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你,似乎有一点点读懂你——《傅雷家书》备课随笔

只字

<p class="ql-block">以前不喜傅雷。连带着不喜《傅雷家书》。和教共体成员校的两位教研组长商议上哪本名著的时候,也是想逼自己一把,有任务,必须去读。</p><p class="ql-block">去百度“傅雷”。顶头跳出来一条介绍他是“现代翻译家、文艺评论家”的百科还算正儿八经。剩下除了广告,排在前列的都是“傅雷一生出轨多次”、“多次出轨又暴戾的傅雷”……有些网站为了搞噱头赚流量真是连逝者也不放过。</p><p class="ql-block">找来找去,发现这个多年没有被中考选中的“幸运儿”,相关资料少得可怜。</p><p class="ql-block">那就老老实实去读原著吧。</p><p class="ql-block">原著是从图书馆借来的旧版本。翻完目录就是楼适夷的序《读家书,想傅雷》。才读到“孩子在父亲的面前,总是小心翼翼,不敢有所任性,只有当父亲出门的时候,才敢大声笑闹,恣情玩乐。”往事便涌上心头。</p><p class="ql-block">儿时,父亲是严厉的代名词。放学回家,父亲若是在家,我是连大气也不敢出的,只敢躲到楼上写作业。记得一年夏天,父亲不在,好不容易得到机会看电视。午后天气闷热,即将下雷雨,《新白娘子传奇》却正播到白娘子去盗仙草,我不舍得错过,得了一顿好打。此后只要隐约听见摩托车声,便关掉电视,光速下楼,心灵感应般。奇特的是,母亲说,每次都是我前脚刚溜出父母卧室,父亲后脚便踏进家门。</p><p class="ql-block">傅聪傅敏对傅雷的畏惧,比起我的来,不知是否会有过之而无不及?</p><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鼓起勇气跟父亲对话是什么时候?大概是我高中时候想买一套故事会上推荐的教记忆方法的书,价值一百七十多。现在想来,零四年,一百七十多块钱,对有两个孩子要养的农村家庭来说,应该不算一笔小钱吧。但当时我没有考虑那么多,洋洋洒洒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内容已记不太清了。只记得信放到父母房间的第二个周末,书已经放在我的床头了。</p><p class="ql-block">书信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让原本说出来就会被否定的念头完整地被接收到吧。</p><p class="ql-block">我忍不住猜想,若傅聪不出国,傅雷的暴脾气,只怕不允许他当面说出“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这样肉麻到掉鸡皮疙瘩的句子。</p><p class="ql-block">傅雷自小没有学过如何当一个父亲。傅雷“只见愁苦,不闻笑声”的童年造就了他的才华横溢,让他拥有了刚毅要强,也让他对直言爱意这种事显得十分生疏。对于这样的自己,不知傅雷自己是否会觉得遗憾。四岁丧父,此后他所有的作为血亲长辈的经验,估计都是来自母亲。母亲如何对他,他便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然而父性的觉醒,一定没有固定的时期。傅雷不就是到四十五岁才想起要对儿子和颜悦色些吗?</p><p class="ql-block">如今我学生的家长,又是何时才发觉自己的孩子不仅仅需要物质的供养呢?我的学生,又何时才会明白自己将来也是要当一个家长的呢?</p><p class="ql-block">我想,只将这近200封信当做考试对象是绝对不行的。我想让孩子们走近自己的父亲,也走进自己的内心。</p><p class="ql-block">备课,备了一稿,自己把自己否定了——内容完全像要去应付考试。又备,又否定,还是太应试。一个个念头闪过,始终没有成型:想给孩子们讲傅雷的故事,想让孩子们思考傅雷的教育方式,想让孩子们学会用书信的方式沟通……但想再多也没用,上课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一切念头都得落地才算。</p><p class="ql-block">走上讲台,磨课。上《读懂父亲》。八年级的学生啊,我问他们,你觉得父亲爱你吗?爱。那他们是怎么表达对爱你的呢?回应我的,是沉默。他们似乎对傅雷式的教育有天然地抗拒,但又理所当然地接受。学校里每个不爱学习,或沉默寡言,或调皮捣蛋的孩子背后,又站着怎样的父辈呢?他们没有读懂自己的父辈,所以他们不懂自己为什么要努力学习。</p><p class="ql-block">读懂……是否可以从读懂傅雷开始?于是,又改。《赤子傅雷》就这样出现了。</p><p class="ql-block">与其说这是一堂名著导读课,这更像是我一点一点读懂了傅雷的小结。一封封家书里有多少深情?落款处的时间是傅雷的夜以继日和坚持不懈,一句句“孩子”呢喃着傅雷对儿子的牵挂和思念,一捆捆寄出的资料是傅雷无言的爱和期待……</p><p class="ql-block">也许是时间,也许是距离,也许是文字,让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p><p class="ql-block">杨绛说,世间好物不长久,彩云易散琉璃碎。时代的灰尘落在傅雷这位卓越的知识分子头上,也是一座大山。</p><p class="ql-block">遗书写就,脚凳翻转,傅雷夫妇无声离开,不留一丝声响,却震在每个人的心头。赤子对祖国的爱,不允许自己被践踏了仍不反抗。这无奈又悲壮的方式,是傅雷的决绝,是傅雷在以身教子!</p><p class="ql-block">我翻开《傅雷家书》,在字里行间寻觅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找到的,却是父亲自己。我仿佛走近了傅雷,似乎读懂了一点点傅雷,但,我好难过我说不出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