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光飞过40年,思绪又回到我们一起成长过的昌图县长发中学。人到中年,蓦然回首,一路走过的匆匆那年,有许多喜怒哀乐都擦肩而过。中学时代,是人生艰难爬坡、拔节的关键时期。清晰记得,我的内心时常在隐忧中苦苦挣扎。经常面对老父亲的温馨提示:考上出人头地,考不上回家种地。结果还好,我跟头把式的考上了不用家里花钱的军校。步入了人生的“风花雪月”:风,是大漠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明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92年毕业于大连陆军学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留下芳华的地方,无论是闹市还是乡村,都是景色最美的地方。多想和老师同学坐在那里,说说过往,回放彼此青春的模样。因为那几间熟悉的校舍,让我们找到了过去的少年时光。我的中学时代,如果说贪玩不懂事儿,不努力学习,懂事儿以后在生存的竞争中不断缺啥补啥,才填充了一些少年缺口。人的志向往往是个大致方向,谁也不能把人生定位的很具体。我小时候的志向是当一名小学老师,也像我的老师们一样教书育人。结果长大后却成了一介武夫,与志愿差之千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98年就读于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往事如风,岁月如歌。我从军报国28年退役后,回到母校,故地重游,往日的在校时光历历在目。自己也深刻的感悟到,一个人的抚养要靠父母,教养要靠老师,培养要靠领导,学养要靠自己。1982年的春天,我在读初中二年级。学校开展了一次“祖国之春——环保征文”,我获得了一等奖。教我语文的季海军老师在班级宣读了我的获奖征文,奖励我一本蓝皮的《新华字典》。不想这本字典竟成了我的人生宝典,让我几十年醉心文字。以至于后来我采写的长篇通讯《理解你沉默的情怀——雷锋战友乔安山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问鼎中国电影华表奖。2018年11月,我应中央宣传部和退役军人事务部邀请,担任全国首届最美退役军人评选的特邀撰稿人,进京参加系列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片老钟今犹在,不见当年耿师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成长过的校园,永远风光无限。当我们感慨逝去的青春时,忽然发觉我们所乘坐的是一趟没有返程的列车。毕业照中那些鲜活的面容,有的同学杳无音信,有的老师已经化作了永远的怀念。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师生,转瞬间物是人非。毕业时说好了他年相见,竟成了后会无期。感恩此生遇见,祝愿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健康平安。</p><p class="ql-block"> 短短几十年悄然而过。 一路跋涉,带着沧桑与尘土,回到自己当年出发的那个校园。每每听着那首《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时,禁不住泪眼朦胧。老师,永远是我们尊重的称谓,光荣的岗位永远令人神往。当我被聘为大学客座教授、中学校外辅导员时,也像我的老师一样,钟爱三尺讲台,讲学育人。</p><p class="ql-block"> 趟过岁月的河,跑过去的是昨天, 奔过来的是明天,正在走的是今天。对于我等闲云野鹤,多怀渔舟唱晚,常沉浸在不能忘记的昨天。站在那棵挂着老钟的松树下,但愿明天,今天已成昨天,而你依然在我身边。对于我们的师弟师妹,奋进的年轻人永远在路上。希望你们计划好明天,把握好今天,信心满满奔向明天,留给未来一个充实的回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本文作者蔡原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蔡原征,1968年9月出生,辽宁昌图人,1987年11月入伍,曾任省军区政治部干事、秘书、副处长,人武部政委、部长。现为沈阳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沈阳理工大学兵工文化学院顾问。</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