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恩施之行(上)

沫飞

<p class="ql-block"> 一、初战初败</p><p class="ql-block"> 凌晨两点,我们在恩施市某一个地方停车过夜。</p><p class="ql-block"> 四周静悄悄,除了偶尔过往的汽车划出些许的光亮,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p><p class="ql-block"> 清晨四点半就开始行动,快六点到达沐抚镇换乘地点。</p> <p class="ql-block">  这里好象是一个村头,街心花坛有一棵并蒂的大树,像是槐树,其实是皂角树。看来并蒂的不只是莲,树,还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植物都是可以并蒂的。并蒂是一种情,是一世的不离不弃。</p><p class="ql-block"> 这时天亮了,细雨蒙蒙。不一会,来了5辆小面包车拉我们去鹿院坪大峡谷。32公里的山道跑了50分钟,快得我都要晕车。</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桥湾山千步梯下山,到山下桃源仙居农家乐吃早餐。</p> <p class="ql-block">  桥湾山,海拔1500 米,有台阶1528 个。这样的高度我有点打怵,但好在是下行。天上细雨蒙蒙,身上细汗淋淋,但我有超常发挥,到达桃源仙居落后不过十分钟。</p><p class="ql-block"> 这次的收队是一位美女,网名皮卡丘。她很精干,也很风趣,看我狼狈不堪进而打趣地说:“本来想 失(湿)身的,结果是失意。” 意思是说来之前就知道恩施有雨,但没想到会是这样。</p><p class="ql-block"> 早餐。面条齁咸,有点无法下口。</p><p class="ql-block"> 中餐还在这里吃,也就是说,上午的行程我要是坚持不下来,可以“后队变前队”,自行返回,这对弱驴的我来说不啻福音。但很遗憾我还是回来迟了,为了不耽误大家出发,连残羹剩饭也没吃上几口。</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不该迟到的。跟队伍出发,一路拔高很是吃力,我只走一半,拍完瀑布就往回走了。因为没看地缝风光心有不甘,于是,拐了个弯去看地缝。沿栈道游览了十几分钟,匆忙返回。可没想到我一时脑残,忘记了客栈名字,在桃源仙居和桃源农家乐之间泥泞的路上来来去去,结果就不用说了。</p> <p class="ql-block">  桃源本佳境,我却不是仙。</p><p class="ql-block"> 午后是7公里穿越。走了没多久,路况越来越差,一想强度会越来越大,我动了返回桥湾山乘车与队伍在终点(腾龙洞)汇合的念头。穿越风光虽然好,但因为我拖了后腿,再好的风光也会逊色。</p><p class="ql-block"> 想瞌睡就来了枕头,这家凤玉农家乐的女主人能找到三轮车送我。</p><p class="ql-block"> 等车的空儿,我和女主人闲聊,得知她姓朱,老公姓裴,找的车是老公堂哥家的。大约过了一刻钟,裴兄弟冒着雨来到了。看他被雨欺负的惨样,我心里感慨山里的人真实在!</p> <p class="ql-block">  三轮车已经被雨淋得呱呱湿,但我不敢不坐,因为看着路况就很容易想到被甩出去的恐怖情景!</p><p class="ql-block"> 雨中泥泞的羊肠小道,粘稠的泥巴滑,裸露的大石头颠,无处躲避。我双手紧紧地抓牢车帮,一刻也不敢松开,任凭三轮车七扭八歪地“蹦”。对,这样的路三轮车只能是蹦!</p><p class="ql-block"> 到风雨桥边千步梯不过3公里,而我感觉比30公里还要远。半小时以后下了车,我的两只手冰凉、冰凉的……</p> <p class="ql-block"> 二、桥湾山</p><p class="ql-block"> 两点十分开始攀登桥湾山。裴兄弟说他们半小时就能登顶,我力不如人,多用一倍的时间总行吧!哪知道这只是自我安慰罢了,事实上战胜桥湾山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走不动啊!迈二三个台阶我要停下来喘气,再迈二三个台阶我又停下来喘气……如此,一千多个台阶我岂不要歇上二三百回?!我被突然得出这样的结论吓了一跳,我以为我不是强驴,没想到我连弱驴都不是。