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亲爱的朋友,您好,我是范爱华,又到了我们好书共读的时间了,与您共读一本书,每天阅读一点,累积一点,成长一点!</p> <p class="ql-block">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p><p class="ql-block">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合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p><p class="ql-block">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p><p class="ql-block">前面说了很多由于阳气不足形成的病变,这一节就开始总结阳气的好。</p><p class="ql-block">“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的作用之一是养神。精则养神,精,就是精粹,阳气一定不可以污糟糟的,比如现在是白天,但有雾霾,这就是阳不精,阳气精粹,才可以养我们的神明。阳气的第二个特点是要“柔”,阳气容易“刚”,比如夏天的太阳太刚,人就厌之、怕之;冬日的太阳就暖、柔,让人亲之、爱之。“柔则养筋”,是说阳气柔和的话,就可以滋养筋脉。</p><p class="ql-block">大家不要小瞧“筋”的问题,我们经常说“筋长一寸,寿延十年”。</p><p class="ql-block">“筋”字,上面是竹子,左边是月,代表肉,右边是力。从字上看,肌肉强大有力就是“筋”。《素问悬解》对“筋”的定义是:“筋者,所以束骨而利机关也。”筋,是用来约束骨头的,所以筋连缀四肢百骸。你手指灵活不灵活,腰身灵活不灵活,都要看“筋”柔不柔韧。</p><p class="ql-block">筋,若想柔韧,靠什么来濡润它?靠血。所谓“肝主筋”,是因为肝藏血。从五味上讲,辛主润。也就是说,如果“筋”僵硬的话,用药要考虑到补血和辛润的药。在这里,我要讲一下我酷爱的一味药,干姜。</p><p class="ql-block">先前我讲过干燥症,其实治疗干燥症,也需要用到干姜,很多人不理解,都干成这样了,怎么还能用如此辛热之物?!《伤寒论》治咳嗽也喜欢用干姜、细辛、五味子,就是深知干姜之妙用,而今人会以为干咳用干姜就等同于要命。这,真是不懂药性。辛味药既可以起到辛散的作用,又可以起到“润”的作用。干姜辛热,可散肺寒,可润燥咳。古书说干姜,气质沉稳干练,有大将之风。味辛,走而不守,直入脾胃,亦入肝肺。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仲景素喜干姜,以其斡旋中焦,可以安远定近,健脾还阳。干姜,用于“干姜附子汤”中,可以救脾胃之阳。用于“四逆汤”中,可以转气逆。用于“白通汤”中,可以散寒通气。用于“理中汤”,可以回旋上下。生命有此大将护佑,可以暖血温经,体泰身安。</p><p class="ql-block">人体的“筋”,得干姜之“辛”,可濡润非常。筋之所以不灵活、僵硬,是因为,第一是血不足,第二是没有辛散濡润的力量。所以,只要血足兼辛散,筋的弹性就有了,平时拉筋,产生的痛感其实也是辛散的力量,但过度拉伸则伤血,拉筋出汗更伤血,所以,最好慢慢来,不要急于求成。</p><p class="ql-block">开合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p><p class="ql-block">“开合不得”,是指皮肤腠理汗孔开合失常,寒气趁机侵入身体,不得外散,就慢慢形成“大偻”病,大偻病,就是腰背弯下去以后直不起来。</p><p class="ql-block">凡大偻病,都属于是督脉病。很多男的到一定岁数时会得此病。年轻人若得,就叫“强直性脊柱炎”,老人得,就叫“大偻”病。督脉,主一身之阳气,颈椎僵硬、后背僵硬、后背疼痛、腰部僵硬、腰椎间盘突出等,统统跟阳气大伤有关。</p><p class="ql-block">西医有几个病叫不治之症。第一是干燥症,因为没办法做手术,也不知该化疗哪里,所以没法治。第二是强直性脊柱炎,这个也没招,刚开始会上激素,上到一定程度知道没用了,而且这个也没法做手术。