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观展笔记(草稿,编辑整理中)

魏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玻璃是最为常见的普通材料,所以我们都认为玻璃向来就是廉价的普通之物,其实,玻璃在历史上曾是最昂贵的材料之一,直到吹制法发明之后,玻璃成本才逐步降低,玻璃制品才成为日常用品,在此前的五千年的长久岁月里,玻璃一直是可与黄金和宝石比肩、只有少数上层显贵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我们先看看封面这件本次展览的重量级展品之一,夹金玻璃!玻璃品上的金色就是黄金,和玻璃融为一体了,夹在玻璃里面,故称夹金玻璃。。。金属怎么能和玻璃放在一起加工?一下子激发了我的兴趣!清华艺博的展览对我这样的理工男来说,显得特别贴心,这样的展览上往往会增加材料、工艺的展示,抛开历史,也很容易被展品所吸引。。。这次展览也不例外,在历史艺术角度之外,从材料和工艺角度,详细介绍了玻璃发展的历史!我就从材料、工艺的角度来看吧。。。 展览从1月开始,到5月5日已经结束。<div><br></div><div>展览是按照历史的脉络推进的,我的笔记没有按照这个章节,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分成以下部分:</div><div>一,玻璃的简单历史</div><div>二,玻璃的应用范围</div><div>三,玻璃的材料和状态</div><div>四,玻璃的加工工艺</div><div>五,其他</div> 一、玻璃的简单历史<div> </div><div>世界上最早的玻璃,产生于大约5000年前。</div><div><br></div><div>大概4000年前,就有玻璃传入我国,在大概2500年前,战国时期,我国工匠制造出了我们自己的玻璃,比如战国眼纹玻璃珠(俗称蜻蜓眼)。</div><div><br></div><div>玻璃之前一直是不可多得的奢侈品,指导吹制法的发明,玻璃才大幅度降低了成本,进入日常社会经济和生活中。</div><div><br></div><div>在唐代,“玻璃”这个词并不是指现在的玻璃,当时“琉璃”一词是指现在的玻璃,不过同时也指某些天然材料。</div><div><br></div><div>从玻璃进入中国的演进历史,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div><div><br></div> 本次展览最早的玻璃来自古埃及,距今4800年,材料:费昂斯(什么是费昂斯,稍后再说) 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吹制法制成的长颈瓶,还有同心圆刻纹,工艺相当精湛。这瓶子放今天也得是高档艺术品吧? 战国时期的蜻蜓眼 二、玻璃的应用范围<div><br></div><div>由于玻璃的珍惜特性,一开始玻璃只是替代更加珍惜的宝石作为奢侈品使用的。</div><div><br></div><div><br></div> 接近4000年前迈锡尼文明的项链,玻璃和黄金搭配,形成当时最高级别的饰品。 当时的玻璃制品多是模仿绿松石或者青金石等稀有珠宝。 随着玻璃制作工艺技术的不断提升、制作成本的降低,才使玻璃逐步进入了实用领域。特别是有模吹制法的出现,是玻璃容器的制作成本大幅度降低,使玻璃容器进入了普通社会,广泛应用于液体产品的储存和运输。 直到20世纪初才出现机器吹制玻璃,玻璃生产和制作分开成为了两个产业,之后玻璃制品也形成了实用产品为主、玻璃艺术品为辅的现代玻璃产业方向。。。 <br><div><br></div> 三、玻璃的材料和状态<div><br></div><div>一般来讲,我们会笼统地把玻璃称为硅酸盐材料,它包含了石英玻璃、钠钙玻璃、铅玻璃、水晶玻璃高硼硅玻璃等。。。可以看出,它并不是某一种一成不变的材料,它是一组材料,所有的分支都归属在这一个名称之下:玻璃相,所谓相是个材料学概念,就是一种状态。。。也可以叫玻璃态。</div><div><br></div><div>西方是以钠钙玻璃为主,我国工匠则根据我们的原材料特点,开发出了我们自己的铅钡玻璃(当然,玻璃之前是汉蓝汉紫)。</div><div><br></div><div>还有一点要说的,自然界存在大量的矿石、玉石和宝石,以及金属材料,都属于晶态物质,由多晶体或单晶构成。</div><div>玻璃不一样,虽然其多半呈晶莹透亮且非常坚硬的状态,但玻璃却不是晶体,而是一种非晶体。<br></div><div><br></div><div>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比如金属纯铜(红铜)的熔点为1083℃,一旦达到这个温度,晶体的内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纯铜即由固态转变成液态。</div><div><br></div><div>玻璃与此不同,没有一个固定的熔点,只有一个使其形态发生变化的温度范围——随着温度不断上升,固态状的玻璃会变得越来越黏稠,直至成为一种液态。在整个转化过程中,玻璃内部的分子结构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人们正式利用玻璃的这一特性,进行加工和制作的。<br></div><div><br></div><div>为了方便玻璃的加工以及提高玻璃的品质,通常还会加入助溶剂和着色剂。</div><div><br></div><div><br></div> 在玻璃之前,还有一些准玻璃制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费昂斯和埃及蓝(在我国为汉蓝或汉紫)。他们的特点和玻璃相似,只是熔点略低、成型更容易,随着玻璃工艺技术的发展,慢慢地被玻璃所取代。 4000多年前,费昂斯的滚印 4000多年前,埃及蓝的项链 接近4000年前埃及的玻璃容器残片 玻璃的致密度比天然宝石低很多,因此经过数百年上千年,它的表面也会受到湿气和杂质的侵袭而风化——表面变成粉末脱落。 玻璃制品表面的风化情况。 四、玻璃的加工工艺<div><br></div><div>最早的玻璃,是天然玻璃。它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或者天外陨石形成的。</div><div>大概5000年前古埃及的人们就开始尝试人工制作玻璃。</div><div><br></div><div>玻璃制作工艺有:开放模铸造法、缠绕法、失蜡法、取芯法、截棒马赛克工艺、同心圆(甚至复合)眼纹玻璃珠工艺、吹制工艺(有模吹制和自由吹制)</div><div><br></div><div>除了以上成型工艺外,还有装饰性的打磨、雕刻工艺,以及混合其他贵重金属的工艺,如,夹金玻璃等等。。。。为了提升玻璃的品质和独特性,古人们使出了浑身解数。</div><div><br></div> 五、其他<div><br></div><div>相关历史信息:越王勾践剑上,有玻璃的装饰物!</div> 4000年前,古印度的费昂斯印章,居然是“卍”字纹。早于佛教问世2000年。 展品欣赏 内容来源:<div>展览展册的介绍;<br><div>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优秀讲解员张燕老师和李梦纯老师的讲解;</div><div>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静教授关于吹制玻璃的讲座;<br></div><div>网络上关于玻璃的一般性常识。</div></div><div><br></div><div>在此对于他们的信息和分享表示由衷的感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