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瑞兆其人、其事

简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谷瑞兆,原鲁山耿集刘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解放前,在鲁山乃至河南省的政治活动中,尤其是在国民党河南省政府机构的情报活动中,谷瑞兆的一举一动,曾经具有相当大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谷瑞兆父亲照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那个时代距离现在越来越久远,也因为谷瑞兆从事情报工作的保密要求,鲁山人对谷瑞兆其人、其事知之不多,现存的知情者越来越少。现在,本人根据相关走访搜集的材料,对其介绍如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谷瑞兆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老家在耿集北边刘庄有一处宅院。北边上屋是其父母,弟弟等家人居住;南院里边住的是长工,还有些房子用作仓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说,他家之所以成为地主,与其父亲、母亲的精打细算、勤俭持家有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谷瑞兆的父亲谷传璧,字西卿,属于旧社会颇有文化之人,对子女教育相当重视。他的母亲姓杨,勤劳、节俭。谷家条件虽然不错,她依然常常到田地里捡干玉米茬、甚至小米秸秆回家烧火做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谷瑞兆舅家亲戚回忆,过去遇到年馑,舅家亲戚有的实在没啥吃,就到谷家住几天。谷家节俭持家。主人、客人只有过年时,或者平日有重要客人来访时,才能吃白面蒸馍;平常日子,主人、一般客人吃的都是杂面馒头。舅家去的客人,能够在那里敞开吃个饱,就觉得很高兴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据现存的谷瑞兆父亲照片、以及本人曾经长期同村居住的谷瑞兆弟弟谷瑞和的外貌、以及今年83岁的谷瑞兆三儿子谷春光的身高以及长相判断,谷瑞兆身高一米六左右,不高,但相当精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谷瑞兆17岁起,就已经先后当上仓头、西马楼等区的区长,经常头戴礼帽,骑着一匹白色高头大马来来往往,可谓少年得志。此事在鲁山境内,传为美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说有一次,谷瑞兆骑马从五里岭东麓杨家庄路过,见到他的亲舅在地里干农活。谷瑞兆打个招呼就走了。后来,他舅舅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谷瑞兆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天谷瑞兆回家,他父亲问道:瑞兆,你路过杨家庄你舅家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谷答道:是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的父亲说:你路过就算了,你为啥把你舅的烟袋拿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谷瑞兆一听急忙辩解道:我连马都没下,我咋会拿俺舅里烟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父亲一听,马上说到:瑞兆呀,你如今已是区长,你舅虽然是个种地的,但你也不能见你舅不下马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谷瑞兆马上明白,父亲原来是在套他说实话,赶紧认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了区长后由于交际、工作的需要,谷瑞兆在耿集街北头,购买一座院落,此后,他就经常在那里居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郜子举照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谷瑞兆儿子谷春光回忆,谷瑞兆和郜子举两人交往颇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史料记载来推断,两人都与国民政府实权派人物关系密切,都颇受南京方面信任与重用,因而在鲁山地方政治事物中,也都有相当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郜子举主要利用与蒋介石保定军校校友关系在军队发展,而谷瑞兆则属于地方精英派,主要在国民党内部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6年5月,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理部长陈立夫成立了“党务调查处”,职责仅局限于党员情况的调查登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7年,蒋介石迫于“清党”和派系斗争的压力,赋予党务调查处更大权利,使其工作重心由党务工作转向特务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8年,中统正式成立,各省市设有调查统计室,工作人员迅速增加。谷瑞兆进入中统系统后,因日军入侵中原,辗转开封、镇平、洛阳等地工作,颇受上级赏识,职位不断提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时鲁山地方政坛如何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始,鲁山政界和地方绅士,派系林立。先是新派、老派斗争,然后从1934年初形成“南北派”以后,南北两派又陷入派别泥沼,越陷越深,影响恶劣。期间,郜子举、谷瑞兆先后曾关注此事,并出面规劝鲁山两派议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1938年夏,国民党九十一军军长郜子举,因济源一战失利,被蒋介石免职返鲁,闲居团城山家中。他凭借与“南北派”核心人物的老关系,意欲斡旋两派消除私见。他奔走于两派之间,认真对首要人物做规劝,但最后仍宣告失败。以后两派斗争更加尖锐和复杂。</p><p class="ql-block"> 1942年4月,国民党河南省政府由洛阳迁至鲁山县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民党河南省党部调查统计室代理主任谷瑞兆亦随之回鲁,驻城南望城岗村。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其子谷春光回忆,那时他家住望城岗一处四合头院,主屋有前檐。谷瑞兆常坐洋车带着孩子进城开会。他有个护兵叫朱五京,寸步不离。</p><p class="ql-block"> 是年5月,谷为了弥合鲁山两派裂痕,遂设家宴邀请南派首脑杨式颢、郭璜、李化普、王复初、高子健、郭文石、王荫棠、梁化龙和北派的张正谊、谢干年、李炳泽、刘民则等,还有中间派人物杨诚,共商议和事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谷瑞兆首先讲话,主要内容是倡言大家,化除隔阂,以德报怨,和睦相处。否则,在省府眼皮底下搞别派纠葛,一旦闹出乱子,必将造成两败俱伤的结局。同时,他希望大家有什么意见和要求,亦应当面提出,可以共同商议解决,与会的多数人员在发言中一致认为,瑞兆倡导议和,乃顾全大局之举,名正言顺,理应服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的认为,要消除派别于无形,至要的是从诚意上和行动上表现出来,否则,就与事无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提出,现在县党部书记长一职缺额和商会理事长临近届选,可否在这方面互相支持,并以此作为达到两派团结的初步表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谷瑞兆和与会者都表示同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遂经双方协商议定,由谢干年(代表北派)、郭璜(代表南派)、谷瑞兆、杨诚(代表中间人士)四人名义,向省党部保举杨式颢任鲁山县党部书记长,并一致支持谢干年竞选商会理事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未几,省党部委任杨式颢为县党部书记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时,商会换届着手做筹备工作,谢干年开始了竞选的各项活动。