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腊月八早上,家里北房的炉子烧的很旺,炉子和烟筒拐角处呼隆隆作响,炉子上的铁锅盖周围四散冒着热气,锅里的油疙瘩和饭汤水翻滚着,房子里弥漫着油疙瘩特有的香气,母亲和嫂子忙了一大早,腊月八的香喷喷油疙瘩早饭做好了。这段时间里,我们娃娃们很是担惊受怕,因为村里大人们时不时说着不知从哪一辈传下来的谚语:腊月八,打娃娃。腊月八的油疙瘩吃完好几天了,也从没见过哪一个娃娃被打过,大概这是大人吓唬娃娃多多吃饭长身体的意思吧,现在回想起来这事却成了一个美好的挥之不去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日子一天天长了起来,村里老人常说:腊月八,日子长了一铁锨把,大场边上的阳光的长度比上前几天的长度,确实证明了这个千百年来朴素的说法。这段时间,村民们很是忙碌,有的在扫房子,有的在炸馍馍,有的在杀年猪,一切都为过年做准备。扫房子是过年前必须完成的大事,村民将房子里的一些家具搬到院子里,炕上的炕柜用旧床单扇盖住,房梁上、墙角处的黑灰尘土、蜘蛛网一样的杂乱丝线被清扫的干干净净;窗户上去年糊贴的白纸被煤油灯盏的烟、炉子的烟熏的黑黄黑黄,村民用刀子将黑黄色的窗户纸、干硬的浆子皮刮的一丝不留;炕上的羊毛毡拿到后院、大门前,被两个人一手各拿住羊毛毡的两个边角,另一手拿着鞭杆用力打抖羊毛毡前面后面,鞭杆落到羊毛毡时冒起一阵尘土,几十下的鞭杆起落,几十声“啪啪”响声,几十次的尘土飞扬,将羊毛毡打抖的如同新毡;炕上的羊毛毡底下的麦草被一年来的火炕烫的焦黄断裂,村民将这些旧麦草扫净,铺上当年的绵软的新麦草,再铺上打抖好的羊毛毡,踩踏上去如同新的富有弹性的海绵垫子,调皮的娃娃们开心的在上面滚来滚去。经过一天的打扫清除,墙围上贴上了新报纸和一些画报,窗户上糊贴上崭新的白纸,房子里摆上擦洗干净的家具,炕上铺上新毡新被子新床单,房子里豁然亮了起来,满房子充满了过年的喜庆气氛。</p> <p class="ql-block"> 这几天,村民早早起来先烧开一大锅开水,叫来家务里的青壮年男子,从猪圈里赶出喂肥了年猪,村民们七手八脚、前扯后搡,伴随着年猪的嚎叫声和杀猪匠的白刀进、红刀出,年猪嚎叫声越来越小直至没气了。紧接着开始烫毛、拔毛、搓毛、刮毛,一只光溜溜的长白条大肥猪吊挂在靠着树边的梯子上。村民们又忙着开膛破肚,随着卸八块、灌血肠等一系列动作的快速完成,大人们忙着煮肉,叫来全庄子村民尝汤(吃肉),只有我们这些娃娃,有的拿着洗净吹憋的猪尿脬当做气球开心的在巷道里、大场上跑来跑去;有的将猪鬃洗净后存放在隐蔽的地方,专心等待摇着拨浪鼓的甘谷一带的胡浪子(货郎客)前来收购换些零钱。那时的民风真的淳朴厚实,只要谁家杀年猪,到下午时分,都会把庄子里每一户叫来吃肉喝酒,到晚上时还给亲家务、关系要好的村民送去一些熟肉和肉汤。时光拉回到四十年后,生活在城市里的考学工作走出去的一些游子,每每想起这些可亲可敬的村民,脑海中充满思乡的愁绪、眼眶里打转的泪水和鼻子里莫名的酸楚,大概这就是浓浓的忧伤的刻骨铭心的魂牵梦萦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 这段时间,炸油馍馍也是一件大事。妇女们早早起来裹着头巾、围着围裙在热炕上饧面、案板上揉面,两只手左一下右一下把面团叠揉的很是筋道,并用铁刀将揉好的面团切成一个个小块,在面团小快上切出花纹,待锅里把胡麻油烧到沸腾后,开始炸油馃儿、油饼儿、盘散儿、馓子、麻花等油馍馍。不过几天,村民们家家户户的馍馍缸里装满了过年的油馍馍。