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最惨一战:一场仗损失了近百万人,过程惨烈堪比大屠杀

中雁山人

<p class="ql-block">来源:史事挖掘机</p> <p class="ql-block">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二战时期苏联的卫国战争完全是用苏联军民的血肉和巨大的牺牲堆积出来的,单凭这点,“伟大”二字怎么说都不过分。但其实当时的苏联并不弱,军力和国力在欧洲大陆上均首屈一指,只是因为种种复杂原因导致其准备不足,也因此一度被打得十分狼狈。</p> <p class="ql-block">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就在开战不到1个月后,德军兵锋已经直指苏联第三大城市、有“大粮仓”之称的基辅。在之前的明斯克战役中,德军就利用钳形攻势对庞大的明斯克苏军发动进攻,德军第4、9集团军对明斯克实现包围,导致苏军军心打乱,那场战役苏军打得是相当窝囊。</p><p class="ql-block">但基辅跟明斯克还不一样,作为苏联重要的战略据点,基辅的守军是苏联主要的精锐之一西南方面军。该方面军兵力超过100万人,配备各种先进武器,还有强大的装甲部队。这样的军事力量简直跟一个中等国家的举国军力相当。因此,苏联高层对基辅还是相当有希望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基辅没问题,便忙着商量如何守城。</p> <p class="ql-block">不过,此时只有一个人站出来唱反调,这个人就是时任苏军总参谋长的朱可夫。朱可夫认为,德军当下的兵力部署与明斯克无异,而这方面苏军并未吸收教训做好准备。基辅方面守军更加庞大,一旦被包围切断后路,先不说别的,光自己乱起来都没法收拾。因此,打是要不得的,撤退才是王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理来说,总参谋长都发话了,其他人自然该考虑一下吧。然而斯大林也是爱面子的人,而且基辅不单单是一座重要的城市,其背后的政治意义对苏联也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基辅,不战而撤可能会保住这百万大军,但苏联人民会怎么想?双方争执不下,斯大林大怒,把朱可夫总参谋长的职位收了,让他去管预备役。</p> <p class="ql-block">1941年7月7日,德军装甲部队开始行动了。闪电战的秘诀就是“快”,当德军从基辅东、南两个方向急速推进时,苏联基辅方面的最高指挥官布琼尼元帅甚至还没反应过来。9月16月当冯·克莱斯特与古德里安在基辅东200公里处的洛赫维察会师时,苏军的一切努力都已经晚了。</p> <p class="ql-block">9月17日,高层下令突围。当日,德军也向基辅发动进攻。18日,苏军集中规模庞大的装甲部队向德军包围圈发动猛攻,苏军士兵一律装上刺刀,边走边打,子弹耗尽时就跟德军拼命。虽然战斗过程惨烈,德军也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但德军后续部队陆续赶到,补上包围圈的缺口,最终苏军还是被困在基辅无法动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18日下午,苏军的一个骑兵师和2个坦克旅从德军第二装甲集群的阵地打破一个缺口,基辅的主要领导得以逃脱,这其中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和苏联政治委员赫鲁晓夫。铁木辛哥回去就到处找援兵企图挽救基辅,最终却也无济于事。</p> <p class="ql-block">领导都跑了,剩下的士兵自然是群龙无首,加上最高统帅部下达了放弃基辅,抓紧撤退的命令,绝望的苏军开始三五成群的疯狂向外冲。剩下不愿意送死的,就放弃外围阵地撤到城里,炸毁桥梁负隅顽抗。慢慢的,突围的人发现突围无望,弹药和燃油耗尽,苏军的先进武装都成了废铁。德军一路推进,沿途的苏军几乎没有抵抗,甚至成编制地举手投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1年9月26日,基辅战役以德军完胜告终。此战役苏军损失可怕,第5、第21、第37、第26集团军大部,第40、第38集团军大部被歼灭,近20万人死亡,65万人被俘,仅有1.5万人突围成功。整个强大的西南方面军几乎名存实亡,而德军仅仅伤亡15万人,战役的过程就像是一场大屠杀。更可恶的是,进入基辅的德军对城内的犹太人施行了管制政策,仅2天之内,就有3万名犹太人惨遭迫害。</p> <p class="ql-block">当然,有失必有得,这场战役让斯大林充分地认识了朱可夫这位卓越的将领,从此之后对他愈发信任。包括后来的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也让朱可夫独当一面。对于人才,甚至是在众人面前公然让自己出过丑的人,斯大林不但既往不咎,反而大加重用,这样的领袖气度是值得赞扬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