得这个病的,男孩居多,十七八岁发病率最高,跟先天不足、手淫过多有关。中医治疗这个病,一个是正确的用药,并用药来泡脊柱,但督脉病比较难治,还有一个就是练《易筋经》,坚持每天练,很有良效。</p><p class="ql-block">总之,要想不得这一系列的病,先要阳气足。阳气怎样才能足呢?首先,先别损伤阳气。什么损伤阳气呢?寒凉损阳。外寒为风湿,内寒为寒凉药物和精神郁闷;生气憋阳,所以还要少生气。</p><p class="ql-block">其次,要血足。久视伤血,天天捧着手机电脑不放,就伤血。而且肝主筋,肝病,血不濡筋。总之,养骨的秘密在于养血,养血的秘密在于养肝,养肝的秘密在于睡眠好、吃得好和心情愉悦。所以养生不过就是睡觉吃饭罢了。</p><p class="ql-block">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p><p class="ql-block">“陷脉为瘘”,什么是瘘证呢?指的是卫气内陷,也就是阳气内陷,肌肤腠理得不到营养,就会腐败,越来越深的话,就导致经脉穿漏,脓血常流,这就叫“瘘”。所有的炎症,其实都是阴阳俱虚,刚开始红肿,摸上去还会热,说明阳气尚足,一旦阳气没劲儿后,阴精也虚了,阴一虚,里面就开始腐烂。</p><p class="ql-block">先前我讲过死人身上会出现瘀斑,其实瘀斑先显在哪儿,哪儿才是人最虚、最腐处。就像我们可以用人死时的时间来判断他的病根到底在哪里——同样是心脏病,上午八九点钟死的,真正的病根在脾胃;中午死的,病根在心脏;而下午六七点钟死的,病根在肾。</p><p class="ql-block">“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这句是说:阳气内陷为瘘证后,如果邪气浸润肌肤腠理之间,就会从腧穴进入体内而内迫脏腑。这段写得有意思,是说刚开始人得病,只是身体出了问题,比如身体出现脓血什么的,但慢慢地,从身体的病,就会转成精神的问题。所以下一句是“传为善畏,及为惊骇”,“善畏”就是特别容易害怕,阴气虚了以后你会容易表现为善恐,更进一步的就是“惊骇”。什么情况下人会善恐?肾主恐,肾精不足为善恐。什么情况下人会惊骇?肝主惊,也就是肝精不足,人就惊恐。</p><p class="ql-block">什么人能不惊、不恐?肾精足的人,往好了说,是坚定;往坏了说,就是有点儿傻。肝精足的人,往好里说,是勇敢;往坏里说,就是有点儿愣。我妈说过一句话特别经典的话,女孩嘛,一分胆,一分福。我从小就肝大、胆子大,1976年大地震的时候,我家人老实,人家都把好地方占了盖地震棚,我找了块没人要的空地,就在那儿搭了棚子,事后才知道是墓地。但有一点特别牛,是我直觉好,我是背着《鲁迅全集》住进去的,难怪我不怕,敢情有鲁迅帮我“打鬼”呢!一分胆,一分福啊,我妈那时就断定我了不起,敢睡坟地上。关键是我不知道那是坟地,知道了可能也就害怕了。话说男孩子,我们要培养他什么呢?男孩天生胆气足,阳气足,反而我们要培养他的谨慎和敦厚,谨慎可以自保,敦厚自然利他。</p><p class="ql-block">总是惊恐的人,在脸上会出现青色或黑色。比如山根青,就是两眼之间的鼻梁上有青筋,有人两眼入两鬓处也有青筋,都是受过惊吓。如果灯光适宜,你照镜子就能看见自己脸上颜色的不均匀,眼睛四周若是青色的,其实就是肝病,但经常有人一听说肝病,就会说:那我去化验一下我的肝吧。这种人骨子里还是信西医的化验,不信中医的诊断,其实,化验还真未必能化验出什么,肝气瘀滞,咋化验啊?但脸青没青,心是不是老惊慌,你自己是看得见的,感受得到的。</p><p class="ql-block">尤其是小孩,经常会看到山根这儿是青的,有青筋,这是在妈妈肚子里受到过惊吓。比如怀孕的时候母亲脚下有踏空的感觉,胎儿就有可能吓到。为什么说中国古代的胎教特别严谨?就是要给母亲一个极端安全、安静的环境。所以胎教不是拿着音乐使劲给孩子听,那样听,可能会先天性失聪。</p><p class="ql-block">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p><p class="ql-block">“营气不从”,营,就是指血。卫是气,营是血,这是关于气血不同的说法,所以“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就是营血不能因循常道而阻逆腠理,这样就会生出痈肿。