</p><p class="ql-block"> 雨水夹着汗水使劲往脖子里灌,一次性的雨衣根本不管用。山路弯弯,“之”字形是节省力气,却蒙蔽了我的希望。“过这个大弯就到山顶了。”我在心里一次一次这样说,然而该死的弯弯一次一次地堵我的嘴,时间一长我不再相信眼睛了,只管一步一步地朝前走。我相信没有走不完的路,更没有上不去的山。</p> <p class="ql-block">  然而,闹心的是一路上面包车司机打了7个电话,催促我快点,烦得我一遍遍说“你走吧”!他哪干呀,说不能白跑一趟。是啊,挣钱本不易,谁还会赔钱做生意呢!</p><p class="ql-block"> 司机姓刘,从板桥镇来,四点钟要回去接放学的孩子,所以着急。我不愿意一步登到山顶吗?可我得有那个本事。在我再三劝说下,他终于同意先接孩子再回来接我。</p><p class="ql-block"> 千步梯比岁月还长啊!不,岁月虽长,但她却象一首诗,抒写着一路看见和看不见的人生;倚在她的门楣上,还可以轻抚时光深处的温暖……而雨中攀山,每一步都如登天。那么寒冷,那么无助,希望总是落后现实一步。</p><p class="ql-block"> 我拖着酸痛的双腿在蜿蜒无尽的石阶上挪呀挪,一幅幅残酷的画面定格在脑海中时,倏然惊觉它们是年华里最糟糕的印记……我要坚持,因为坚持是一种王道,不坚持,连认输的资格都没有。</p><p class="ql-block"> 在坚持中,我终于来到了山顶。</p> <p class="ql-block">  山顶上有一家名康惠的农家乐,男主人也姓刘。他们两口子都很友善,允我进屋取暖。</p><p class="ql-block"> 刘老弟告诉我这一带是新田村,山下鹿院坪不过是个小地名,但它一千多年前就有了。那时的鹿院坪梅鹿成群,与人同顶一方蓝天,共享山清水秀。后来当人们由愚昧到聪明,又由聪明变愚昧之后,打破了与自然的和谐,鹿没了,坪坝只剩下在回忆中自欺其人。</p><p class="ql-block"> 历史不是用来讲故事的。嗟叹之后我看见这间屋子的房梁上挂满了大块大块的腊肉,加在一起足有二百多斤。刘老弟自豪地说去年腊月他杀了自家养的5头猪,卖掉杂七杂八的部分,猪身上好的地方都熏制成了腊肉。这些腊肉每一块都色泽微黄,肥瘦相间,少有污渍,一看就是熏制腊肉中的上品。看着看着,眼前浮现出了山里人家的好光景。</p><p class="ql-block"> 新田的腊肉不同于绥阳,但取暖的炉子却是一模一样,也是炉子上口加宽成一张桌面。只要取暖,摆在上面的饭菜就不会轻易凉掉,而且中间放上盆就是一个火锅。在绥阳支教的日子里,在学校那间食堂里,冬季的时候我没少围着它吃饭。睹物思人,黄鱼江小学,你还好吗?回山东后我也想弄这么一个炉子放在家里用。可是我心理需要它,而生活却不需要,终究是想想而已。今天我又待在它身边,感受山里的四月天,天寒,心却温暖着。</p><p class="ql-block"> 车来了,我带着温暖告别了桥湾山,还有山里的人家。</p> <p class="ql-block"> 三、利川分水村</p><p class="ql-block"> 也许你不知道利川,但你一定知道这首著名的湖北民歌《龙船调》——</p><p class="ql-block"> 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哟喂</p><p class="ql-block"> 妹娃子去拜年哪喂</p><p class="ql-block"> 金哪叶儿锁</p><p class="ql-block"> 银哪叶儿锁</p><p class="ql-block"> 洋雀叫那哈</p><p class="ql-block"> 搔着鹦哥</p><p class="ql-block"> (白)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p><p class="ql-block"> (白)我来推你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首好听的《龙船调》的老家就是利川。</p><p class="ql-block"> 利川风华物茂,八百里清江串联了一望无际的平川与丘陵,千百年来散落了大大小小的风景,引无数游客、驴友竟折腰。古河床穿越就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在大庙与队伍汇合后,我们分散乘车去团堡(当地念bao)镇分水村的古河床京兆山庄住宿。