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斋随笔)(33)从五福社区来的笔

赵一翰

<p class="ql-block">  江门市蓬江区政府旁边有个社区名叫五福,五福四巷有位70后制笔人,擅长用植物纤维制笔。</p><p class="ql-block"> 植物纤维笔在江门已是久负盛名,明代大儒陈献章,世称白沙先生,五百多年前用茅草制笔,呼为“茅君”。先生掣茅笔挥运,奇正相生,动静皆宜,可谓得心应手。</p> <p class="ql-block">  白沙先生有诗句:“客来索我书,颖秃不能供。茅君稍用事,入手称神工。”又说:“笔下横斜醉始多,茅龙飞出右军窝。如何更作山阴梦,数纸换公双白鹅。”白沙先生撰书的《慈元庙碑》更被誉为“岭南第一碑”。自此,茅龙笔和茅龙笔书法成了岭南独特的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  几百年来,江门、新会、江浙、香港、东南亚、美洲都有人醉心于茅龙笔和茅龙笔书法。我手上有两种陈白沙先生书法作品集,一本是1950年香港陈氏耕读堂出版发行的《白沙先生遗迹》,一本是2008年中共江门市蓬江区委宣传部等单位统筹、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巜陈献章书法集》。</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要说的不是茅龙笔和茅龙笔书法,我想向大家介绍的是从茅龙笔衍生出来的各种植物纤维笔。</p> <p class="ql-block">  茅龙笔以外的植物纤维笔,我大约在十年前见过和试用过。我有一支用葵纤维做的“葵龙凤翅笔”,这支笔姓李,是一位叫李宝扬的民间工艺人做的。我将凤翅笔与茅龙笔一齐卷在笔帘内,随身携带,一龙一凤供着应用。而今天与我相会的70后民间工艺人姓张,名成富。这位70后张成富兄,他制作的笔自然也姓张。</p> <p class="ql-block">  这位70后张兄对笔的敬畏与虔诚,对制笔的热诚与坚定,终日乾乾惕惕的心绪让我感动。</p><p class="ql-block"> 五百年前,陈白沙先生用茅草创制茅龙笔挥洒江天。五百年后的今天,张成富传承茅龙笔精神,开拓创新,用葵纤维、藤纤维、剑麻纤维、竹纤维、树根、树皮纤维做成形制各异的植物纤维笔,令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  张兄勤奋、执着,说起制笔,声音洪亮,不厌不倦。</p> <p class="ql-block">  张兄盛情,邀请我试笔交流。</p><p class="ql-block"> 我随手拣一支剑麻笔,蘸墨着纸的感觉近似羊毫笔,但书写效果却好像石獾笔。</p> <p class="ql-block">  藤笔的感觉近似剑麻笔,但多了些许柔韧。挥运之间,忽然想起汉代名人刘向,遇见青藜老人吹杖生光授业的故事,倍感亲切而心生向往。思索片刻,即将家乡文昌阁第三层匾额石刻“藜光”两字虔诚地黙写一通。</p> <p class="ql-block">  鸡毫、鸡颖不属于植物纤维,本来不在今天试笔交流之列,但见张兄所制的鸡颖笔,与市面出售的不同,形制酷似唐代的鸡距笔。我一时手痒,拿来试着写了幅“闻鸡起舞”斗方。</p> <p class="ql-block">  竹纤维制笔,我闻所未闻。</p><p class="ql-block"> 我迫不及待,开一支崭新的长锋竹笔,试着写正楷“万化定基”。感觉其笔性与画笔中的点梅笔相近,但其锋芒比点梅笔更为锐利。</p> <p class="ql-block">  树皮纤维柔软,制成笔也柔软。我试着用树皮笔写小行草:“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坡公此语真三昧,不创新时自创新。”</p> <p class="ql-block">  树根纤维略比树皮粗。我想,树根多搞根雕,可这位70后张兄竟然忽发奇想,抽出树根纤维制成笔供书写。</p> <p class="ql-block">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用来形容张兄制笔最为合适。谁知道哪一天,张兄兴之所至,随手叱石成笔!</p> <p class="ql-block">  佛说“真实不虚”,张兄做到了。做了就做了,实实在在,是可供书写的植物纤维笔。</p> <p class="ql-block">  一札植物纤维,或作燃料,或搓制绳索,或组合成家具和日用品。光阴不老,终于见证了李兄、张兄等有心人,用植物纤维制成一系列供书写用的笔。</p> <p class="ql-block">  试笔之后,我将张兄制作的植物纤维笔洗干净,用毛巾垫着、盖着,平放在端砚上面。休养生息,为的是明天更好地驰骋。</p> <p class="ql-block">  “思飘云物外,诗入画图中。”这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张兄,用握过枪的手,用炽热的心,造化自然,妙手制笔。</p><p class="ql-block"> 东晋名士王右军阐述书法时用了“笔阵”这个概念,难道这位羲之先生早就料到,千年之后,阵图之内,会有植物纤维介入?</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有秦朝蒙恬将军造笔,新时代的今天,有退伍军人张成富传承衣钵,与李宝扬携手共进,用植物纤维,钻研制笔技艺,并且做到践履笃实,坚定前行!</p><p class="ql-block">(赵一翰,2022年5月19日,岁次壬寅夏初于宜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