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东门石坊和仙游第一中学

Awen6

<p class="ql-block">仙游东门石坊是仙游县的文物瑰宝,目前是省级文保,位于福建省仙游县鲤城街道东门社区东门街,这曾经是县城东街,是东门主要官道。石坊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由最著名的石匠、“八闽雕龙始祖”郭怀的儿孙和徒弟,历时30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坊为石制,仿木楼阁式,四柱三间三楼,通高11.50米,通面阔7.35米。顶端中为日照火炬,左右为双龙朝天;上层四角圆雕龙柱,阁中坊额透雕玲珑,牌中刻“玉音”;中层横嵌着圣旨牌,上刻“乐善好施”四字,其下为三组浮雕人物,两旁置设两座玲珑精巧的小坊亭;下层为建造者的题名匾,匾下有飞龙拱座绣镶匾缘。东门石坊是郭怀一家祖孙三代的呕心沥血之作,为石雕艺术精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清代知县陈兴祚倡建金石书院,清道光五年(1825年)陈天高命其子陈涵辉捐巨资修建金石书院,是年,清宣宗皇帝为褒奖陈天高父子,御赐“乐善好施”匾额,奉旨建东门石坊。</p> <p class="ql-block">中间那些像文字的,经请教有关专家,是五岳的符号,是道教用来驱魔辟邪用的符号</p> <p class="ql-block">金石书院建在现仙游一中校址内,金石山上,最早的金石书院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乾隆十四年(1749年),由知县陈金祚首倡,邑绅徐万卷叔侄捐地,扩建创办金石书院。清朝240多年一直是科举时代仙游的最高学府。光绪28年(1902年)金石书院改为“仙游官立小学堂”,是省创办最早的三所新学之一,是仙游一中的前身,清宣统三年改名为官立金石中学。民国六年(1917年)原官立金石小学堂校长在郭岭创办仙游县立中学,人称“旧制中学”,是仙游县的第一个中学。</p> <p class="ql-block">民国13年(1924年)仙游县立中学改名县立初级中学,定址金石书院。民国24年(1935年)西门兜青云第的私立尚公初中、城内孔庙的私立现代初中和东门三官堂的私立仙溪农职等三个学校,合并为仙游县立初级中学,人称“新县中”,校址西门兜青云第,第二年迁到孔庙,1938年迁东屏山。</p> <p class="ql-block">1942年在“万寿观”办了“私立金石中学”。1949年8月仙游解放,1950年,仙游县政府接管仙游县立初级中学、省立仙游高中,并把两校合并为仙游中学。1952年,仙游中学再与私立金石中学合并,正式命名为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一中石室是当初的校门。</p> <p class="ql-block">陈天高,祖籍晋江石狮,15岁时随其姑父在浙江合伙“丰盛”号土产商行,经营40年独获资产折银20多万两。后迁居功建里龙兴巷(现城内街),创办“隆兴”号烟行,从事烟丝加工。烟丝包装内装2颗荔枝核作为商标,称“双荔”牌烟丝,畅销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十几年间,成为仙游烟商首富。成为首富后,捐官纳衔,并命其子陈涵辉捐巨资修建金石书院,捐资修桥铺路,善举颇著。道光五年,皇帝下旨,在东门外官道旁修建“乐善好施”牌坊。东门石坊为福建现存石雕艺术最为精美的石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