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 高反</p><p class="ql-block"> 5月8号,我飞往昌都。因为连周的劳累,我在候机时和坐飞机时都睡着了一会儿。我以为自己从短暂的睡眠中一定恢复过来了,可我一下飞机就感到了隐隐的头疼,我高反了!前年12月大冬天,去年8月大夏天,我都没有高反,恰恰在昌都氧气最充足的春天我高反了!而且头疼越来越厉害,即使吸了氧,嚼了措嘎会长去年给的虫草一样宝贝的芫根,又吃了孜珠寺高僧给的“神药粉”都没用,我晚上在服用了安眠药的情况下仍然两三点就疼醒,第二天不得不让庄班长给我吃头疼粉,起初没有明显效果,但在上课后头疼神奇消失,但晚上又卷土重来。我想只要不影响上课也就罢了,由它折腾吧。可是,第二天头疼粉加上课都不灵了;消防队上课有午觉时间,连很短的午觉都疼醒。于是他们又给我吃红景天和高原安,但头疼仍然没有太大变化。第三天课又加了晚上的线上课,高反加又累又哑,还担心第二天的课是否能正常发声,晚上在跟老公视频时就只能默默淌眼泪了。急得老公说:“把那边联系人的电话给一个给我,我给他们说,你马上回来。”说好的课是想走就走的吗?坚持就是胜利!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第四天的课结束,那天晚上我竟然从12点过一觉睡到次日凌晨6点多,我一醒来就明确地知道自己的高反终于结束了。我这才忙慌慌开始洗澡,真怕自己都捂臭了;当然得迅速吹干了头发,还是怕高反卷土重来。所以,五天课里我只有两天课是在没有头疼的情况下轻松上下来的。不过上课的效果自己还挺满意,特别是第三天晚上加的线上课程,能很好掌控线上各区县的学员互动让自己特满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 授课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开始三天课安排在消防特勤站,那是前年去年今年都去过的地方,崔队犹如老朋友,而跟我直接对接的攀攀是我去年的学生,所以对这个地方、这里的人都特别熟悉和亲近。不多却浓绿的柳树即使没有艳丽的桃花映衬也让人感觉到昌都的春天,因风而起的柳絮像飘飞的小雪花,只是它不会融化。我伸手去抓,可是几乎抓不着这些精灵,它们聪明着呢。但消防队员对这些小东西很犯愁,说它们见火就秒燃,完全堪比汽油。他们还演示给我看。消防队真正惊艳你眼睛的是房前屋后的绚烂成童话世界的蒲公英。无论是黄色的花朵还是白色的种子绒球,常常连成一片。花朵上、阳光下,蜜蜂和蝴蝶争相往来,蔚为壮观。我的照片引来了馋药人,我收到老姐让我采集蒲公英做药材的吩咐。没有课的周六下午我跟蜜蜂蝴蝶争采花儿,常常一丛蒲公英花采下来手里就是一捧了,蜜蜂还追着我手里的花儿不肯离开。我心里有点复杂:既因花儿的娇艳如孩童般快乐,又因自己摧残了这样的娇艳而淡淡忧伤……原是惜花之人却不得不采花!但我只选各个旮旯角的蒲公英来采,基本不伤其大雅。我还尽量小心地把消防队员们过路能看到的花儿留给他们。这几天我发现消防队员真的好辛苦,我想让这些花儿敞亮他们的眼睛和心灵,让他们快乐一点!训练犬比去年少了,它们是我唯一敢抚摸的大型犬,因为喂养得好,毛色都很漂亮,抚摸它们时,手和心都很温暖熨帖。前两年惊艳我的花房却败落了,寻寻觅觅才看见两三株月季,花开得也一般。花房外去年崔队摘桃子和苹果的地方也稀稀落落的。站在消防队的高处,能看到远远的雪山。总之,特勤站对于我是个温暖而美好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雪花啤酒厂的景色更漂亮,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好景点。