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1条要从过去不被爱不被认同的原生家庭创伤中走出来。</p><p class="ql-block"> 很多家长的原生家庭环境的确不太好,他们从小受到了自己父母太多的负面评价,负面指责,批评和打击,有些家长的原生家庭自离破碎,童年的遭遇不堪回首,在感情和婚姻中遭遇伤害,所以很多人是没有能力自己走出来的,而家长只有从这些模式中走出来,才不会把这些模式和情绪传递给孩子。</p><p class="ql-block"> 第2条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和需求,看清生命的真相。孩子的行为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家长不断的修炼和提升。孩子的三大心理需求。我们更要有能力看到是家里的那些事,我们说的那些话,我们的那些行为在哪些环境下,导致孩子在这三个心理需求层面的匮乏。只有找到病根,才能药到病除。</p><p class="ql-block"> 第3条家长要有满足孩子心理需求的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家长应该成为孩子很好的载体,陪伴孩子得到成长过程中需要的爱.认同和安全感。只有当孩子通过自己的父母满足了自己的精神依恋和需求时,这个孩子才会拥有健康独立高价值感的人格。家长们要学会说话,通过语言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认同.给予孩子安全感。</p><p class="ql-block"> 当孩子的精神需求和精神依恋被满足,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家长正确对待,他就完成了自己人格的成长和健全,或者说他才成长为健康.独立.真正的人,只有成人的孩子才有可能成才。为什么在成人的世界里充满了幼稚.狭义.自私.伤害与被伤害?这都是童年行为模式的一种投射,也是童年情感模式的一种移情。</p><p class="ql-block"> 一个在童年被满足被正确对待的孩子,未来才不会把童年的匮乏投射到其他亲密关系身上,当他被满足之后,进入下一段亲密关系的时候,他扮演的将不是个索取者而是给予者,这样的人很难受到伤害。现实生活当中,所有受到伤害的人都是因为抱的希望太大,结果失望太大,之所以抱希望,是因为我们如此的匮乏,如此的渴望别人给予。没有期待就没有伤害,没有索取就没有伤害,没有依赖就没有伤害,愿家长们通过学习成为丰盛的那个人,愿家长通过学习成为孩子和家族的发光体照亮整个家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