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区美术教师参与人教版云端培训——《美术课程标准的节点》纪实

市十九中马冠英

5月16日晚7点30分,新华区的美术教师齐聚云空间,参加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尹少淳教授带来的讲座——美术课程标准的节点(上)。一个半小时的学习,尹教授带领大家简单认识了课程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方案的区别,回顾了课程标准的演变,强调了重点变化的节点。尹教授带领大家回顾过去,疏通整个变化的过程,让我们了解了美术教育百年来发展变革。在这次讲座中,尹教授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拥有“河段思维”,还应该拥有“全流域思维”。了解美术课程标准的节点,就能让我们高屋建瓴的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以及制定原则,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p class="ql-block">  这次讲座,虽然是在线上,但是,大家不仅都认真听课,勤做笔记,而且在线上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抒发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在这次讲座中,我们了解了美术课程标准的节点。1904年,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奏定学堂章程》中,被列入中学章程正式课程的就有图画和手工课。作为时间节点的1922年,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对美术课程有很大影响。1922年学制改革时,“注重生活教育”和“注重个性之发展”被列入“七项标准”中,强调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以儿童为中心,发展个性教育。1950年后,美术教育进入大纲时代。教学大纲就是每门学科的学习纲要。世纪之初,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美术课程再次进行改革。这次的改革有很大的突破。首次提出了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要求引导学生在广范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第一次以学生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了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此外,还附录了案例和名字术语解释。</p> <p class="ql-block">  对于2011版的课标结构、重点内容、关键字词,尹教授阐述的比较多一些。他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 ,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凸显视觉性 、具有实践性 、追求人文性、 强调愉悦性 。3、每个学习领域分学段设置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 。</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讲座,老师们收获颇多。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以后如何教学进行了深度思考。首先,掌握了美术课标的节点,让我们了解到,想做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使教育的改革能落到实处,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其次,“教育的成败,教师是关键”。我们要把学习的知识和观念进行主观的融会贯通。这样,我们才能形成整体的课程观。用课程观去指引主题教学,以增加本学科知识的连接、整合,然后延伸到和其他学科的连接、整合,使学生学会综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最后,“成长型”教师是我们每个人的标签。我们应该做到用成长型思维模式重塑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激情、思想飞扬、紧跟时代的优秀教师。</p> <p class="ql-block"> 文字:马冠英</p><p class="ql-block"> 审核:孙大伟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