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细犬

飞行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牧民巴图苏和,三十岁不到,一米八的个子,肩宽膀圆,五大三粗,十分魁梧。黝黑的国字脸上一双浓眉大眼,厚厚的嘴唇,高高的鼻梁,一笑露出两颗大金牙。他是东北蒙古族,当兵复员后投靠亲戚,来到白音塔拉大队。他是朝格吉勒额吉的大女婿。妻子高乔,个子不高,勤劳朴实,夫妻俩放一群羊,育有一女刚刚4岁,取名奥嫩其木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巴图苏和养了两条细狗,公狗叫大巴特尔,母狗叫小巴特尔。这两条细狗长得非常有特点,细细的4条长腿,站起来有一米多高,头大胸宽,身材修长,腰身细处用两手都能掐过来。一身油亮的黑毛,胸口和四个爪子是白色的,尾巴尖上的毛也是白色的,心情高兴时摇来摇去十分显眼。尖尖长长的两个耳朵,听到动静就会高高耸起,显得十分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细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这两条细狗是他的东北老乡给带过来的,当时是两条细狗崽子,据说是东亚细狗和蒙古细犬杂交品种。在他的精心饲养下,两条狗长得十分健壮。苏尼特草原上的本地土狗,都比较粗壮,杂色较多,性格凶狠,见到陌生人狂吠不止,可以和狼有的一拼,适合看家护院放羊。而这种细狗性格温顺,奔跑速度极快,当它追捕猎物瞬间爆发力的时候,就像射出去的箭,头向前平伸,奔跑快速几乎看不清四肢,时速能达到60公里,在二三百米的距离里就能捕获猎物,是捕猎狐狸和野兔的好手。</span></p> <p class="ql-block">细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巴图苏和每年冬天都要带着两条细狗到山里边去抓捕狐狸,一个冬天下来也能抓到十多条红狐和沙狐,这在当时的牧区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正因为如此,巴图苏和给两条狗取名“英雄”。由于细狗在当地极为稀少,这两条狗在方圆百十公里非常有名,很多牧民找他要狗下的小崽子,但巴图苏和从来没有答应过。用他的话说,给了你们细狗崽子,以后狐狸都被抓光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北京知青杨平川非常喜欢这两条狗,一去巴图苏和家,就和这两条狗在一起嬉戏,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肉干给它们吃。两条细狗也喜欢和他玩耍。当别的牧民到巴图苏和家时,两条狗趴在蒙古包前动也不动。看到他骑马过来,就会晃着脑袋摇着尾巴迎上去,甚至用两只前爪扑到他的肩上,用舌头舔他的脸。巴图苏和是大队民兵连长,而杨平川是基干民兵排长,所以经常带着杨平川跟他进山去抓狐狸。在巴图苏和的调教下,杨平川基本掌握了追踪码迹,能跟踪足迹找到狐狸藏身的洞口。</span></p> <p class="ql-block">  白音塔拉大队西面和查干敖包牧场接壤的地方叫额尔登敖包,意思是富饶的山。这里的山绵延数十平方公里,坡上牧草丰美,沟里怪石嶙峋,生活着大量的野生动物:黄羊,野兔,山鸡,沙半鸡,百灵鸟,红狐,沙狐,草原狼,苍鹰,跳兔,草原鼠,数不胜数。</p> <p class="ql-block">  巴图苏和的秋营盘就在额尔敦敖包的东麓山脚下。杨平川的蒙古包在他家东面有十几公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968年初冬的一天,天气晴朗,杨平川跟着巴图苏和到山里抓狐狸。巴图苏和身穿蓝锻子罩面的羊羔皮袍,腰系黄绸子长腰带,脚蹬擦的铮亮的黑棉马靴,跨着枣红色骏马,肩挎半自动步枪,威风凛凛的走在前面。两只细狗兴奋的前蹦后跳,低着头嗅来嗅去,寻觅着狐狸等野生动物的踪迹。杨平川骑着他的战备马,戴着知青统一发的羊皮帽子,穿着借的牧民的蓝布面皮袍子,脚穿军用棉大头鞋,背着半自动步枪,怀着既好奇又激动的心情,紧紧跟在后面。</span></p> <p class="ql-block">红狐</p> <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刚下了一场小雪。静谧的额尔敦敖包山沟里,阴坡尚未融化的积雪和向阳雪化后露出的牧草,黄白相间,线条分明,沟壑怪石嶙峋,沟底牧草茂密,给人一丝神秘莫测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红狐</p> <p class="ql-block">  巴图苏和告诉杨平川,下完雪后的狐狸,会长出一层密密的厚厚的绒毛,在白雪的洗礼下,狐狸毛会特别干净。雪后动物行动的踪迹可以看的清清楚楚,给追踪带来便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翻过几个山沟,没有发现猎物,两条细狗四处寻来觅去,时时在积雪厚的地方打滚戏耍,像是在洗涤毛上的污垢。又翻过一道山梁,走在前面的巴图苏和勒住马,站在马镫上四处瞭望。他低声告诉杨平川,刚刚有一只狐狸走过去了。杨平川疑惑地看着他,又低头仔细观看脚下。果然,在沟底牧草的旁边,隐隐约约能看到深浅不一的爪印。杨平川不由暗暗敬佩,深感还要多多学习。</span></p> <p class="ql-block">沙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突然,巴图苏和发出一声呼啸,策马向前奔去。