这里的柳树是十几年前建厂时工人种下的,现在已经绿树成荫,把旧厂房完全掩映住了。上课时,风起,教室外真是“柳絮漫天作雪飞”,有时候我会误以为下起了鹅毛大雪,这让我最终明白为什么谢道韫要说下雪为“莫若柳絮因风起”,两者的相似度实在是太高了。虽然高反不止,课程也辛苦,这样的景色还是让我的行程诗意不已。课间休息时,你会发现墙边堆满了柳絮,就像洁白的棉花堆在一起,风起时就随着风不停打旋。如果柳絮飞到夜雨留下的小水潭里,它们就像极了细小的冰碴子;如果柳絮飞到草地上,它们就像极了秋天的寒霜。柳絮是从两种柳树上被吹下来的,一种是我们这里常见的杨柳,但很少,更多的是那种枝条和细叶都打着卷的杨柳,单单看到那些柳树你都会心生喜悦,因为它们让你不自觉联想到卷发美女,我第一时间联想到的竟是红楼梦里最美的也最有异域风情的“薛宝琴”。雪花啤酒厂比柳树更美的景色是四围的山,因为风雨的剥蚀,这些土黄色的山的形状如被刀削(xiao)斧削(xue)一般,当它们屹立在碧蓝的天空中和游弋的白云里时,那种壮美是难以言传的。还有一条河从厂子前面流过。新建的厂房虽然更加现代化,但没有了柳树,就有点冷冰冰的感觉了。我们参观了啤酒的生产流程,还品尝了一点他们用青稞酿的还未上市的啤酒,淡淡的,跟内地的浓烈有明显的区别。浓烈的景色,淡淡的啤酒,倒也很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 游玩</p><p class="ql-block">本来想买周六的飞机回重庆,可是因为西藏航空的飞机在重庆机场出了点事故,周末的飞机都取消了,我只能买下周一的飞机,这样一来便有了周六周日两天游玩时间。</p><p class="ql-block">周五晚上,因为已经没了高反,我步行去夜游强巴林寺。沿途看到好多人在茶马广场附近跳锅庄舞,想起藏族消防队员集体列队给我唱藏歌的情景不觉一笑,下次得让他们教会我跳锅庄舞才好。我还顺便在过路的店里买了几个象牙玉的手镯,准备回去送姐妹。强巴林寺既安静又算热闹,即使晚上十点过了其实还有人在绕寺念经祈福,间或可见僧侣从小门进去。其实,昌都老一辈的居民,无论走路、开车、闲坐,你都会看到他们手捻佛珠不停诵经,正是那份虔诚给人一种宁静和安全感。我坐在寺庙旁边,看着灯光里的大门和旁边高高的经幡柱,再上望夜空中不多的星星,享受内心的宁静和默默为家人祈福。</p><p class="ql-block">星期六上午,我又一次白天去强巴林寺,我最想看的就是僧侣宿舍外的那些花儿跟去年比怎么样了?结果发现仅仅一年,寺庙已经做了大的修整,花儿更是比去年多也更漂亮了。强巴林寺肯定会一年比一年漂亮,因为我去捐款时发现老僧真是收钱都收不过来,少的如我10元20元,多的一百两百,那袋子里装满了源源不断的善款。</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本想坐公交车去看“卡若遗址”,但在森林公园入口那里下车转6号线时久久不见车来,站旁的花儿又深深吸引着我,于是我索性就爬森林公园去了。沿着盘山公路而上,虽然能见着黄色紫色的花树,但毕竟太单调了,于是就开始钻进林子里去了,那里才是森林公园真正的世界:各种鸟儿就在你头上、身边跳跃欢鸣;一丛丛高大的或紫或白或黄的花树隐藏在林子深处;尤其是一种紫色的小花球(具蔓点地梅)开遍了林间空地;未成熟的松果跟我们那里的完全不同,是明亮的紫色,所以一颗颗松树都成了花树一般。林子里应该有野生动物,因为到处可见粪便,却又不见牦牛。钻林子是能看到不一样的美景,但是得有披荆斩棘的能力,而我恰恰是有这种能力的人。等我从林子里钻出来已在大半山腰,看到远处有两个红色小亭,亭子间桃花正艳,本来想去拍照,不想有几条狗冲出来对我狂吠,看来那是它们的地盘,我只能避让了。又见柳树桃花,相当于我今年过了两个春天呢。