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红&古熟】纯古树普洱酵素茶

古贺娜卓

在滇南原始秘境的古茶山上,世代生活着以狩猎为生的羌族后裔,拉祜族民族。<br> 在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里,几乎所有拉祜族居住的寨子里都有茶树茶园,他们狩猎为生同时不可一时无茶的健康生存方式,便是云南十八怪老太太上树比猴子快的由来,形容的就是拉祜族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还能爬树采茶的场景,这里也是【马上红&古熟】的老家。 亚热带的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加上每年一百多天的多雾的天气,更是为这万亩的古茶园提供了丰厚的雨露滋养。这里年均日照为2088小时,是全中国“离太阳最近的地方”!<br> 她们是生活在自然的滇南雨林里最原始智慧的民族。<br>狩猎,制茶是传统拉祜族日常生活的全部。狩猎是为了能够吃饱,制茶喝茶是为了能够活下去。世代的身体智慧告诉他们,吃肉不喝茶就会生病。<br>如今我们的日常食肉量已经不低于这些滇藏民族,可是我们却没有意识到喝茶的重要性,没有培养起日常喝茶的好习惯。 八十岁奶奶能炒茶,九十岁奶奶能上树;妈妈与妈妈的妈妈一起喝茶;这些在拉祜族寨子里都是常见的。<br><br>一个以肉食为主的民族,为何能健康无恙且世代长命百岁?<br>答案是:喝茶!每日喝茶! 一款好的具有高度活性的茶必然要由好的原料做为基础。微生物菌群的脆弱,在化肥激素茶中是无法存活的,这也是为何现在大部分熟茶无法达到通便的原因。<br> 这里的茶树自由而又任性!它们可以恣意妄为的选择当年发芽或者不发芽,或者发多少芽,一切都遵循它的本意。没有茶农强加给它的任何宠爱,不提供化肥“滋养”它;不提供农药“帮它”驱虫;也不会使用叶面肥给它做“激素美容”,全程生长自然。 相比很多台地茶园里茶树大量的“滥用”化肥农药激素,这里的茶是幸福的,因为它不用为量产而活,自然也不需要化肥农药的“保驾护航”,它能自由决定每年的发芽量。 古树茶的发芽~~只是为了“活着”,所有人类“多余”的照顾,都只会毁灭它原始自然植物属性。它用自己的方式与周边建立和谐的互助生态链,几乎没有虫害。因此我们茶检测的农残一项是:未检出。<br> [马上红&古熟],就是选择这样天然原生态的古树茶青作为原料,这也是优秀的古熟所需要的第一步最基础的条件;第二步在滇南海拔1800米的雨林秘境古茶山上,利用拉祜族传统古老红汤老茶酵制工艺;从古树鲜叶的采制开始介入酵制的工艺,成就了完美的红汤。 马上红古熟的发酵不同于一般熟茶的成吨水泥地发酵。我们采用300公斤一筐的三米离地高海拔发酵,用清澈甘甜的山泉水进行潮水。潮水率不超过30%,腐叶率为0,全手工解块。这有微生物有益菌最喜欢的温湿负氧离子,有无比珍贵的自然光能,所以茶叶发酵过程中有发酵温度稳定,活性物质保留完整,微生物菌群丰富。这些都是成就【马上红&古熟】无比珍贵的自然条件。 藏拙山酵红汤古熟就是利用高山上自然气候的湿热使多酚类有效降解,自然的微生物对茶叶进行了分子裂解,从而使它变得更符合健康取向,养堆拼配和菌群作用等实现分子新的聚合重组,使口感上变得更细腻醇厚适口。 我们倡导:“会吃饭,吃对饭,喝对茶,喝到量”,因此每颗茶丹都采用了10克的基础量。10克是一个人一天饮用的基础量,也就是茶虽然对身体有益,但如果只是喝几口喝不到量,也是枉然的。就好比米饭可以充饥,但若是只吃几粒米有用吗?!<br><br>“会吃饭,吃对饭”,是用自然冲和之味来补身体之“阴功”;“会喝茶,喝到量”是用自然之茶性来“泻下”肠胃之积毒。 马上红古熟发酵程度,是介于老生茶和熟茶之间的一款茶,完美对接两者的品饮优点。既有熟茶的适口性,又有老生茶自然后发酵后 的丰富内含物质红汤,无论您是喜熟茶的汤色,还是喜老生茶的体感,都能在[马上红&古熟]里品饮到那种资深老茶人一生都在追求的,那种舒服通畅的茶体感!藏拙古熟对接口感和体感能力源自于它自然生长的茶青原料,传统古老的高山红汤发酵工艺,以及后期制作对于茶叶活性和菌群的保护。它可直接参与我们的消化系统,为身体提供更多的肠道有益菌,是天然的植物酵素。 马上红古熟因它内在优异的茶青本质,加上发酵时吸收的湿氧离子和自然光能…因此它属阳性,能快速驱寒散湿,温热身体。加上它丰富的微生物菌群,可帮助胃肠运化食物。马上红古熟不是药,然而它药香浓郁。每天喝两泡,上达下通理肠胃,从消化变好开始。让善饮红汤者在同样条件下,可以少生病不得病。马上红古熟茶是逃出发酵熟茶的思想,从古树鲜叶采制开始介入酵制的,遵古寻道从选採原生态古树鲜叶开始介入红汤茶酵制工艺…只为能把老茶,需要自然陈化的数十年时间,压缩在你人生精彩的一瞬间。 茶道至简,自然为师。去除过度浪费的多余的包装,还原茶的天然本质。马上红古熟采用最环保自然的牛皮纸阻潮袋,返璞归真。<br> 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为了让大家喝茶更简单方便,马上红古熟特推出袋泡简易装,让大家随时随地可以喝到,在这里建议用保温壶或保温杯焖泡,才能最大程度把茶中丰富的内含物质释放出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