两条细狗支楞起耳朵,向巴图苏和跑去的地方寻看。忽然,两条狗急速奔跑起来,它们像两支射出去的箭,快速超过巴图苏和扑向猎物</span></p> <p class="ql-block">  杨平川也打马追了上去。他终于看到了,一只火红的大狐狸东奔西蹿,拼命地甩着大尾巴躲避细狗的追杀。然而,不到两分钟的时间,红狐就被经验丰富的细狗扑倒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当杨平川赶到时,巴图苏和已经跳下马踩住狐狸的头。小巴特尔蹲在狐狸旁伸出舌头大声喘着粗气。大巴特尔紧紧咬着狐狸的脖子,巴图苏和大声呵斥也不松口,他拿着紫檀马鞭给了狗头一鞭,大巴特尔才跳到一边。巴图苏和笑着说,这个大巴特尔非常狡猾,明明是小巴特尔先扑倒狐狸并咬住了脖子,看到主人踩住狐狸后就松了口,而大巴特尔趁机扑上去咬住狐狸脖子,还不停的发出低吼,像是告诉主人这是我抓住的。你如果不明就里,很可能奖罚颠倒。杨平川想,这狗也像人,有好有坏,有老实的有狡猾的,如果只看表面现象,可能会上当受骗。动物的表现也能折射出社会哲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69年初春,小巴特尔下了三条小狗,这可把杨平川高兴的连觉也睡不着了。杨平川到牧区后,就喜欢三件宝:好马,好枪,好狗。因为是基干民兵排长,大队给配了一匹黑红色的四岁战备马,既跑的快也颠的好,这好马有了。原来发的五零式冲锋枪换成了半自动步枪,也心满意足。就是养的两条狗是本地土狗,连兔子的屁都闻不上,别说抓狐狸了。一知道小巴特尔下了狗崽子,说什么也得要一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杨平川借研究民兵训练工作,来到巴图苏和家。研究完工作,杨平川提出要看看小狗,巴图苏和流露出为难的表情,说母狗护犊子,生人靠近不了。杨平川说:“没事,我不是生人,小巴特尔肯 定不咬我。”巴图苏和只好说:“你只能看看。”进了旁边放杂物的小蒙古包,只见在包的西边一个大纸箱子里,铺满了羊毛毡子,小巴特尔在箱子边趴着,箱子里三只肉乎乎的狗崽子还没有睁眼。看见杨平川进来,小巴特尔摇了摇尾巴算是打了招呼。杨平川摸了摸小巴特尔的头说:“不好意思,这次什么也没带,下次来给你带肉吃。”巴图苏和说:“你别套近乎了,这小狗谁也不给。”杨平川说:“给我也不要,我有两条狗了,多了养不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一晃一个月过去了。这一个月里,杨平川隔三差五去看一次狗崽子,还带上肉条给小巴特尔吃,说多下奶让小狗狗健康成长。满月的小狗满营盘撒欢,长的结结实实。三只小狗继承了大小巴特尔的遗传,和父母长的一样漂亮。杨平川看着小狗,恨不得抱上一只就跑。</span></p> <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杨平川又去了,他正琢磨怎么跟巴图苏和开口,没想到老巴倒先开口说:“你的花花肠子想什么,我比你还清楚。这三只狗是一公两母。两只母狗你挑一个吧。”杨平川一听,愣住了。老巴接着说:“看你这么喜欢狗,人也实在,拿就拿吧。”这可真是喜从天降!杨平川用哆哆嗦嗦的双手抱了一只和小巴特尔长的一样的小母狗。他大声喊道:“我也有抓狐狸的细狗了!”他给狗起了个名字叫哈日巴拉,汉名叫黑虎。 在巴图苏和的指导下,杨平川把黑虎喂的虎头虎脑,壮壮实实,身条和小巴特尔几乎一模一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一晃,又到冬天了。这一天,巴图苏和骑着马,带着四条狗来找杨平川,让带上黑虎一块进山抓狐狸,让几只小狗跟大狗学习捕猎。</p><p class="ql-block"> 这次进山队伍壮大了,五条狗围着俩人前后奔跑,四处寻觅动物踪迹。两个小时后,小巴特尔突然狂吠着向前冲去,其余四条狗也撒开丫子追了上去。巴图苏和低声喝道:“是两只沙狐!”说完,打马追了过去。</p><p class="ql-block"> 片刻功夫,一只沙狐被扑倒了。三条狗围在旁边,只有黑虎咬着沙狐尾巴不放。巴图苏和一脚把黑虎踢开,骂道:“看你们知青养的狗,连咬哪儿都不知道。”杨平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这狗还不是你下的。”气的老巴直翻白眼。</p><p class="ql-block"> 杨平川跳下马,仔细端详已经断气的沙狐。沙狐比红狐略小,背部暗红色,腹部两侧淡黄色,腹部浅白色,各色过渡自然。据牧民说沙狐皮做帽子,既暖和又漂亮。沙狐是洞居动物,白天也出来觅食。据说现在沙狐已经列入濒危动物目录。</p><p class="ql-block"> 巴图苏和四处看了看,说:“咦?小巴特尔呢?”杨平川仔细一看,四条狗唯独不见小巴特尔。正疑惑间,只听远处传来狗叫声。俩人急忙赶过去一看,只见石崖下一个小土洞口,半只狗身露在外面,听到人声,狗尾巴摇的直转圈。原来,小巴特尔追的另一只沙狐钻进洞里,狗身子粗,钻不进去了。</p><p class="ql-block"> 巴图苏和说:“跑不了。”他把狗拽出来,用干马粪捏碎了塞进洞口,然后点上火用土堵住洞口。两支烟的功夫,他把洞口刨开,伸手进洞掏出一只熏死了的沙狐。沙狐头上的毛也烧了不少。看着死去的沙狐,杨平川有一种莫名的恻隐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  两年后,杨平川调到锡盟工作。九十年代中期,巴图苏和在草原病逝。</p> <p class="ql-block">锡林浩特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