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袁隆平院士在水稻杂交技术领域里将希尔斯"三型学说"变为现实</p> <p class="ql-block"> 十九世纪初,美国科学家希尔斯在水稻杂种优势上提出了"三型学说”带动了水稻育种科学的研究。二十世纪初日本的许多生物学家也在水稻雄性不育方面创造了BT型不育系但一直未能完成三系配套。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袁隆平先生在湖南安江农校找到一株 无花粉不育株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继而进行了短短几年的全国联合攻关。<span style="color: rgb(33, 33, 33);">1973年10月,在苏州召开的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袁隆平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一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span>实现水稻三系配套。1974年湖南省开始种植杂交水稻创亩产650公斤的好收成。袁隆平院士将希尔斯的"三型学说"变为了现实,直至今日实现了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2005年3月,我在海南省三亚市师部农场认识了袁隆平院士,从此我在袁隆平院士的指导下,走上了杂交水稻育种的科研道路。</p> <p class="ql-block">二,在袁隆平院士杂种优势理论指导下开展特大粒型杂交水稻育种</p><p class="ql-block"> 2013年3月<span style="color: rgb(69, 69, 69);">3日上午11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开幕前,年过8旬的袁隆平在全国政协委员做客新华网访谈,讲述梦里“花生粒般大小的大米”,以及设想中的“国际稻都”的梦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9, 69, 69);"> 2012年我们在原贵州省省长赵克志的省长基金项目的支持下,按照杂交水稻"水涨船高"的理论开展了特大粒两系杂交水稻两优147的研究工作。当时我们创新的特大粒两系组合"两优147千粒重达52克、穗粒数152粒,结实率72%,在亩挿13000穴的密度下平均每穴9个有效穗,每亩稻田可收干谷拆650.83公斤。外观米质一般,食咪还可以。2014年4月11日,袁隆平院士冒着海南三亚烈日炎炎的骄阳亲自走到田独原"863“展示田中了解了由我们独创的全国首个特大粒杂交水稻组合"两优147",我们向袁隆平院士汇报:虽然我们创新的特大粒两系组合没有花生米仁大但至少有葵花籽大啦并且饭还好吃,袁隆平院士高兴地低着头仔细地看田中央的稻穗!称赞地说:还不错嘛!别说46克,就是36克我都心满意足了。袁隆平院士看完后还兴致勃勃地在田边与大家合影留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9, 69, 69);"> </span></p> <p class="ql-block">三、利用特大粒材料R147杂交贵州大粒香,创新特大粒、优质、香型水稻常规种"莽稻8号"</p><p class="ql-block"> 创新了全国首个特大粒杂交水稻两优147,遇到了水稻育种将食味品质放在首位的年代。为此,2014年冬,我们将携带特大粒显性材料的R147杂交贵州大粒香,经四年八代的南来北往,终于育成了"特大粒(千粒重40克)、优质(国标三级米)有香味,较耐稻瘟病的"莽稻8号"</p><p class="ql-block"> 在 "莽稻8号"的选育过程中,我们又与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张元虎一道将"莽稻8号""莽稻5号"申请参加了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2018、2019年的两年区试,结果莽稻8号比对照金麻粘(贵州优质米,1985年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平均增产7.48,增产点比例100%。莽稻8号属长大粒特殊品种(粒长8.4,千粒重40克)其稻米理化指标经湖北武汉国家稻米测试中心检测,除整精米率低(30.8%)外,其他的指标均达部颁三级米以上。经多次食味品鉴,莽稻8号以它的香味、油分、可口香甜、柔润又有嚼劲味深爱大米好食者的欢迎。目前试验示范面积已达30多亩。</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的所有材料都是以携带特大粒显性基因R147为骨干亲本建立起来的后代。其中恢复材料有320份,不育材料180份,黑色大粒材料40份,红色大粒材料70份,这些材料的千粒重都在36克以上。</p><p class="ql-block"> 2020年冬,我们在海南三亚用莽稻8号去测配了3个籼型三系不育系、三个籼型两系不育系、三个粳型两系不育系,2021年正季在贵州进行了三重复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由于莽稻8号携带R147特大粒显性基因,所配每个组合的F1千粒重都在36克以上(个别组合F1接近父本千粒重)而这些组合的母本千粒重大都在26克以下。F1代千粒重大于高于双亲千粒重平均值这一现象对于我们进一步如何利用我们发掘的特大粒显性基因去提高水稻单产量展开了一条有效途径。</p> <p class="ql-block">倪克鱼,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贵州.贵阳,邮编550006,电话18096001822,EmaL:904000602@qq.com</p> <p class="ql-block">王正林,贵州省镇宁县宁西街道办事处,贵州.镇宁,邮编</p> <p class="ql-block">四,袁隆平院士一生勤检,平易近人,热爱科学的精神值得我们一辈子好好去学习</p><p class="ql-block"> 无论去开会学习,袁院士都是穿着合身得体看上去百元左右的普通西装。一九九八年在杭州国际水稻遣传大会上,我问袁院士的生活了秘书辛业芸: 袁老师这么有钱,怎幺都穿这种百十来块的西装?辛秘书解释说,袁老师说了这种西装方便,开会不丢人,下门田不显眼。</p><p class="ql-block"> 2008年夏天,我们去长沙袁老师家中拜访,尽管当时他身价1000多个亿,他家中看的还是老款的人电视机(见图,当时没有留意品牌)当天,我请他给我提个词,他了解我退休后还仍然爱好水稻事业,欣然在我的名片后面写上:水稻育种爱好者倪克鱼几个大字,使我倍感荣幸,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 另外,记不清在哪一次杂交水稻验收会上,袁老师给我讲解一个问题,他那平易近人的样子让人们跟本看不出他是杂交水稻之父、一个大专家这样真诚、慈祥、和蔼!一位朋友用相机拍下了这张让我终身难忘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袁老师真</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