腊月的马营街道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买卖人叫喊声此起彼伏,村民按照约定俗成的“一、四、七”赶集时间,干干早上,步行或者骑上驴骡、自行车,经酒坊坪、尕马庄、尖库、李家河、马家、沈家等庄子,或者途径牙洒、赵家崖坡、拉及沟等庄子,和周边村庄络绎不绝的赶集村民一同前往马营街道置办年货,调货(调料)、菜水(蔬菜)、年画、烟酒、副食、新衣裤布料、新袜子、鞭炮、对子(春联)等等等,每天赶集下午,置办年货回家的村民驴骡上、自行车前把后座上挂满年货。最开心的当然是我们这些娃娃们,几毛钱一串100响、200响的尕炮炸的个数被我们数的清清楚楚,并且心里早就计划好了放炮炸儿的天数和个数。多年以后回想起这些往事,大概只有70、80后才经历的美好岁月。</p> <p class="ql-block"> 腊月的小山村每天上演着开心画面。大场上年龄大一点的青壮年村民,忙完一些农活后,几个人或十几个人分成甲乙双方进行着古老的竞技比赛---打子杆,只见甲方一个人一手持一根一米长的短棍,对准另一只手撂在短棍前方空中的大约长五六厘米的子杆(小木棒棒),只听“啪”的一声,子杆棒随着短棍的狠狠一击的催力下,在空中划过一条悠长的抛物线落到乙方的那面,乙方有的拿着帽子,有的双手捧着上衣仰起头紧盯空中飞来的子杆,快速移动身子要把子杆收入帽子中或衣服上,如果子杆落到地面上,乙方输了;如果乙方用帽子或衣服收住子杆,甲方输了,经过几轮比赛,输了的一方派出肺活量较大的成员,由对方将打子杆的短棍架在板筋(后脖子处)上,从子杆跌落的地方到打子杆的地方开始吼唢儿,跟着围观哈哈大笑的娃娃们,弯着身材、缩着脖子、一脸囧像的吼唢儿人,赢得比赛起哄嘲笑的村民,将打子杆比赛推向了高潮。大场边上空闲的地方,六七个娃娃在开心的玩着“赶猪娃”游戏,这种游戏,人数总是比地上的小土窝窝多一个,多出的一个人按照游戏规则,想尽办法要占有一个小土窝窝,身手敏捷麻利的娃娃抓住机会抢站一个土窝窝,把另一个给挤了出去;动作缓慢的玩到天黑还是抢不到,最后被累的哭笑不得、扫兴回家,惹得一起玩的小伙伴们哈哈大笑。还有的娃娃在大场的空闲处学骑自行车,学骑车的娃娃身高与标有“永久”“飞鸽”的自行车一样高,只见娃娃们将一只脚穿过大梁底下三叉处伸向自行车另一个脚踏(踏板),两只手有的紧紧抓住两个车把,有的一手抓住车把、一手抓住自行车横梁,弯曲着身子、斜伸着腿子,在另一个脚勉强踩踏前行之际,这边的一只脚迅速踏上这边的脚踏,自行车摇摇摆摆前行,学骑车的娃娃弯曲着身子斜挎在自行车上,脸上露出一幅无比开心的笑容。打子杆的村民、“赶猪娃”的娃娃、摇摆不稳的学骑车娃娃,勾画了一幅冬季山村赋闲动态画面。</p> <p class="ql-block"> “噼---啪”,“噼---啪”,中午时分,村里巷道里传来几声鞭炮声,心急的娃娃手痒痒忍不住开始放鞭炮了。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村民们早就准备好了灶王爷上天的“礼物”,纸剪的钱粮、油馃儿、油饼儿、镜子梳子,下午时分,村民们虔诚的对着“灶爷”诚心托靠“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村里还有几家在腊月二十四打发灶爷,以前听老人说过去家里穷,打发的是“穷灶爷”,后来查询一些史料得知,这与南京一带习俗有关,估计是先民从南京一带迁徙至此,一直保留沿用的习俗罢了。不管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每年按时打发灶爷上天,都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祝福祈愿罢了。终于到了大年三十。