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汇海 青绿常青 九秩翁张三水为长江写魄画魂 •孙建军撰文

含宏光大(孙建军)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千之后 再绎青绿传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九秩老兵张三水为长江写魄画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孙建军撰文</span></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向人民汇报</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北京荣宝斋画院和成都宋夏艺术馆于近期,盛大邀请并举办国宝级书画艺术家、被誉为“大千之后、画坛巨匠”、驰名中外的川中山水画大师张三水先生举办个人书画艺术成就暨精品展,余作为2019年在中国河州与三水先生结下书画缘的老朋友、追捧者和忘年至交,自然十分欣慰和期待,一则,此间经过举国和天府大地三年的艰苦抗疫,取得抗击新冠疫情的重大历史性胜利之后,又迎来甲辰龙年的欣喜时刻,为张三水先生举办个人书画艺术展,不仅是京蜀两地艺术界和公众对先生近百年来艺术创作成就和艺术探索实践的肯定与嘉勉,且先生之波澜跌宕的生活经历与痴迷中国水墨丹青艺术的空前绝后叹为观止的艺术成就,必定会掀起一股彰显和弘扬传统国学的热潮,此次在京蓉举办的两场大型展览一定会为繁华似锦的荣艺术百花园凭添一抹亮色!也必定会大大提振举国人万众一心,共筑中国梦的和决心信心,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振兴中华的磅礴力量。二则,先生的人格魅力与艺术成就,乃是先生毕其一生之功于艺术,呈现给历史和世人的一部厚重的文化遗产和旷世宝库。我们可以预期,这次在花城古蜀都举办的张三水先生的书画艺术成就展,必定会如先生的巜抗战系列油画》在全国获得重大反响;时年78岁独立完成巨型一百二十五米长卷《长江万里图》,2000年以来在全国部分城市和港澳地区巡展交流;2019年张三水先生应邀赴澳门参加国际书画交流活动,荣获“中华名人录卓越艺术终身成就奖”;又先生在耄耋之年,以极大的爱心公益情怀分赴革命圣地、部队企业、贫困老区及老少边困地区送文化,送温暖;百米长卷《长江万里图》,参加北京文奥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4900万元成功拍卖展示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一样,取得圆满成功。据悉,此次以“艺术进万家”为主题的张三水先生个人书画展览展销活动,主办方还特别安排了论坛研讨、展示交流,现场创作观摩、精品展览展销等活动。据张三水先生工作室负责人李书洁女士介绍,此次先生将会拿出一部分自己以前和近期创作的书画精品,参加展示展销,以更加亲民和“艺术源于生活,归于生活;艺术来自人民,回馈人民”的姿态,让传统高端书画艺术贴近生活,进入寻常百姓之家,并为广大书画爱好者最大可能的提供选购收藏之方便。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从士兵到巨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三水,原名张淼,国宝级绘画大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名家书画院副院长、三水国际交流画院院长、世界华人文艺名人。先生祖籍四川,1932年出生于四川省万源市,幼年时代受渊深的家学浸染和周边传统文化氛围的社会影响,表现出非凡的绘画天赋,少年时在周稷老师推荐下进入中央国立艺专学习绘画,为他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位有资格论人生,谈艺术的远行者,张三水先生的人生履历和艺术生涯迭宕起伏,千回百转。1950年参加人民解放军20军文工团任舞美工作,同年11月随军参加朝鲜战争,在二次战役中,右脚受伤转入旅大苏军医院治疗,在医院附近驻地苏军艺术团认识莫斯科美术学院院士诺干松,后拜诺干松院士为师学习油画。停战后随军回国。1955年考上西南美专,后由美专推荐到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学习。