其结果,南派人物高子健以获票最多而当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谢干年因落选而怒不可遏,遂迁怒于杨式颢,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杨在捣鬼,扬言“非与杨式颢拼命不可”。至此,“南北派”二次议和又告失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林承蔚照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谷瑞兆在鲁山做的另一件事与鲁山共产党组织有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承蔚,女,1907年10月生于鲁山石佛寺村。其父亲是晚清秀才,林6岁入塾受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年时期的林承蔚思想开明,素怀大志。后来,她先后在开封北仓女子中学、省立高级师范等校就读。此时,林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受到启迪后,她的思想开始趋向革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承蔚毕业后曾在开封、南阳、洛阳、鲁山等地教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8年1月,日寇大举进犯中原。2月,林回到鲁山,利用其鲁山民众教育馆馆员身份,掩护王复初,雷鸣等共产党员开展工作。4月,受雷鸣指示,创办“鲁山县妇女救国会”。11月,又举办“抗日救护训练班”、“八德民校”等,同时,林承蔚根据雷鸣的指示,在鲁阳中学、中国中学、鲁山简易师范和社会知识青年中,积极物色、动员、介绍进步青年尚志三、冯义亭、李文等30多人到陕北“抗大”学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3年3月8日,国民党河南省党部调查统计室(中统特务机关)以共产党嫌疑罪名将林承蔚、王复初等70余人逮捕。经审查后,除林、王外其余陆续释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特务机关认为林承蔚以及王复初是鲁山共产党头目,对她软硬兼施,逼她供出鲁山地下党组织党员姓名及活动情况。林大义凛然,拒不承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谷瑞兆虽负责防范共产党组织渗透、确保驻鲁国民党省政府机关安全,但作为鲁山人,兼顾乡情,在家乡父老面前,他还是不愿下狠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余天后,林承蔚又被转送到省政府保安处关押,在此她被双手吊起,鞭笞至皮开肉绽,林毫不动摇。后来,她又被强制跪在烧红的鏊子上,但她仍拒绝招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月分,她又要被解送到叶县汤恩伯的警备司令部受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承蔚的家人托县城福音堂牧师吴兰溪去叶县找汤的参谋长说情,并以当时法币7000元之资打点谷瑞兆,后经谷瑞兆多方周旋、上下活动,林承蔚才取保获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当时省府眼皮底下涉共大案,竟然没有一个人被杀,可见谷瑞兆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随着日寇深入中原,谷瑞兆随省政府于1944年5月又继续南迁至内乡县丹水镇而离开鲁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共双方内战开始后,国军节节败退之际,据说谷瑞兆曾一度兼任河南、河北、山东三省谍报处主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谷瑞兆舅家的一个表弟杨清杰,当时曾跟着他当护兵,在开封等地活动。随着我军革命形势迅猛发展,谷瑞兆已经预感到国民政府前途堪忧,他自己的处境也日益危险。他怕表弟跟随他在外一旦发生不测,不好给老家亲戚交代,就借故打发他提前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谷瑞兆的最终结局至今成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说,谷瑞兆平时自律甚严,对待部下近乎苛责。他当时负责押送一批军火从省会开封送到洛阳。当时,共产党的谍报人员已经渗透进谷的部下之中。在路上,有人提议他把军火卖掉,平分后逃走。谷不答应,后被人暗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他的儿子谷春光说,谷瑞兆也有可能后来去了台湾,因为听说以前库区张庄有在台老兵回来探亲这样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谷瑞兆原配常氏,乱石盘里边西常庄人,生子一个。后再娶安阳东大街张氏,生子四个,据传此外可能还有两房姨太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谷瑞兆的五个儿子,都接受了较好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长子解放后曾在湖北孝感税务系统工作,后因出身问题被下放回鲁山居住。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次子解放后在安阳从教,擅长书画,已退休,其开创的美术学校在安阳影响颇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三子在鲁山解放时,曾经被他父亲当年的护兵朱五京带到郑州避难,后曾在中汤堂沟教书,会吹拉弹唱,擅排剧,如今在鲁山董周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四子在兄弟五人之中成就最大,曾在延安地区煤炭系统重要领导岗位工作多年,已退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谷瑞兆第五个儿子解放时,被其干娘(谷的四姨太)收养并被带到郑州躲避,后在郑州砂轮厂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谷瑞兆次子谷锡九作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8年修建昭平台水库时,谷瑞兆的父母、兄弟举家东迁到其舅家所在地董周乡焦庄村杨家庄居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在村东小河另一边,独自建草房两间,名曰“雅斋”。小院四周绿树环绕。厨房前一棵白木槿花树有碗口粗,夏季花开不断。院里摆着方正的河石,权作小凳。院前即是菜园,园边上种着茴香,紫苏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建国后的多次政治运动中,谷家虽是地主成分,一来因为谷瑞兆父母为人厚道,二来因为亲戚照顾,其家人都没有受太多折磨。</p><p class="ql-block"> 谷瑞兆的弟弟瑞和,为人谦恭,不像其他村民好抽烟卷儿或者旱烟;别人敬他烟时,他才用拇指食指尖儿捏着吸两口。他是村上老年人中仅有的文化人,略通英语,毛笔字写得很工整。曾记得他过年时写过红纸一张,贴于门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国正天心顺 官清民自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妻贤夫祸少 子孝父心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谷瑞兆的父亲、母亲,弟弟三人都先后终老于杨家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