这时候是谁都会想起白居易的诗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日的上午,我在藏族消防员贡嘎的带领下去看桃花沟,这是昨晚请我吃饭的王继弟弟推荐的景点,但他不确定雪山的雪化没有?贡嘎是边坝的,对昌都城区周边并不熟悉,开车出来他才说他不知道桃花沟在哪里?我告诉他“是个景点,能看到桃花,特别是那里有雪山”,于是他坚信他能问着路。果然,经过几次失败的问询,最终他却成功把我带到了能看到雪山下森林、森林下草地的“桃花沟”。说实话,虽然也看到几株桃花,但我到现在也不确定我们是不是到的桃花沟,但是,这里的景色真的是太漂亮了!是不是桃花沟完全无所谓。</p><p class="ql-block">雪山很近,在太阳的照耀下很亮,尤其是中间的雪山,两边的雪山稍暗淡一些。雪山近看远观各有风味,怎么都能让我这个重庆人激动,要知道重庆可是数年才能见一次飞雪的地方。雪山的融水穿过森林,大多汇成小河,少许浸漫过草地……其实,当地人肯定不认为我看到的是雪山,在他们心中,除了得雪山下有森林,森林下有草地外,雪山还得是终年积雪不化且山势峻拔的。就像贡嘎说的:“老师,这样的景色我们那里多得很!明年你到我们那里去看,我带你去,你想看哪里看哪里。”他们那里的三色湖我已经看过助教拉姆老师拍的视频,确实是绝美的地方,想来贡嘎说的另外的雪山也应该是极好的,明年若有机会,倒真该去看看。其实,机场到昌都的路上也能看到连绵的雪山,当然,每次都只有我一个人激动不已,他们见惯不惊,可能都觉得我大惊小怪呢。还有,重庆到昌都的飞行中,大半行程都能见到舷窗外壮丽起伏的雪山,但我对雪山没法免疫,总是见着即惊喜。</p><p class="ql-block">要更靠近雪山,我们首先得穿过草地。因为怕我陷下去,贡嘎总是走在前面探路,太湿的地方,他就牵我的手过去。就在这里,草地给了我接二连三的惊喜:首先是一对小山鸡从前面迅速蹿过钻进了林子;接着又看到了白身黑尾的硕大的山鸡们(比我们内地的肥鸡大两三倍)在草地上奔跑,有的一径也跑向了森林里;然后是野兔们,探头探脑又迅疾跑开;最后竟然看到了旱獭,有一个飞跑向森林,另一个在洞口窥探,等我赶到洞口它早已经通过地下通道逃得无影无踪。狡兔三窟,旱獭还不定多少窟呢。我读过《狼图腾》,所以对能亲眼看到书里的旱獭激动不已。贡嘎说这种林子应该有狗熊,他们家乡就很多狗熊,我听了也不见什么怕,因为不远的地方有村庄呢,贡嘎还告诉我这里有牧民开垦的已经撒种的青稞田和旁边搭着的晒青稞的草架子,这样的地方不会有狗熊的。不过我有点奇怪的是,最常见的草原鼠在这里却一个都没有见着。</p><p class="ql-block">穿过草地后就到了森林。我早就远远注意到那松林间一簇簇的白和红,那是美丽的高山杜鹃。贡嘎担心我不会攀林子,我露一手给他瞧瞧重庆人的厉害,重庆可是山城。在杜鹃林里穿梭,哇,真的好美。贡嘎让我摘一枝花蕾回去用矿泉水插上,他说这样也能开花。我半信半疑,但还是摘了很小一枝红色的花蕾回去,几天后我在重庆看到了小消防员李景发来杜鹃花开的照片,只是不是山里的红色,而是白中带点粉了。</p> <p class="ql-block">四 那些人</p><p class="ql-block">这次最辛苦的人是攀攀,他是我去年的学员,今年消防队的培训一直是他同我联系,三天上课他得一直陪着,课后他也得照顾好我;即使是消防队的课结束后的几天,他仍然要安排接送我吃饭、到旅店等等。他是邻水的人,邻水的疫情显然让他很担心家人,不过消防队员,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高反,我畏寒,感谢他的消防棉服陪伴我度过了八九天,我穿着它在森林公园披荆斩棘,在桃花沟跋山涉水。