1958年进入莫斯科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1959年因中苏关系恶化回国,遭遇反右倾运动扩大化蒙冤批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人云“艰难困苦,于汝玉成”,对于欲明德于天下的有志者,磨难和挫折甚至冤獄往往可以成为“磨刀石”和“助推器”,走过硝烟钢铁战火的洗礼,亲历过建国以来的阶级斗争和历次政治运动,饱受痛苦责难屈辱和莫须有的侮辱,非但没有摧毁他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苦难和逆境反而使他更加理性,更加清醒,从而成就了一位艺术家坚强的意志!在那个狂飙突进,激情燃烧的年代,岀生在前苏联乌克兰贫困工人家庭的钢铁战士保尔•柯察金的生活原型奥斯托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也一度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张三水先生所在部队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长津湖狙击战)中的176团2营4连,一连队最后只剩下他和战友刘祖才(贵州苗族人)两人活着。抗美援朝作战中负伤的他,把苦难当做园林,以画笔为武器,开启了新的人生。他执着地追求绘画艺术,他浪迹天涯,抛弃了一切,奔赴名山大川,走遍大江南北,拜访了许多著名画家,结识了许多好友。 早年在莫斯科美术画院及欧州等地进修, 之后又在国内拜访结识了刘海粟, 吴作人等良师益友,融会贯通中西绘画艺术的精髄 ,使其绘画作品呈现出创意丰富 ,精彩多样, 栩挧如生,气势磅礴, 震憾世人的艺术魅力。进而在自己长期的勤奋努力实践和名家的指点下,尤其在国画和整体素养上有了突破和飞跃。进而不断结合西方油画和国画的优点,融会贯通,独创了自己的一代画风。 凭借丰厚的人生积淀,超凡的生活阅历,超人的勤奋努力,人生和历史深彻的感悟,使得他人艺俱老,艺术生命常新长青。乃至在年逾九旬之际,依然挥舞如椽大笔,纵横恣肆,随意挥洒,吐纳烟云,造化神奇,忽而雷霆万钧,忽而又和风细雨,心鹜八极,神游物外,其山水泼彩人物,莫不既中规中矩,吐纳山川,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逸神飞,穷极造化,</span><i style="font-size:20px;">不激不厉,风规自远,</i><span style="font-size:20px;">又包罗万象,平中见奇;画山山有魂,画水水有声,状物物有灵,写人人有情,笔锋过处或迅如脱兔,或疾如猛虎,如雷电有形,若细雨无声,如游龙,似投枪,如箭羽,大有纳万象于形内,遣四海于笔端的气势,匠心游离于法度之外,又取象于规范之内,看似无法,其实有法,故无所不能也。所以,近年来,先生所到之处,受到了广大书画爱好者和老百姓的欢迎,他们以能有幸目睹先生创作的风采为最大乐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先生的人生座右铭就是“真君子大丈夫须有“四不”的气节,即不靠家族的光环;不蜗居于大树之下苟且而生;不以名人之后自居;更不仰名人圣人古人今人之鼻息而立于天地之间。”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脚踏实地的走出一条人生之路。如果说一千多年以前的书圣王羲之,是靠专注一事,融通古今,兼撮众长,是其书法精美绝伦,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圣的话,百年画坛巨匠张三水先生,学冠中西,融通古今,以生活为师,以自然为宗,终身探索不止,学习实践不辍,乃终成无意成为大家而修成金身正果的画坛巨匠,故且说他是特殊材料制成的,说他是一尊融汇万渠的金身罗汉,说他靠自己的勤奋努力,乃至人艺臻善,诸法兼通,信为绝伦,独步画坛亦不为过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三水先生大半生遭受人生际遇和沉重的生活磨难,但他依然积极乐观,自得其乐;依然宁静志远,淡泊明志;依依平易近人,乐善好施;依然勤奋作画,孜孜不倦。及至步入鲐背之年他对艺术的热情不减当年,步伐更加稳健,意志更加坚定。他纯朴坦荡,大巧若拙;返璞归真,处之泰然;心似明镜,爱国亲民;逍遥自在,胜似神仙。一个年逾九旬的老人还坚持洗冷水澡。先生开心的时候快活像孩童,蹦蹦跳跳的,颇似金庸武侠中的洪七公。只有心灵纯净的人,他的感情才会自然流露。先生虽然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和人生的苦难,但却炼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和强壮的体魄。他作画时忘我投入,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绘画到深夜不眠。