看病。</p> <p class="ql-block">站台🚉。</p> <p class="ql-block">YZ22型硬座客车,由广州车辆段维护和修理。</p> <p class="ql-block">棚车(代号为P)</p> <p class="ql-block">原来从广州到北京要经过湖南与广东交界处的九曲十八弯,大瑶山隧道开通后就再也不用走这段曲折的铁路了(也少了一个非常美丽动人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这辆蒸汽机车的原型是粤汉线上的第一代机车,于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粤汉铁路株韶段定制。当时共生产了24台,现存世仅2台。</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段窄轨的展示,解放前是在江门的新宁铁路(台山至新会)出现。新宁铁路,又名宁阳铁路,位于广东新宁县(1944年改台山县)和新会县境内,正线长133公里,于1913年8月干线竣工通车。1920年白沙支线竣工通车。作为中国第一条民办铁路,新宁铁路开风气之先,本着“不借洋款、不招洋股、不用洋工”的“三不”原则,由国人独力完成铁路的筹备、设计、修建、经营及管理,成为民国时期江门五邑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助力。</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国目前使用的1435毫米准轨。</p> <p class="ql-block">高铁时代的开辟,给铁路带来了质的飞跃。</p> <p class="ql-block">站在国产的电气机车头,很有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以下精彩图片均由老铁路公安裴承锐摄影。</p> <p class="ql-block">中国铁路事业在腾飞!</p> <p class="ql-block">2022年初夏,珠江岸边原黄沙站旧址码头微风徐徐,广州铁路博馆如同归来的少年,意气风发,惊艳现世!</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直在博物馆逗留到太阳西下才恋恋不舍的离开。</p> <p class="ql-block">敬礼,广州铁路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