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理念决定行动,内涵决定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榆树市教育局关于后疫情时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通知》要求,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造就一支基础扎实,业务精良,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创新的师资队伍,榆树市第三实验小学校精心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为期一个多月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线上培训。</p> <p class="ql-block"> 本次培训是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与北京国培京师教育科学研究院通过京师云课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的在线教育公益讲座。特邀的八位专家设计的培训课程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整个培训课程涵盖班级管理、教育科研、教师成长、信息技术、学校建设、教育改革等多方面内容。这是一次全方位、多角度、高层次的教师素养提升培训。</p> 聚焦改革 优化建设 <p class="ql-block"> 深化教育改革,优化学校建设是新时期学生培养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p> <p class="ql-block"> 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黄仕则副院长结合龙华教育监测工作,畅谈“大数据背景下的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的研究与实践”,充分解读我国教育新时代改革背景下颁发的新政新规,阐释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成功案例的分享,深度剖析学校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要点。</p> <p class="ql-block">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校领导沉心静学,细听深研,把握内涵,感悟精髓。</p> <p class="ql-block"> 黄院长的培训令参培者深刻理解了大数据应用和人工智能带给教育的巨大作用,开始思考从经验管理向数据管理的转型,大幅度提升了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为进一步落实教育大数据的应用,促进智慧教学的发展和智慧校园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西安市新知小学刘岚校长的《书香校园建设》,从顶层设计、环境创设、实施策略三个方面,多个维度讲述了书香校园建设的策略与方法。有温暖,有故事的新知小学,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健全阅读机制,建立阅读服务体系,打造阅读品牌,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 各位领导学习名家智慧,交流体会感悟,共研学校发展。“虔诚”是我们的态度,“为党为国育人”是我们的方向,此时此刻,一群怀着共同教育梦想的教育人,胸怀责任,逐梦而行。</p> <p class="ql-block"> “阅读”作为建设学习型学校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最佳选择。我校将根据自身实际,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出适合自身特色的书香校园建设之路,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不断成长。</p> 科学管理 悉心培育 <p class="ql-block">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总在变化之中。如何科学管理班级?肖妹芳、相文静两位老师用她们丰富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p> <p class="ql-block">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雅境中学德育名师肖妹芳老师的《我们的班,我们的光》从时光、光明、阳光、光芒、闪光五个管理班级理念进行分享。肖老师通过理论、经验及结合班级日常管理的一些鲜活事例,向老师们展现了她的教育智慧。</p> <p class="ql-block"> 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老师们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在专家的引领下,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能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 参训后,老师们悉心撰写学习心得,留下成长印记。</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在思想的碰撞中感悟到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稳步提升,主要得益于班主任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其管理水平和自身素养对一个班集体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 西安灞桥区东城一小“语文名师工作坊”的相文静老师《灵动课堂下的班级自主管理》围绕“班级组建、干部培养、习惯养成、小组合作、家校共育”,用自己多年的成功经验和生动案例,为参培教师们拨开迷雾,展示灵动课堂下的班级自主管理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 相老师具有超强的亲和力,她的教育故事总能和大家心灵契合,让老师们感同身受。她的“灵动课堂”以爱为基础,以智做加持,以策为手段,让老师们领略了现代班主任特有风采。</p> <p class="ql-block"> 大家随着相老师的讲述,内心也在思考自己所有的教育经历,我们的教育故事中,是不是有过类似的插曲?我们又是怎样处理的?今天之后,我们又会怎样应对?……</p> <p class="ql-block"> 班级管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用心铺垫,用爱书写。老师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借鉴宝贵经验的同时,更要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实做细!</p> 科研赋能 智慧共生 <p class="ql-block">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教育科研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动力。4月27日和5月7日京师云课特邀在线专家周新、王爱生两位老师分别与我们相聚云端,为广大教师的教科研之路传经送宝,着力解决一线教师在教育科研中感到困惑的热点问题。</p> <p class="ql-block"> 湖北省特级名师周新老师的《班主任如何做学术研究》,结合新课改理念、一线教师的需求与自己多年的教科研经验,从班主任如何做学术研究和如何进行专业写作两方面入手,抽丝剥茧,深入浅出,做了精彩而具体地阐释。</p> <p class="ql-block"> 参培过程中,老师们收获满满,充分意识到除了教学之外,还应该使自己成为研究者,成为教育科研的主力军,通过教育科研促进专业成长,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p> <p class="ql-block"> 吉林省前郭县蒙古族中学教研室王爱生主任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教师如何书写论文》</span>从自身经历谈起,讲述了多年来公开发表论文160余篇,从一个普通的基层教师成为享誉全国名师的历程,深刻阐述了读书、写作与教育科研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王主任让我们认识到撰写论文并非高不可攀,它就存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要立足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去发现、去选题。</p> <p class="ql-block"> 两位专家的讲座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明确了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开展教科研工作,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策略。</p> 名师引领 专业提升 <p class="ql-block"> 师者,是教育学生的先行者。教师的专业水平、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决定着教育的走向及其品质,因此教师必须抱定终身学习的态度。洛阳市涧西区教育体育局电教馆孙少辉副馆长和泰兴市洋思中学刘金玉副校长,分别从信息技术提升和名师成长的内外渠道两方面进行专业指导,开启了我们新的学习之旅。</p> <p class="ql-block"> 洛阳市涧西区电教馆孙少辉副馆长围绕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移动互联时代学生求知方式的变化,教师如何有效应对,如何利用智能手机开展移动教学三个方面,与老师们进行了分享交流。孙老师用丰富的案例和多元的素材为参训者提供了一场视觉和思维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学习就是给予我们精神食粮,不断滋养我们的思想,不断给予我们力量!</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参训教师认真聆听,虚心求教,积极互动。学习中,犹如开启一扇窗,拨云见日,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信息技能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通过孙老师的讲解,大家对信息技术支撑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有了更准确充分地认识,对自己及区域学科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有了新的理解和反思。</p> <p class="ql-block"> 追寻名师之路,踏上逐梦之旅。5月11日我校学科骨干教师怀揣一颗求知的心,开启了聆听泰兴市洋思中学刘金玉副校长《共同行走在诗和远方的大道上——名师工作室的行动策略》的讲座分享。刘金玉校长就何谓名师、何谓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的有效实践几个方面和云端学员进行了深度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 刘金玉老师的名师成长内部渠道之“扎实积累、用好平台、抓好机会、做到舍得、形成习惯、审慎面对”,令骨干教师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通过听刘金玉校长来自于自身成长的感悟,老师们深深地领悟到在教师成长的内外驱力中,内驱力尤为重要。所谓的内驱力就是教师的自主学习。自主成长才是名师成长的根,真正的名师是自己培养的。这是一条一旦投入就一定会有回报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高速公路。</p> <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期一个多月的培训落下帷幕,全体领导、教师在美好的学习时光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掌握策略,谋划发展。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三实验小学会守护教育初心,不断蓄力前行,凝神聚力创佳绩,携手共进谱新篇!</p> <p class="ql-block">审核:刘韶辉</p><p class="ql-block">策划:李春梅</p><p class="ql-block">编撰:吴春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