这种敬业的绘画精神使得先生的即使90岁高龄依然健硕硬朗、精气神十足,这种精气神也淋漓紧致地表现在先生的书画作品中。可能是深受大千艺术的影响,90岁高龄的先生常常醉心于中国的传统水墨山水画,激发起了年轻时的张扬个性和激烈色彩,画作简洁、朴素,平淡的墨色,返璞归真的心境感染着每个看懂它的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52米长卷为时代演绎神话</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善哉!”张三水先生作为一位出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初,而今进入奔九,走向百岁的九秩世纪老人,之所以能保持艺术生命常青常新,以个人独特的经历和独到的感悟,不仅在书写着别样的人生传奇,而且在演绎着一般人不敢望其项背的别样精彩。我觉得不仅得益于先生“老而好学,终身好学”的兰蕙品质,而且得益于先生热爱生活,参悟生活,投入生活,忧国忧民、悲悯人生、关爱普罗大众的特殊情怀。张三水先生血液中毕竟流淌着那个时代特有的血液,他一直捧为人生信条并视为自己人生和艺术宗旨的理想目标就是卡尔•马克思在他17岁的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所表达的至理名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地,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北宋王希梦18岁,画》千里江山图》,同是北宋末年的张择端40岁绘《清明上河图》,而当代的老兵大师张三水从70岁开始挥笔创作《长江万里图》,于79岁高龄时终于完成了长二百五十四米,长卷全长252米,宽1.6米的《长江万里图》巨型长卷,其作磅礴壮美,一气贯通,如诗如虹,如歌如梦,不仅挑战了人生的极限,艺术的极限,而且为这个时代创造了神话!奉献了精品!从长江发源地唐古拉山一直画到上海,作品以极其丰富精到的艺术手法和多元宏阔的艺术技艺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长江两岸繁荣绚丽情景,细致地绘画出了九省两市气象万千的无限风貌,用写实的画风反映长江的城市风貌和风土人情。其中桥梁100多座,行船300多艘。一座座横跨长江的大桥拔地而起,葛洲坝水电站、正在修建的三峡大坝,这些巨大的水利工程正在改变着长江的风貌,“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艺术家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描绘长江,记录下长江流域的发展变迁,反映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在原作缩小八倍的小样面前,我们还是被震撼折服了!为此,我于2019 年 9月,以“此画只应天上有 ”为题,即兴赋诗一首:•观李书洁传来八十八岁翁张三水二百五十四长卷《长江万里图》缩小八倍视频图得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囊括九域一卷轴,万里江山尽藏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峡烟雨飘画外,百桥腾龙入海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胸中五岳乾坤大,笔下三界肇宏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图只应天上有,古道颜色丹心留。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水先生工作室负责人、先生的外孙女李书洁女士,常常给我谈及先生的一些琐事,不仅让人油然而生起钦佩之至之心,但更多的是感动和敬仰!在七十岁高龄创作《千里江山图》的九年中,为了考查地形,捜集素材,老先生经常一个人独自到西南西北的大山之中,背着帐篷徒步前行,一边走一边考察调研,光速写本就用了100多本,穿破十多双鞋子,走到深山老林,就在哪里住了,有时候饿了就到老百姓的窝棚里挖上几个洋芋、红薯煮着吃了充饥,没有人的时候,他就给人家把钱压在石头底下。对于手机微信,视频,手机购物、转款乃至一些复杂新超的操作他都运用的非常娴熟自如,他还坚持自己做饭,做衣服,偶尔也会飞针走线,当然这都是年轻的时候艰苦生活留给他的甜美记忆和烙印。你可能想不到童心依旧的他,每到一地都能非常自然的融入常人凡人和年轻人,直到现在遇见小朋友还会和他们嘻戏打闹,乐此不疲。试问之,当今中外画坛,孰能与之比肩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