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实施。历经十余年的实践研究,数学课程标准迎来了大的发展,势必对当前的数学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要认真体会这些发展,深刻理解新课标精神并在实际教学中践行它,丰富它,研究它。这就需要我们先用理论武装头脑,用以往的教学经验去思考,用问题指导我们学习新课标。</p><p class="ql-block">为了真正将新课标精神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当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把握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变化,河北省霸州市在市教体局教研室的组织下,于2022年5月20日下午,由我市数学兼职教研员,我市第一个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赵素君老师在钉钉群解读新课标。全市小学数学教师相聚云端共同聆听赵素君老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p> <p class="ql-block">赵老师先从2011年课标与2022年新课标目录入手,详细分析了二者的区别。新课标新增了核心素养内涵、学业质量和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然后从课程性质、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p> <p class="ql-block">一、课程性质</p><p class="ql-block">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 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学的应用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学研究与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然后赵老师从五个方面讲解了课程理念。</p><p class="ql-block">1. 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p><p class="ql-block">2.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p><p class="ql-block">3.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 </p><p class="ql-block">4.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p><p class="ql-block">5.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p> <p class="ql-block">二、课程目标</p><p class="ql-block">课程目标的确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课程目标从“双基”变“四基”,“六个核心词”变“十一个核心词”。“十一个核心词”是数感、(量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新课标新增了核心素养内涵: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三会)</p> <p class="ql-block">三、课程内容</p><p class="ql-block">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p><p class="ql-block">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数学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为主线循序渐进,每个学段的主题有所不同。综合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情境真实 、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根据学段目标的要求,四个学习领域的内容按学段逐步递进,不同学段主题有所不同。</p><p class="ql-block">每个领域的课程内容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 三个方面呈现。内容要求主要描述学习的范围和要求;学业要求主要明确学段结束时学习内容与相关核心素养所要达到的程度;教学提示主要是针对学习内容和达成相关核心素养而提出的教学建议。</p> <p class="ql-block">四、学业质量描述</p><p class="ql-block">依据义务教行各阶段学生核心素养表现、各学段课程目标及学业要求,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评估学生核心素养达成及发展情况 。</p><p class="ql-block">( 1 )以结构化数学知识主题为载体,在形成与发展 “四基 ”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等.</p><p class="ql-block">( 2 )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社会情境,以及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数学与科技情境中,在经历“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与数学的语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模型观念、数据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p><p class="ql-block">( 3 ) 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运用、实践探索活动的经验积累,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 。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养成独立思考、探究质疑、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初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活动第二个环节是由霸州市东段乡第二小学的赵梓伊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数运算的一致性讲解。</p> <p class="ql-block">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把数与代数环节中的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整合成数与运算。新课标第三章课程目标中第三个环节-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数的运算教学应注重对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统筹.让学 生进一步感悟运算的一致性。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概念本质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感悟数的运算和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增加计数单位,数学化的处理。数的认识是数学的核心概念,掌握好计数单位这个核心概念很重要。然后从加法、乘法的角度详细描述了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的核心——计数单位。</p> <p class="ql-block">霸州市全体数学教师观看了培训并认真写了笔记。</p> <p class="ql-block">总之,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我们一线教师的学科教学实践、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作为一线教师,要紧紧围绕这一导向,将数学学科独特育人价值落地于学科实践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