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老兵访谈录

颜道球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解放军老兵访谈录</p><p class="ql-block">——访刘家场镇庆贺寺村解放军老兵杜永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颜道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家场镇庆贺寺二桥左侧山坡上,有一幢两层农家小楼,九十四岁仍然健在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杜永清就住在这里。二0二二年五月十八日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作者走进他家进行了人物专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杜永清,1929年正月16日出生,1951年加入共青团,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正月初九被刘文辉部队抓壮丁入川,后随部队起义,入编中国人民解放军186独立师557团炮兵连二排五班。(刘文辉为新中国首任林业部长)。他参加了四川、贵州两省的剿匪战斗,荣立三等功一次,小功多次。1951年驻守河北,1952年三月赴朝鲜前线。同年四月奉命回国,在齐齐哈尔步兵学校学习。1954年响应国家大力发农村合作社的号召,志愿申请复员回乡务农。回乡后结婚生子,育有七子一女,历任近三十年生产队队长。目前,他子女孝顺、生活无忧、耳聪左眼明亮、行走方便、思维清晰、声音洪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问:您经历过多次战斗,能具体讲两次战斗经过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0年川西剿匪时,四川土匪众多,加之国民党残余势力混在一起,与我军对抗。有一次,我炮兵连和一个步兵营在郫县一个村庄驻防。敌人蜂拥而至,将我军团团包围,敌众我寡,企图包我们的饺子。我们凭优良的武器装备,有多门大炮和多挺轻重机枪把守阵地,镇定自如防守。连长一声令下,我和战友们凭手势将远在六千米外的敌人指挥所定位,连发三炮,一举将敌指挥所摧毁,敌军因此大乱,不敢向我们靠近。随后,我军大部队从外围合力歼敌,里外夹击,全歼敌匪。这次战斗,我因大炮操作有方,杀伤力巨大,荣立了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0年,贵州存在很多国民党军队残部和士匪势力。他们勾结一起烧杀抢掠,残害我农村基层干部,占据了三十五个县城,占贵州百分之四十以上地区,企图配合蒋介石反攻大陆,摧毁我刚成立的红色政权。我二野5兵团,开进贵州剿匪。1951年6月,我独立师开赴贵州永江、朗东等地平乱。在永江等地,我们设伏了八个包围圈,战斗中,我的大炮直点王福堂老窝,将王福堂土匪部队围歼,活捉了头目王福堂。战后,副指导员带领我们三个战士执行公审、枪决王福堂的特别任务。我们提高警惕,加强戒备,神经绷得紧紧的。既要维持会场秩序,又要对王福堂执行行刑,而且随时防备土匪来刑场“接炮火”。现在回想起来真有点后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问:您当时在贵州,生活怎样?和老百姓关系怎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是遵照中央“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发动群众三结合方针”去剿匪的。我们去的地方,大多是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语言不通,交流极不方便,开始去宿营的房子都找不到,只能在野外隐蔽扎营,不敢烧火做饭,唯恐暴露目标。每天只能嚼几口生米,喝点凉水充饥。我们的班长吴义广,山东人,饿的没法了,一口气吃了一大串朝天椒,他还说不辣呢。我们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为了取得群众信任展开工作,我们帮他们维修房子,搞农活。他们做什么事,我们就帮忙做。渐渐地,我们联系渠道多了,群众相信我们了,给我们提供敌情,给我们带路,给我们搞后勤生活保障。我们帮他们成立农会,成立乡政府。当时真是军民鱼水情,真正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心连心。否则,我们是难以完成剿匪战斗任务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问:您在齐齐哈尔步兵学校是怎么学习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去学习的志愿军战士,普遍没多少文化。学校安排了一年的速成文化班,三年的军事课。军事课程开设了作战指挥专业、信息系统工程专业、装甲车辆工程专业。在我枕头当头有几尺高的书本。上课时我认真听认真记,晚上睡觉前,我就把当日的学习内容在脑海里过滤一遍。半夜醒了还回忆一遍,起床操练后搞好阅读看图,不懂的地方就去问战友问老师。所以我在军校学习两年,胜读普通学校的十年书。当时有学员两千多人,五个营,老师都有两三百人,按常例毕业后分到部队任职。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曾到我校视察。这段时光是我人生最难忘最幸福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问:您在军校学习,四年毕业后可当部队干部,为什么只学习了两年就申请回乡务农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要恢复要发展,正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4这一时期,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共产党从国民党手中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国民经济正待恢复。我国要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必须废除私有制,打土豪分田地。1954年,国家发出了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社的号召。