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徽州进沱川

晚闻堂民宿 余堂主

时光倒回三百年 放我在从清华到沱川的古道上 青石板的古驿道沿小溪铺设 一边流泉鸣玉,一边古木葱浓 蜿蜒数里,行至月岭脚 翻过月岭就是沱川了 拾阶而上,古木横斜,香草夹道 转几弯至半山,见一茶亭 亭上题词曰:“半岭佳气” 游目四望,此地巨木林立, 红枫,苍松,槠木, 风一起,古树摇荡,山谷回响 今人心旷神怡 再迎阶而上数百步,到了山顶,又一亭 青石门额题刻:“岭上白云” 令人想起唐人意境: 山中无所有,岭上白云多,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想像雨后时亭子常有云烟缭绕之美! 另一面门额刻曰:山间明月” 是啊,只有站这高山之颠, 才能体会“星在衣裳月在头”的感觉了 月岭亭而下,行两三里, 就是一片绿葱葱的竹林 竹林下,就是南坑村,约二十户人家 是沱川的一个小村落,查姓聚居 行数百步,突的又是巨木挺立, 红豆杉数人合抱,枫树叶色初红 下面一座红色墙体的庙宇 抬头望匾额“越国公祠” 书体大气遒劲,余绍祉题 越国公汪华是徽州人心中的神 故祀于入乡之口,佑一方水土 沿小山坡而下,至村下村,程姓姜姓聚居 风来,一阵清脆铃声 望对面山上,一座宝塔插天 丁峰塔,又元名元魁塔 立水口山峰,定是有风水的寓意 古塔七层,可登临舒眺 川中人家一览无余 古道的石板开始大气起来,方正宽敞 香樟红枫名木夹道 有数座牌坊,迎面高耸的是 “兄弟尚书坊” 四柱冲天式结构 有字曰:赠工部尚书余懋学,吏部尚书余懋衡 后一座是“甲弟清卿坊” 额题“清操第一” 赠大理寺卿余启元 再行是一座孝子坊 四柱三间牌楼式 孝子坊后是一座飞檐翘角的亭子 “毓秀亭”乡中富人捐建 供行人歇脚,赏沱川水口之美景 路两边稻田金黄,青山四合 三条溪水合汇一处成沱水缓缓流出 亭子侧面有一座廊桥如虹卧波 长三十米,桥中有亭,可供坐卧 清彻的溪水从桥下缓缓而去 过了桥就是鄣村了,沿河有石板路的小街道 两侧有许多小货铺 沱川余氏先祖最先定居篁村 后来人丁兴旺渐渐往三溪迁移 遂成了燕山,鄣村,理源与篁村 隔数里相望 再前行就是三溪口了,有三条溪流在此交合, 篁村溪,中川溪,理源水 三水上又有三座古桥 “皂角桥”、、“登赢桥”、、“梧桐桥”~ 立于三溪口沙滩上,三座石桥皆可望见, 千年银杏,百年枫杨,好像赶集市似的 都钟情这一方土地 三溪口的对岸是去燕山河西村的石板路 又一座石牌坊岿然屹立 “天锡丝纶坊”又称五梅花墩 赠布政司余时英,布政司余一龙 未想这三溪口在数百年后 每年都吸引着数万的画者来描绘 这是后话了 穿过鄣村街,过梧桐桥 就是燕山河东村了, 河边石板栏杆很长很古老 苔藓斑驳 走不远,有一宗祠端坐 “中川甲第” 门楼两边有金桂银桂一株 从宗祠门前走过,又是一条长长石板路 沿小溪蜿蜒 远处有一塔隐约可见 这就是理源水口了,理源即理坑 理学渊源之地,村口狮山,象山把门 水口严密,又有五宝镇之 五宝,文笔塔,理源桥,文昌阁,关帝庙,天灯 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置之 村人蓄养山林古木 所以村口是浓荫遮日从外望不见里 是村落水口风水气象之大成者 理源桥亭,上额有明人陈子龙题曰:“山中邹鲁” “理学渊源”,“笔峰兆汉”, “闳开阀阅” 理坑之文气已略见一斑 穿过桥亭,又见巍峨数座牌坊相连 “兄弟黄门坊”赠给事中余懋学余懋孳 “科第驰恩坊”赠侍郎余壘余世儒余懋学 “兄弟尚书坊” 赠工部尚书余懋学吏部尚书余懋衡 “乡贤名宦坊” “豸骕承恩坊” “冢卿坊”赠吏部尚书余懋衡 桥亭的另一侧,有文昌阁 是村中文人聚会吟诵之场所 三层楼阁,飞檐翘角,好不气派 理源水清徹见底哗哗而响 万山不许一溪奔 拦得溪声日夜喧 理源村有小桥流水人家 是乡人耕读隐居的诗意归所 背有高湖山,九阳山,輔阁山 村中甲第名宅甚多 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府邸有 《天官上卿第》 《尚书第》《名臣第》 《乾惕斋书楼》 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府邸有 《三世大司徒第》 《尙书第》 《大银台第》 《都谏第》和直方堂 给事中余懋孳的府邸 《都谏第》和《紫光楼》书斋 兵部主事余维枢的 《司马第》 《池上楼》和《正中堂》 广州知府余自怡的 《郡大夫弟》和《大经堂》 余垣的 《中翰弟》《宝晖楼》和《衣绍堂》 余壘的《咸若楼》, 余鸣雷的《天经阁》和《希文堂》 余世儒的《州伯弟》 大宗祠有衍庆堂,支祠有友松祠,效陈祠,敦复堂,大中堂,等等七八座 还有小姐楼,花厅,云溪别墅 理学渊源宅,崇德堂,诒裕堂,余不及斋,不耕获斋 村中悠游,巷道交错, 时时有诵读之声朗朗 来往村人多崇文尚礼 天色渐晚,举头望向远山,群山逶迤,像个围栏一样护着这个深山古村,日暮夕阳,炊烟袅袅升起, 高湖耸于南,輔阁立于北,山势至九阳忽开天门 忽见九阳山放来的凄风瑟瑟 吹我从梦中惊醒 历史的洪流滔滔而过 多少的名公巨卿成荒丘野陌 多少名园甲第灰飞烟灭 再一看,这山中名村 早已没有名公谈笑,鸿儒的吟唱 只有天边残阳如血 和一个渐渐收拢的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