开车的是山庄老板的丈夫,姓文,怎么看他都是从里到外的南方人。这种人挺招人喜欢。</p> <p class="ql-block">  小文很热情,要明天等穿越队伍出发后开车送我去腾龙洞。我以为是山庄的义务,哪知道要收费100 元。二十几公里100 元,贵了,但比起桥湾山二十几公里到大庙150元又是便宜。俗话说在拯救绝望的时候,钱已经不是钱了。</p><p class="ql-block"> 天擦黑我们到了山庄。吃过晚饭,我在餐厅围着炉子烤鞋袜和衣裤,还有背包。这次户外行我犯了从极左到极右的错误,完全没有按照通知要求准备换洗的衣裤和鞋袜,因而今天的雨,还有未来的雨会让我吃尽自以为是的苦头。</p><p class="ql-block"> 雨越下越大。山庄主人家的宋老爷子调侃地说:“也怪了,我们这儿每到周末就下雨,不休星期天。”“哗哗”的雨声象是要给老爷子的话做备注,不喘气地敲打着大地,要多威风有多威风。唉,我要是风或是雨该多好,也可以不喘气地在山中纵横。</p><p class="ql-block"> 风雨夜说来多伤感,况且一天的辛苦堆积于身,我该长吁短叹才是。然而,山里的风雨却不知伤感为何物,只顾恣意来去。再者,身旁宋家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地吃着饭,说着事,无时不刻感染着我,何来伤感呢?</p><p class="ql-block"> 再想一起来的驴友,他们中的公务员、教师,还有军人,请一次假多不容易呀!玩户外有瘾,瘾就在于可以忘记自己的身份,让真性情自然流露,随机发挥。每一次行山踏水,都是在用个我诠释着众我。最让我佩服的还是群里的巾帼不让须眉。女人本身就是精致而又麻烦的存在。然而我身边这些热衷于户外的女人们,她们的存在就只有精致,没有麻烦。我感概女人这本书,如果连封面都吸引不了人,谁还会有兴趣去翻看你的内容呢!</p><p class="ql-block"> 房间信号不好,没法听着音乐睡觉,不过今天累得很惨,也许用不着了。</p> <p class="ql-block">  翌日清晨六点半大队人马开始21公里的古河床穿越。我,包车八点钟去腾龙洞游玩,午后一点在景区停车场与他们汇合。</p><p class="ql-block"> 时间还早,闲着也是闲着,何不也去古河床走上一段?</p><p class="ql-block"> 宋老爷子说到河床要走半个小时,有了昨天桥湾山的经历,我可知道山里人说的“半小时”有多远了! 大约走了一刻钟,看见前面还是山,一点不见古河床的影子,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返回了山庄。</p><p class="ql-block"> 小文起得晚,所以迟到八点半才动身去腾龙洞。</p><p class="ql-block"> 我没想到车子出了山走上的公路竟然是 318国道。“318”,在热衷户外的驴友心中是唯美而又刺激的代名词,走在这条线上,可谓是一种“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的体验。呵呵,才别川西,又见“318”,心里突然涌出好多的波澜……</p><p class="ql-block"> 路上我们一阵穷侃。</p><p class="ql-block"> “小文,你媳妇好能干!”</p><p class="ql-block"> “蚂蚁上沙发(当地念hua)——不弹(谈)”</p><p class="ql-block"> 我听得出小文“不谈”的话里有多么自豪,自豪到所有湖北有老婆的男人都令人羡慕。</p><p class="ql-block"> “等一下给你找个湖北的媳妇啦!”</p><p class="ql-block"> 我还没反应过来搭话,小文又大呼小叫起来,“看,求男村,你可以进村去找一个。”</p><p class="ql-block"> 我看到了,路边竖着一块牌子:求男台村</p><p class="ql-block"> “怎么还有这么古怪的村名?一定是有来历的吧?”</p><p class="ql-block"> “你想知道,等我帮你问问。”</p><p class="ql-block"> 话音未落,让我充满想象的“求男台”村被甩到了身后……其实,“求男台”的来历不难猜到几分,难猜的是女人的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