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深化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5月19日,莆田市陈炳莲名师工作室成员来到莆田第十二中学开展挂钩帮扶、送教送培下乡活动。工作室领衔名师陈炳莲、莆田第十二中学办公室主任黄章锦、地理教研组长曾咏梅及地理组全体老师参加了活动。 活动第一项议程由工作室成员莆田枫亭中学蔡莉香老师给大家讲解《经纬网》的上课思路。蔡老师以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作为情境导入,以澳大利亚的马哈龙同学的疑惑契入(北京在哪里?悉尼飞往北京的飞机航行方向),提出问题:作为东道主的你如何为他解惑?导入《经纬网》复习课。打算展示学生课前预习经纬线、经纬度的情况,由经纬线相互交织相互垂直所构成的经纬网与生产生活关系,为马哈龙同学解疑答惑,通过典型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掌握做题技巧。接着,工作室成员秀屿区秀山初级中学黄丽琼给大家带来《专题复习:世界区域地理——以认识大洲为例》的上课思路。黄老师世界区域地理专题复习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进行,选取亚洲做为案例,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进一步通过中考真题和课堂训练进行复习巩固,最后通过板书总结归纳。 活动第二项议程是全体与会成员对两位老师的研讨课进行讨论,大家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领衔名师陈炳莲也对两节课做了细致的指导。经过磨课,两位老师打算修改思路,以更好的状态在下周萩芦中学示范课上展示。 活动第三项议程是与会老师听取了工作室成员莆田四中林碧老师带来的《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观摩课。林老师精心准备导学提纲,采用了“读思达,展示学生思维三环六步教学法”,以新疆农业生产为案例贯穿整堂课。课前播放《航拍中国新疆农业生产》微视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由新疆棉事件导入复习课,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新疆适宜棉花生产的条件复习农业的区位因素。接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新疆瓜果生产的问题及新疆畜牧业的转场放牧,然后小组派代表展示学生思维,师生点评,完成阅读材料的学习及迁移应用。最后,通过应用迁移训练,提升思维能力,检验学生对区位因素的掌握情况。林老师通过设置问题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活动第四项议程是与会老师听取工作室成员莆田八中叶玉钗带来的《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荔枝》观摩课。叶老师本节课以乡土案例莆田荔枝展开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首先以这就是莆田系列——千年荔树,千年荔城的宣传视频导入,采用学案导学读思达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提出问题:莆田荔枝种植有利的区位条件,莆田荔枝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因素及莆田荔枝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对策。学生讨论探究并展示。进而探究“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进行开放性讨论荔枝是否来自莆田,进而迁移到四川合江荔枝的区位条件分析。最后以思维导图总结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科综合思维。 活动第五项议程是工作室领衔名师陈炳莲老师做了题为《新课程 新理念 教学新思路——基于新课程的高中地理教学》专题讲座。陈老师从课程方案的要求、高中地理课程结构、地理课程内容的变化、模块的“学业要求”与学业质量标准的区别等方面,提出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与方法。陈老师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结合大量一线听课的实践感受,层层递进、深入浅出,让人获益匪浅。 活动最后一项议程是两位授课教师分别就自己的设计意图、目标达成及课后反思进行了阐述,各位听课教师对两节示范课给予了充分的评价,中肯地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意见及建议。评课、议课环节,氛围热烈、融洽而又和谐。领衔名师陈炳莲在评课中指出,要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章首语、导学案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案例,大力提高课堂的效率。 此次送教下乡活动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搭建了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拓展了教师的课程深度,对帮扶学校产生了很好的辐射作用。教研之路任重道远,工作室成员将以活动为契机,俯身耕耘,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