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甜甜:纯言及真的零度解构——评蒲秀彪的《大雪》及诗集

吾道是逍遥:蒲秀彪

<p class="ql-block">编者:铜仁学院庄鸿文教授将蒲秀彪的诗集《本来如此》电子版转给她的学生,学生们读后三十余位写了读后感,收存于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纯言及真的零度解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评蒲秀彪的《大雪》及诗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甜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雪下的状态是纯,所依存的环境为真。而当在物理属性上的雪落到一张纸上的时候,《大雪》就有了非自然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诗人蒲秀彪的《大雪》似雪非雪,所以在“我写下大雪”后“天空并没有下雪”。这似乎表明了这场雪来自自我意识之中飘落的雪,以雪为表征,寄予雪降临前后,多重状态的重叠,即繁复的心理迹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写的大雪”“也不是大雪这个节气”这两句承接“天空并没有下雪”的客观因素,这并非在节气上的物候更替带来的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i>此刻阳光正在窗外</i></p><p class="ql-block"><i>我对自己说,从今往后</i></p><p class="ql-block"><i>管它风吹,草动,天塌下来</i></p><p class="ql-block"><i>我也不要生气</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阳光与雪形成鲜明对比,是不同性质的差别,冷与暖的张裂是如此巧妙又直接,而这一切发生在窗外的世界,诗人眼中的雪来自窗外的空间。诗人看到窗外的阳光,是温暖的象征,而自己看到了雪,应当是诗人建立在内心的本我对于室内与室外,光与暗之间的巨大鸿沟,却无法填平所带来的落差感,且自我是孤独的。由此,诗人对于“管它风吹,草动,天塌下来”才能说出“我也不要生气”衔接得毫无违和感,此刻的诗人内心是极为平静的,正如雪纯洁的表征,在综合客体与主体的基础上,显得极为真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i>我只要大雪</i></p><p class="ql-block"><i>大雪,大和雪,好大的雪</i></p><p class="ql-block"><i>这是什么大雪</i></p><p class="ql-block"><i>我都不知道</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人只要大雪,但却对什么样的雪“我都不知道”。雪在诗人的眼里是应当是大雪,还应该具有好大的雪的画面,诗人不满足于“我只要大雪”只是大雪仅有的特征,而是抛开可见的雪上升到宏大的场景——诗人对于大雪的飘零,像极了思绪似雪般纷飞的自我表露,又如惊弦颤动带来的切割视线的幻影。最终诗人对于究竟怎样的雪,似乎得不出答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当我写下大雪之后</i></p><p class="ql-block"><i>我要的大雪也不在</i></p><p class="ql-block"><i>只有莫名其妙</i></p><p class="ql-block"><i>满世界的飞</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雪从感官想象的雪来到笔下的雪之后,诗人的视线由窗外收回窗内,雪即刻由立体变为平面上的雪,那么诗人的雪就成了“我要的大雪也不在”。从空间的更替,来到诗人内心的变化,当真正写出雪之后,雪的状态就有了具体的表征,成了可见的雪。显然,诗人追求雪的状态,是在介于虚与实二者之间的雪,是恰能说出诗人内心独白的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诗人写下大雪,他想要的雪却不在,最后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满眼都是莫名其妙充斥现实的世界。事实上,诗人想要的雪,是雪的纯,及在窗外的客观因子里能够支撑雪存在的真。诗人的情感是真实的,不追求刻意,也讲求随性而发。但也较真,雪只能是一种状态,介乎性灵折中现实的状态,是诗人寻求慰藉的药方,亦是诗人自由本体,依照内心向往的永恒,纯而真的人生体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雪》是诗人纯与真的价值代表,也贯穿诗人创作的始终。其《大雪》选自诗集《本来如此》,在诗中具有独特地位。究其诗集《本来如此》,纯与真的创造态度也占有极大的分量。几乎所有的诗,都依照内心本真的状态,没有思绪的高低起伏,也没有情感的大喜大悲,仅追求纯且真的诗文品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诗集中,作品《窗外事》亦如《大雪》般的纯、真。“我听见窗外/一只鸟,叫一声/另一只鸟,就叫两声”是极为客观的,是可听的状态,能在语音的基础上建立视觉效果,这为客观的真。“两只鸟/都是什么鸟/直到现在/我仍然没有听出来”是自我本真的纯,诗人描述的是一个画面,两只鸟,就是两只鸟,却在听觉上,无法识别究竟是什么鸟,言简意赅,给人留有余白的韵味,仿佛大道至简,皈依真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诗人的纯、真,在诗集中还表现为随想而发。人作为独立的意识体,拥有完整的思绪系统,而诗人的纯、真,正是在随时爆发的思绪中得到进一步展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品《突然的诗意》“和谁,也不想说话/与谁,都不想相见/什么也不想听/什么也不想看/什么也不去想/就这样躺着,躺着/一动也不想动”中就充分展现诗人自由的状态,诗人的随想性是客观的,而诗人做出的反应,是对自己内心的规劝,想与不想,听与不听,关闭自己一切的感官,仅由自我导向,游走心灵的归属,则为纯。就在这纯与真之间,诗人倾向内心的本真属性,在真实的类属与纯欲的自我慰藉中,得到了很好的统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雪》非雪,是纯、真的状态。诗集《本来如此》兼容纯与真的价值导向——内在的永恒。雪的纯,介乎自然,诗人内拓的真,在本我中,如诗集《本来如此》对自我表露的修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甜甜,女,00后,贵州松桃人,晨光文学社社员。作品见《中国校园文学》《晨光》等期刊,获铜仁学院第五届“年度晨光文学奖”优秀散文奖,并在《西部散文选刊》平台上偶有发表散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