</p><p class="ql-block">最心累的却要数崔队。他才从苏州休假回来,内心牵挂一双儿女,但他更要对特勤站的数十名士官负责,他号称是他们的保姆,他们若有半点闪失都是他的过错,所以他压力山大。可能是加上今年工作又忙,他给我看微信上的工作记录,常常凌晨三四点还在忙碌,所以今年的他明显比去年要瘦要憔悴,而且已经多病缠身了。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在上课的时候总给我出“难题”,他是那种真正追求专业且敬业的消防队员。幸好他还有洛指导员和攀攀等帮他。洛指是昌都本地人,汉藏混血,所以不是特别像康巴汉子,倒有点像我们市红会的一个老领导,只是他要年轻一半。性格上他比崔队温和,两人配合可谓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充当我的“司机”的常常是庄班长,且都是用他的私车。他体贴入微:下车前总替我解开安全带;周六因消防队全员演练自己不能送我到类乌齐还特意找同学帮忙,虽然最终因为天气原因我取消了行程,但这份热情我会铭记于心!他技艺精湛:周日我看他指导消防队员准备装备,那种娴熟和精准正是他十余年消防生涯才能练就的本领!他决定退休以后要到重庆定居,重庆会又多一个热心人的。我的“勤务兵”是22岁的小消防队员李景。虽然我只在消防队午休,他却总是赶在我进屋之前为我整理床铺,烧水倒茶,放好抽纸和换好垃圾袋等,吃饭前他又总是提前为我打好饭和汤。我总是悄悄对他说:“我不是你们领导,这些事我自己能做,你不用伺候我。”他憨厚地笑笑,说应该的愿意的。我向崔队夸这小孩子,严厉的崔队却说“乖?!你知道他打网络游戏呢!”哇,可见他确实是消防队员们的保姆。我后来问李景,他告诉我他没有什么爱好,喜欢打游戏,所以有一次在发了补贴后没忍住就充了钱打游戏,经崔队批评后已经改正了。其实这孩子很乖了,他有个13岁的妹妹,父母离异且都经济困难,他的工资都是全部交回去的,他的最大愿望就是供妹妹读好书过好生活,然后自己再存钱娶妻生子。这是平凡的愿望,但也是很负责任的行为。22岁的孩子能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之前提到过,我的小导游是贡嘎,年轻帅气的他有漂亮的妻子和儿子,尤其是他的儿子,完全具备成为“网红”的条件。他还有漂亮的车子,他给我看视频,他改装的车子完全可以说“闪闪发光”,他还让老师明年坐他漂亮的车去游览他的家乡边坝的美景呢。还有前年的消防学员丁青的其美郎加,今年他又参加培训,不过他到最后一天才认出我这个老师,因为他嗓子好被选去唱歌给白衣天使听,所以他后来才过来跟我补张照片。</p><p class="ql-block">王继弟弟是重庆援藏的医生,也是老公的同事,还有2个月他将结束援藏的任务了。因为向他借头部固定器,他知道我再次去昌都了,于是很热情地邀请我这“嫂子”周六晚上吃酸汤牦牛肉。他到消防队接我到茶马广场,点了一大桌菜,时时殷勤为我夹菜,还向我推荐了桃花沟景点。末了,他送我回酒店时我才发现,他竟然还准备了松茸、藏红花等贵重的礼品。这弟弟也真是忒好了点。</p><p class="ql-block">曲培这次很忙我们没怎么在一起,不过他一如既往地憨厚朴实;去年他们家招待我们的情景还在眼前呢。助教拉姆老师工作上忙得团团转,还帮红会做些培训。助教卓玛也渐渐成长起来,以后可以为昌都红会做些培训。措嘎会长和钟秘因为父母生病的原因都回家了,希望老人们早日康复。泽西和德西也因为忙碌或生病没能见上一面,倒是在卡若区人民医院查核酸时一个女孩叫我:“张老师,你怎么在这里?”虽然叫不出她的名字,但我熟悉那面容,是去年的一个学员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