干干早上,家家户户开始忙碌着用印版印纸,印版沾上红土或红墨水、酒调和而成的红色颜料水,在黄色的烧纸上一下一下印出一两百张阴间纸钱。中午时分,村民忙着在大门上、房门上、柱子上贴上大红的对子(春联),“国泰民啊”“春回大地”“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六畜兴旺”的横联和写有祝福话语的竖联贴满了门柱。妇女们把院子、门道、大门前、巷道扫的干干净净,小山村纵横交错的路网露出了一年中最干净的面容,好像也在同村民一道喜迎春节的到来。主房里炉子上的茶壶里直冒热气,电壶(暖瓶)里灌满了开水,厨房的水缸倒满了驮来的清泉水,每家每户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下午过后,村民们拿着泼汤、香纸、鞭炮等到各自祖坟上给先人先祖点香磕头祈福。上坟回来的村民又不约而同集合到大场上,有的在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过年的话题,有的到“四郎爷”庙上点灯烧香,有的在大场上荡起秋千,只有穿着新嚡(鞋)新衣裤的娃娃们轻手轻脚的追逐着,老是担心扬起的尘土弄脏了新嚡新衣裤。傍晚,家家户户又开始烧“麻花”,这个习俗据说是烧纸给过去在外地意外去世的亲人们,鞭炮声和随风盘旋摇曳上升的纸灰送去了对“那个世界”的亲人的祝福。这时的小山村以及周围的村庄,满是此起彼伏鞭炮的声响、花炮的声光,好一派庆丰收、闹欢乐、喜洋洋的过大年喜庆景象。</p> <p class="ql-block"> 夜色彻底黑了下来,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主房的正前方八仙桌上三盏佛灯火苗燃烧的很亮,村民们家家户户家全人全,大家都聚在一起吃长饭、吃饺子、吃肉菜,男性村民坐在热炕上划拳喝酒,妇女们吃罢后开始忙碌明早家务们前来拜年的一些准备工作。大约到晚上十一点半,村民们又拿着胡麻油、钱粮、钱马、香纸到庙上去接神,寂静了一年的小庙院子里热闹非凡,祈愿平安、求子求财、求学考试的村民络绎不绝,佛灯亮光、鞭炮声光、烧纸火光照亮了庙宇院落,再一次将小山村过大年的喜庆气氛推向了高潮。接完神,村民们回家就开始打开大门准备家务们拜年的事宜。勤快一些的家务,大概凌晨四五点就开始按照长幼顺序开始转家务、拜大年,家务们给长辈磕头祝福后就请到热炕上就座,喝腕子、嗑瓜子、喝年酒、抽香烟,炕桌上摆满了装满肉菜的碟子、碗筷,大家敬酒划拳,好不热闹。这其中最开心的就是我们娃娃们,心里最惦记的是大人们啥时候给年钱、给多少,已经拿到年钱的早就装在上衣的兜兜里,时不时还用手摸一摸年钱是否安全存在,平时数学成绩不好的娃娃在这个时候把智商发挥到极致,年钱帐算的特别精细,脑海里几十遍闪现过磕头挣多少钱、怎么花的算账画面。天亮以后,小山村的巷道里还在陆续出现转家务拜年的人群,巷道里充满了硝烟味和撒满了鞭炮的花花绿绿的碎纸屑。到中午时分,大场上又站满了村民,有的摇摇摆摆、醉醺醺的嘴里说没喝醉的胡乱话语,有的边聊天边礼貌的给被人让烟给瓜子,有的打秋千,有的蹲在地上和别人下方,只有我们娃娃们开心追逐着、奔跑着,心里盘算着接下来的几天怎么花年钱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的太阳很是暖和,像过年的村民心里一样热乎温暖,忙碌了一年的村民只有在这一天彻底的闲了下来。小山村沉静在浓浓的欢乐喜庆的过年氛围中,接下来的十几天,小山村又将上演转亲戚、逛庙会、耍社火的热闹场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