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利用上海疫情期间,宅家翻出我街拍的照片,带你走进魔都非常文艺的小马路…香山路。品味香山路潇洒深巷里的老宅和孙中山故居。</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香山路原名莫利爱路(Rue Moliere),为1914年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以法国戏剧家莫里哀命名。</p> <p>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上海法租界时改名为香山路。香山路上有孙中山先生的故居,被打理得干净整洁,和这路名一样,令人想起了那个年代的人和事。</p> <p>香山路东西走向,东起复兴公园,西至瑞金二路,全长328米,宽12米。就是这样一条小巧、精致的小路,一个世纪以来默默地陪伴着上海,见证了上海的浮浮沉沉。</p> <p>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时是香山路的鼎盛时期,法租界扩张,富有异域风情的西式花园洋房开始出现在香山路,加上法国梧桐营造的浪漫氛围,香山路或附近都被誉为了“小瑞士”。</p> <p>如今,香山路洗去了曾经的高冷和世俗,藏起棱角,化身一条清雅静默的绿荫小路,无言地呵护着理想者、诗人、革命家的居所,甘愿在繁华都市中为人们守护一个精神上的世外桃源。</p> <p>这条路曾接纳过一些有理想有信仰的人,香山路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了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让他们在这里孕育理想、坚持梦想,也是有志之士的精神家园。</p> <p>香山路10号马占山旧居…马占山(1885年—1950年),吉林怀德人。1911年投清军当兵。九一八事变后,任黑龙江省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该省副司令。</p> <p>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3945190000118 香山路10号住宅民国瑞金二路街道。</p> <p>香山路9号张春桥旧居…张春桥,男,汉族,1917年2月生,山东巨野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32年至1934年在山东济南正谊中学读书。1935年5月到上海,从事文化写作。</p> <p>1976年10月被隔离审查,并被撤销在上海市的党内外一切职务。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永远开除其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p> <p>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3945190000117 香山路9号住宅民国瑞金二路街道。</p> <p>香山路6号,是奥古斯丁会寓所,奥古斯丁是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p> <p>这里原是该教会在上海的寓所,现在是民居,看得出没有修缮,比较老旧,属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p> <p>外面大门禁闭,只能在围墙的铁栏杆拍摄。此建筑是西班牙人设计建造的教堂,法国文艺复兴式花园住宅建于20世纪20年代,附带一个天主教堂和一个大花园。</p> <p>最有历史意义和文化底蕴的是香山路7号,是孙中山先生的故居,一幢欧洲乡村式小洋房,由当时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赠送给孙中山。</p> <p>据上海近代史专家宋路霞介绍: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中曾多次到过上海,主要住过三个地方:宝昌路408号,环龙路63号,香山路7号(当年是莫里哀路29号)。香山路7号是他在上海最后的住处,时间是1918年6月到1924年11月。</p> <p>这是一栋西班牙风格的花园洋房,小楼底层有半圆拱形敞廊,南部有平整的草地。</p> <p>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故居,另一部分是文物馆。</p> <p>古居只能参观不能拍照,有的扫兴。</p> <p>1922年9月4日孙中山先生在此草坪上召集在沪国民党53人,举行中国国民党会议,也有共产党代表。</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唯一共同的住所。抗日战争爆发后,宋庆龄移居香港、重庆,1945年底,宋庆龄回到上海将此寓所移赠给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的永久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梧桐深处最上海, 我喜欢上海,喜欢梧桐树下的老房子,喜欢每一套老房子的历史传奇,传播老房子文化。有人说,上海是建筑人研究建筑的圣地,这里有着独特的地方历史原因,在同一时间共同存有各个国家、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而香山路就是这样的标本之一。沐浴着午后阳光,走在潇洒深巷的香山路上,观赏带有一丝萧瑟的老宅记忆和伟人的爱情之美,别有一番风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