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信息化讨论引发的几点思考

冯汝贵

<p class="ql-block">今天早上,天海兄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唤醒教育?”引发了我对信息化的几点思考。</p><p class="ql-block">信息化,一个简单的事实,往往被很多专家创造的新名词搞得晕头转向,云里雾里。</p><p class="ql-block">什么是信息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融合应用、融合创新……,都可以叫做信息化教学。如果更深层次一点,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其核心词,都是“融合”。融合了,就信息化了。“融合”的最高境界,是“智慧”。国家层面,也明确提出了“智慧教育”。有一点必须说明,信息化与教学的融合,是说不通的。我一个业余搞信息化的,又不是语文老师,为什么要纠结一个词?因为孔老夫子讲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搞信息化的,对著名的乔布斯之问,基本上都能倒背如流。然后就是追问: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信息化教学水平那么低?为什么我们学校推动信息化么这么无力?为什么我们学校的领导如此不重视信息化建设?……很多问题,似乎都与“乔布斯之问”有几毛钱的关系。</p><p class="ql-block">那么,具体一点,在学校,如何才能有效推动信息化教学工作?个人觉得,要回归到哲学上来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儿去?</p><p class="ql-block">首先需要回答:我是谁?</p><p class="ql-block">我是一名中学物理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基于教学容量的考虑,需要提前制作课件,替代部分板书、画图等;基于呈现方式的考虑,需要用到手机投屏功能给更多的学生展现实验现象;基于条件的限制,可能会应用到虚拟实验、实验视频等弥补实物操作的不足;基于时空的考虑,会在网络平台上完成大量的学习和研讨……所有的应用,都是基于自我的需求。</p><p class="ql-block">因此,老师本来是不需要用技术来“唤醒”的。老师干的,恰恰是用专业知识、人格魅力、技术应用等等来唤醒我们的学生。</p><p class="ql-block">如果说,作为一名学科老师,根本就不用技术来解决教学问题。除了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确实不需要技术以外,那就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思维、思想上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就不是用技术可以解决的。</p><p class="ql-block">实践证明,仅仅用技术的思维来推动技术应用,成效是不明显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核心和关键是学科教学。将技术应用融入教研之中,在学科教学中最大化的满足、培育技术应用需求,然后让学科教师在融合应用中实现创新,是智慧之举。</p><p class="ql-block">当然,技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更多的是思想问题、体制问题等等,那就需要相关的人来思考这个问题,而不仅仅是我一个物理老师就能够解决的。</p><p class="ql-block">其次,需要回答:我从哪儿来?</p><p class="ql-block">我的专业是电化教育,我所热爱的是中学物理教学。正是因为有了对技术的了解与热爱,又要解决物理教学的实际问题,我在20多年前就愿意花大量时间,在基本没有网络资源的情况下,约几个哥们儿一起研究Flash,达到了可以用它来制作课件上课件的程度。然而,再往深处走,就需要用代码来实现更强大的功能时,我又遇到了短板,走不下去了。上个月,在八中,听完唐作仁老师基于Flash环境上的一节大容量、快节奏的课以后,又重新感受到了它的强大。</p><p class="ql-block">扬长避短才能更好的搞好教学,这个道理我们都是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也有自己的短板。当下,技术的应用已经走向常态化了,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学会的技术,已经不在常态化技术应用推广之列。</p><p class="ql-block">作为学科老师,明确自己的来时路,就是不忘初心,也就可以去坚持该坚持的,放弃该放弃的。技术应用,也是一样。如果您是文科老师,思维导图绘制,视频下载与剪辑等等都是应该会的技术;如果您是数学老师,几何画板,一定是要弄明白的……</p><p class="ql-block">有了具体的需求,明确了具体的方向之后,一切问题都会变得简单,因为在“互联网+”环境下,基本上没有您找不到的需求,余下的,就是您的坚持啦!</p><p class="ql-block">最后,需要回答:我要到哪儿去?</p><p class="ql-block">能够将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应用的老师,一般都花了很多时间来研究,一般也从中享受到了乐趣与成果。于是,顺理成章,就有了想推广的欲望。如果已经走在推广应用的路上的老师,一般也遇到了诸多的问题、困难、甚至是困惑。</p><p class="ql-block">回到“乔布斯之问”。医院的信息化程度为什么能够这么高?因为啊,用技术采集的病人的大数据,是医生看病的决定性重要依据,是可以“复制”“粘贴”“共享”的,是可以程式化的。然而,对于教育,当我们用技术精准分析到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行为之后,我们可能会反问:这是真的吗?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马上就能像医生一样开出处方,找到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吗?我们不能!</p><p class="ql-block">教育,是慢功夫。</p><p class="ql-block">2000多年前,苏格拉底就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p><p class="ql-block">现代的雅斯贝尔斯换了一个说法:“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p><p class="ql-block">教育,不是技术的堆砌,任何不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炫耀,都是耍流氓!</p><p class="ql-block">教育,需要等一等,等一等落下的灵魂!</p><p class="ql-block">那么,问题来了,技术,我们要到哪儿去?</p><p class="ql-block">大学记载:“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欲正身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p><p class="ql-block">以上的话,如果反过来读,我们最需要做的是“格物”——努力搞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应用。行胜于言,有时候,说再多道理,也不如做一点实事。</p><p class="ql-block">个人觉得,不要试图用自己的成功来指点别人,甚至指责别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p><p class="ql-block">然而,我们也应该清楚目标和方向在哪里。有时候,需要的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持。</p><p class="ql-block">当我们都慢下来,不那么急躁,不那么功利,坚持走自己的路,慢慢就会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前行,这样,就会走得更远了。</p><p class="ql-block">“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p><p class="ql-block">马克思的墓志铭:“全世界的哲学家都在想方设法解释这个世界,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改变世界,是伟大人物需要做的。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更为重要的或者说能够做到的,那就是改变自己。这就是我花一个早上,写了以上文字最想表达的。</p><p class="ql-block">同志们!加油!做一个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以上为个人拙见,仅供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