当时,我想,我本来是个农民,我要回家乡,带领农民由单干走上集体化道路。于是,我申请复员回乡当农民。回来后,我一户一户作工作,讲党的政策的好处,引导他们加入农村初级合作社。后来逐渐发展为农村高级合作社。其间,我从保管员做起,后来连续任了二十七年的生产队队长。当时,我这个生产队是庆贺寺最大的生产队,有近三百亩田,管二百多号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问:您当生产队队长这么长时间,您是怎么当过来的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当队长的原则有四条,一是始终围绕党的政策走。1953年,经过土地改革,实行农民的土地集体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54——1958通过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村生产合作社,提高农村生产力。1958_---1978年。通过总路线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78年以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农村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在农村各个社会变革时候,我始终和农民朋友交心谈心谈政策,把道理讲到大家的认可为止,坚决不拖政策的后腿。二是学会观天气,合理安排农事,集体的事时刻牵肠挂肚。坚决不让集体财产受损失!讲两个事例:有一年麦子成熟了,当时天气预报不准,我根据蚂蚁、蚯蚓早晚话动规律,判断不久就要下连阴雨。我下死命令必须在一天内把麦子收起来码好盖好。结果一天后下了近二十多天连阴雨,附近队的麦子都烂在田里,唯独我队抢收了,社员们都赞不绝口。又一次,天气非常炎热,有几亩稻谷要割,社员们坚持“放露”(放拦铺),我说,今天热的不利索,晚上有大雨,白天必须把谷割回来。事后,睌上果然下了大雨。社员由衷地佩服我安排农活有方,领导有方。三是合理安排劳力,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激活社员们的劳动积极性。二百多人,每天分几组,每组干什么,晚上精心安排好,坚决做到不窝工。当天的农活当天毕。因此我生产队的各项生产指标在当时的冯家窖公社都是名列前茅的。四是关心群众冷暖,把他们当亲人看待。社员们有生病的,让他们休息,不扣出勤。我会扯草药,拔火罐,治疗一些农村常见小病。常常收工后,总是热心义务为社员看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深受大家欢迎。所以,全队群众都很拥护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问:您当兵立了功,当农民为乡亲操尽了心,您觉得亏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儿女多,三年自然灾害时生活极度贫困,吃树皮草根是常事。乡亲们时不时送点米让我给孩子们熬粥喝,并建议我提要求,找政府救济一下。我说,宁愿乞讨,也不要给政府添麻烦。七三年,政府知道了我的特殊情况,每月给我七元生活补助。以后逐年增加补助额度,八元、九元……现在加到了每月一千八百元呢!很早以前,市民政局给我发了优抚证,让我看病不花钱。这些年建军节、政府总发来慰问金五百元。春节,市镇领导到我家看望。2015年,中共刘家场镇党委、刘家场镇人民政府授予我“革命功臣”称号。2019年,市长伍昌军亲自到我家看望我,令我感动不已。现在,政府各级部门成立了退役军人事务管理机构,我有困难有问题就可以找他们解决。我感觉这就是我的娘家。乡亲们对我这么好,党和政府这么关心我,我丝毫不觉得亏啊,我没有什么遗憾,我感恩还来不及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问:您右眼看似比左眼差,这是怎么回事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右眼完全失明了,说来话长。九十年代,我参加了扩宽松刘公路建设。村主任罗斯相带领我和几个民工在原农机厂段公路施工。那时铺路要碎石,缺少碎石机,我们就用人工替代。我用铁锤击打石头,碎石四溅,使之粉碎。当时,由于我用力过猛,防护不当,一粒石子飞来正好击中右眼。鲜血模糊了眼睛,我只好自费到湖南医院看眼睛。医生说,眼珠子都扎破了,治不好了。医生开了一些止血消炎提伤药品,我就在家里养伤。儿子们说,“你为国家修路,眼睛都弄瞎了,去找有关单位弄点看病的旅差费和医药费啊?”我说,难得找人,要这个批,那个签字,谁叫你做事不小心,况且这钱不算太多,自己承受算了。所以,我右眼就这样失明了,留下了终身伤残。从此我也没有申请政府工伤补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采访结束了。杜永清老人的谈话,让我看到了一个老战士牢记初心,不忘使命的高尚情操。杜永清老人的背渐渐弯了,但他身上挺立的是保家卫国的精神,却和青松一样直;老人的头发也都白了,但他胸前的奖章却无比鲜艳,闪烁的是中华民族朴实无华、任劳任怨、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家危难之时,他们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英雄这个称呼,他当之无愧!老人又是普通劳动者,共和国的大厦正是千千万万个杜永清用一砖一瓦建造的!我们向英雄致敬,向普通劳动者致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与老英雄杜永清合影</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颜道球,退休教师,中共党员。在职时,曾经当过乡人民代表、荆州小语学会会员、全国中小学语研联会员。退休后进行文学创作,批准为湖北省松滋市作家协会、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楹联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其作品发表于《中外文艺》、《地理知识》、《作家文学》、《湖北曰报》、《中华辞赋》、《新国风诗刋》、《荆州诗词》、《洈水》、《山鸣》等报刋。已出版个人诗集《岁月如诗》(被松滋图书馆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