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东北秧歌</p><p class="ql-block">东北秧歌在风格上既有火爆、泼辣的特点,又有形式诙谐,稳静、幽默。动作哏中有俏,俏中有浪,浪中有稳,踩在板上,扭在腰上,刚柔结合,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东北秧歌从发源到现在,已经有了大约300年的历史,产生与发展属于我国东北地区一种独有的汉族舞蹈,最早发源于祭祀。在封建朝代,人们的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会通过祭祀神灵的基本方式希望获得神明的保佑,在祭祀之时所跳的舞蹈就是最早期的秧歌舞蹈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还会在秧歌之中逐渐加入一些文化元素,秧歌逐渐变为包含杂技、戏曲以及武术为一体的舞蹈。</p><p class="ql-block">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韵律风格可以通过哏、俏、稳、浪、颤这五个字进行更为生动的表述。 “哏”在东北的秧歌之中主要就是指身体的力度以及硬度,美劲儿及泼辣劲儿; “浪”,体现在身上的动律.</p><p class="ql-block">秧歌舞蹈动作:东北秧歌的体态特征身体向前倾斜, 基础的舞步其分为踢步、顿步以及自由步等.</p><p class="ql-block">踢步:之所以显得“稳”、“艮”,是因为其速度之快,如果没有“稳落”、“慢移”来缓冲对比,恐怕这个特点就不是特别突出了。如古典舞中所说的“欲左先右,欲上而下”,在东北秧歌中成了“欲快先慢”,或“欲急失稳”了。因此,“踢步”的“艮”,重心移动才显得格外的“稳”。“艮”表现在踢步的“出急落稳”中,“踢步”的节奏感特别强,单一的踢步在一拍里有三种不同的变化,踢出的那一瞬间是非常快的用力过程,这一过程犹如一个快吸气,落脚时仿佛突然呼吸的顷刻,但很快地又转化为一个长叹似的重心移动。在这三种变化中,踢出的一刹那体现了艮、俏、泼辣、爽快、干脆的特点,落地与重心移动充分地体现了稳、美、浪的动律风格特点,由此可见,踢步不仅表现了“艮”,同时也表现了“浪”。“浪”使人联想起弧线。东北秧歌的重心移动其实就是一个小弧线,做前踢步重心移动是下弧线;做后踢步与侧踢步,重心移动的感觉是上弧线。把这些弧线连贯起来,就是“浪”的弧线型动感了。</p><p class="ql-block">从“踢步”的慢移重心来说,“慢移”本身就给人连绵不断,非常连贯优美的视觉形象,充分流露出成熟汉族女性的委婉、细腻、温柔、羞涩、含蓄的曲线美。所谓的“美劲儿”,在这时就表露无遗了。“双花”中的“双颤步”又别有特点。“双颤步”重心移动是上弧线,其节奏较为平均,移重心后踢所占的时间值基本上是相等的,加上音乐多用小快板,就给人轻松愉快、欢乐向上的感觉。“缠花”中的“顿步”是典型快移重心的步伐,由于重心移动的过程非常快,无形中使整个格调向热情火爆的气氛中去,体现了东北秧歌风格中的“艮劲儿”及“泼辣劲儿”。东北秧歌的训练点是自下而上,连锁反应的协调。组成这一连锁反应的三个主要环节便是脚下的步伐、身上的动律与手上的手巾花。手脚不能协调运动是一般人的通病,而这恰恰是掌握动律风格的最基本要求.协调起来运动,就必须把这三者的关系分析清楚。尤其是要点出三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三者的运动都是有“点”有“线”的,在动律与手巾花中都存在着“快吸气、停止呼吸、化为长叹”三个过程,在绕花中,花绕犹如快吸气,刚绕完的顷刻是停止呼吸的瞬间,从手腕到另一次绕花之间所走的弧线是化为长叹的时候,动律同样也是有“点”与“线”的关系。动律犹如钟摆一样,到弧线的尽头,就“点到为止”,立即回到动作过程(即“线”)中去,踢步、动律、绕花是平行进行的,动律与绕花的“点”与踢步的重心移动同步进行,这样三者便协调了起来。“踢步”之所以显得“稳”、“艮”,是因为其速度之快,如果没有“稳落”、“慢移”来缓冲对比,恐怕这个特点就不是特别突出了。如古典舞中所说的“欲左先右,欲上而下”,在东北秧歌中成了“欲快先慢”,或“欲急失稳”了。因此,“踢步”的“艮”,重心移动才显得格外的“稳”。</p><p class="ql-block">“浪”在东北秧歌的慢板中占有重要地位,要跳好慢板就得先“浪起来”。这时就必须从动作与动作衔接的过程中着手,只有把动作过程做好了才能跳好慢板,有了细腻的动作过程就不容易出现抢节拍的现象。东北秧歌的重心移动是不可缺少的过程,是“浪起来”的基础,它起着掌握节拍、灌满音乐的作用,从前到脚的运动过程,速度及幅度都由它牵动及控制。重心移动的过程越慢、越细腻,走的路线越长,弧度越大,那身上的“浪”,就越清楚,与此同时,整体动作就显得较有力度、有韧劲、有文化、有内涵。</p><p class="ql-block">手巾花属于东北地区秧歌之中的主要标志之一,手巾花所包含的动作有很多,常见的-甩花、抖花以及上旋花,这些基本动作都属于东北秧歌之中的精彩看点。花样繁多的“手中花”一般表演人员都会在手中拿着手巾花,在表演秧歌的时候还可以将其抛到空中,然后将其稳稳当当地再接回手中。演员将手巾花拿在手中,热情得就像一只点燃的火把,利用手巾花进行秧歌表演,一般都可以获得满堂彩。 东北秧歌音乐的传统乐曲十分丰富。其美学原则可用三个字加以概括,即‘顺”、“活”、“韵”。“顺”意为通顺。旋律的各种变化,乐曲的连接,调性、调式的变换都要“顺”。“活”即要具有高度的即兴演奏的能力,使音乐灵活多变。“韵”即韵律感及风格味.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击鼓属于东北秧歌之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鼓声可以传递出人们的感情,这属于东北秧歌的独有妙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北那儿旮旯</p> 东北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