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提高课题组活动成效,进一步提升组内教师教科研能力,5月17日上午,由课题组主持人、长安区教学研究室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杨洋老师带队,课题组成员田艳、刘钘、陶艺丹、曹熔熔、吴青等人在长安区第八小学举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统编教材“家庭生活”主题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第一次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研讨活动有三个环节,即示范课、听评课、课题组阶段工作安排。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统编教材“家庭生活”主题总共有五个单元。本次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曹熔熔的展示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中的《吃饭有讲究》第一课时,陶艺丹展示的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家人的爱》第一课时。</p> <p class="ql-block"> 陶艺丹老师根据一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引导学生“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指向,带来《家人的爱》一课。本节课以歌曲《快乐的一家》为导入,用寻找爱----爱的百宝箱环节、发现爱-----爱的放大镜、辨析爱——爱的温度计、表达爱四个活动层层深入,引领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家人的爱是最温暖的,获得家人的爱是最幸福的”,从而促进其家庭意识的形成和巩固。</p> <p class="ql-block"> 曹熔熔老师授课内容为《吃饭有讲究》,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为前提,通过问题导入,以七步洗手法和洗手儿歌创设情景氛围,积极邀请学生上台表演激发参与热情,以课本案例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以“懂礼貌、爱劳动、晓礼仪、讲文明”四个话题帮助学生从了解餐桌的基本知识升华到餐桌文化的认知和情感认同。课中曹老师频频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回忆出更多与家人相处的细节,从而认识到吃饭的讲究是对自己、对家人的责任和爱,更好增强家的归属感。</p> <p class="ql-block"> 在听评课环节,杨洋老师对两位教师的授课做了细致的指导。她首先肯定了两位刚入职一年的年轻老师可喜的专业成长;她指出,教学设计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地培养;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课堂教学语言要用儿童听得懂想得明白地话来表达;最后要从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在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课时的划分上关注学情和学生经验,创设合适的情境,调动课堂氛围,做好情感铺垫,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说,以更好参与话题讨论。她强调,要灵活使用教材素材而不被教材束缚,让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也体会课堂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最后,课题组成员在杨洋老师的指导下,对课题现阶段工作任务进行了讨论研究和细化分工,下一步各成员将协同努力,确保本课题能够高效优质按时完成。</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立足课题、深耕课堂,以科研视角审视课堂,以课堂实践深化问题认识。在杨洋老师的精心筹划和指导带动下,执教教师在展示与交流中汲取营养,获得专业成长;其他成员在参与中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大家更好凝聚了共识,增进了协作,必将有力促进课题推进和完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