</p><p class="ql-block">比如说卫气虚,阳气虚,身体就会怕冷,营血瘀在里面就会生出热来,就表现为红肿热痛。表虚,内热,皮肤腠理就会缺失营养,于是就会出现皮肤症状:先是痈肿,营血跟不上,肉凑溃烂,就是痈疽。</p><p class="ql-block">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p><p class="ql-block">什么叫魄汗?因为“肺神为魄”,肺又主皮毛,所以汗又称“魄汗”。</p><p class="ql-block">中医里关于汗,有很多的名称,《黄帝内经》管汗毛孔叫“玄府”,“所谓玄府者,汗空(孔)也”。玄是深奥的、黑暗的、看不清的;府是空,因为空,才能收纳,才能得天地之精华。所以,皮肤是我们身体里很神妙的一个存在,而且它覆盖了我们全身,也算是最大的一个呼吸系统。有人会说,你说皮肤是呼吸系统,那我为什么一扎紧脖子就会死啊?话不能这么说,那你若把身上全用塑料布糊死,也会因为难受而死,恐怕比扎脖子还难受。</p><p class="ql-block">我们平常关注的呼吸系统是口鼻呼吸,不太关注皮肤呼吸。但我们的身体也是要舒服、舒畅的,如果体表被憋了,人会通过发热来自救,表一虚,一受寒,浑身表皮就会觉得僵硬,头和脖子也僵硬,这就是《伤寒论》里讲的“头项强痛”。而且全身也会酸痛。这时候怎么办?人体若想自保,就要通过发热,把寒邪拱出去。拱出去,就得靠皮肤玄府,靠喘气没大用。</p><p class="ql-block">开玄府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就是洗温水、热水澡。发热了,再憋得厉害,就得用麻黄开玄府,用桂枝开肌腠。</p><p class="ql-block">刚生完孩子坐月子的产妇,不是不让你洗澡,而是不让你着风。因为生育不仅是阴道骨盆全开,而且全身,包括玄府也都开了。这时一旦着风,尤其是寒风,就是久治不愈的“产后风”。怎么能不着风?特简单,就是你在浴室里把身体完全擦干,同时穿上衣服,穿上袜子,把脚踝处包好再出来,你就不会得月子病。否则的话,你在浴室里挺暖和的,这时候你全身的骨节、全部的毛孔是张开的,寒邪一旦进去,事后用药是拱不出那些寒邪的,因为只有月子里,人的骨节经脉全开。这就是为什么“月子里的病月子里治”,只有你再全身开一次,同时吃药把寒邪往外赶才行。西方人不坐月子,到老的时候,净是关节疼痛症,甚至很多老太太手指、脚趾完全变形。但他们没有把老年病与年轻时的问题关联起来的习惯,所以不认为是月子病的后遗症。</p><p class="ql-block">我有一个朋友,在美国生孩子,大出血,西方人头脑特简单,拿个冰块袋就直接塞到子宫,你想,她刚生完孩子,子宫一团热,就塞冰块,动物都不能活得如此生猛,人能不得病吗?</p><p class="ql-block">玄府,是我们身体的秘密要道,这个名字起得特别好,这个秘密通道不能得病啊。“魄汗”是什么意思?谁主魄?肺神为魄,同时肺又主皮毛,汗从玄府出,但出汗的动力是心和肺,如果“阴争于内,阳扰于外”,就会出魄汗。天热我们出汗属于自保,但如果阴邪在内相争,外有卫气不固,这时出的汗就不正常,就叫魄汗。如果睡着的时候出汗,就属于阳不入于阴,阴不入于阳,就叫“寝汗”,也是不正常。有长期盗汗史的人,要抓紧时间看病,否则身体会得大病,有的妇女说她老公床单全是黄汗,这是严重的盗汗。黄汗就是脾出了问题,最起码是糖尿病,你看他出汗的颜色就知道了。</p><p class="ql-block">“魄汗未尽”,是说“魄汗”这种不正常的汗总出个没完的话,“形弱而气烁”,人的身形就会变弱,并且正气也销铄了。“俞穴以闭”,是说这时候人体腧穴就发挥不了作用,玄府一关闭,这时就得一个新病,叫“风疟”。</p><p class="ql-block">《金匮真言论》说:“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所谓风疟,就是夏天身体没有得到宣泄,秋天才发作的皮肤病,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过敏啊,湿疹啊,皮肤怕风、怕冷,又怕热等症状。如果是初犯,桂枝汤或小柴胡汤都管用,但如果血虚严重,特别痒,就恐怕得先上当归四逆汤或理中汤等,具体得医生把脉判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