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时至今日,我才算弄明白,什么是阴差阳错,什么叫歪打正着。</h3> <h3>(夕阳无限好,琴声伴黄昏)</h3> <h3> 一个五音不全、既"不靠谱"又"不着调"的音乐盲,临近退休的年龄,竟然跟古琴"杠"上了,并且"杠"得如痴如醉、"杠"得无怨无悔,"杠"得还有模有样,令我自己都始料未及。</h3> <h3> 中国人习惯于把突如其来无法解释的热情归之为“缘分”,或许我与古琴真有着难以言喻的夙缘。</h3> <h3> 古琴是什么?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古籍记载伏羲、神农都曾作琴,也有黄帝、唐尧等造琴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讨伐又增一弦,共七弦。琴曲存世3360余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中国古琴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h3> <h3> ( 古琴,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面圆底扁,象征天地;琴身与凤身相应, 也有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琴上有"岳山",象征山岳;琴上有丝弦,象征河川,此乃高山流水也)</h3> <h3> 古琴先贤曾下过这样的结论:琴者,情也。对于"爱琴"这件事,我的情感也有着三部曲式的渐进脉络。</h3> <h3> 我与古琴结缘纯属巧合。 2016年我陪外省市一位在上海挂职的干部下基层乡镇调研,在回来的路上,他说他想学古琴,问我宝山有没有教古琴的机构和老师。我答应帮他找找。当时我对古琴知之不多,对宝山的古琴发展状况不甚了解。这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帮了他人,也成全了自己。</h3> <p class="ql-block"> 我先是找到了王富斌老师,通过王老师又结识了顾剑峰老师。一段时间以后,那位挂职干部挂职期满回去了,我这个当"红娘"的倒是开始了古琴启蒙、拜师学艺之旅,并不知不觉地深陷其中。从那时起至今已经6年了。</p> <p class="ql-block">(有道是:台上六分钟,台下六年功)</p> <h3>(跟顾剑峰老师学琴。站在我后面的是王富斌老师)</h3> <h3> 在这6年里,我几乎每天都要触摸琴弦,即便是出差、旅行在外,也从未间断。现在我能熟练地弹奏15首古琴曲,其中有经典琴曲《梅花三弄》《流水》《鸥鹭忘机》《阳关三叠》《关山月》《酒狂》,有佛教琴曲《大悲咒》《云水禅心》,有现代歌曲改编的琴曲《女人花》《笑傲江湖》《我和我的祖国》。</h3> <h3>(有心,在哪里都可以弹琴)</h3> <h3>(用心,到哪儿都带着古琴)</h3> <h3>(痴心,有条件要弹琴,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弹琴。古琴已成为我出行的标配)</h3> <p class="ql-block"> 学琴最大的好处是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提升了我的精神境界。退休已经四个年头了,几乎每天都很忙。时间是有倍增效应的,每天积累前进一点点,一年下来回望竟然也收获颇丰,没有半点无所事事、消磨时光的感觉,非常充实。</p> <h3>(以琴会友,其乐融融)</h3> <h3>(在扬州"中国古琴第一街"与同道学习交流)</h3> <h3> 六年的"爱琴"生活,从不屑到接受,从陌生到熟悉,从初始阶段技术层面的演泽到如今情感与灵魂层面的逐步领悟和升华,古琴的美学格调让我学会从容淡定,渐渐有了诗化的沉淀。</h3> <p class="ql-block"> 与琴为友结伴,最大的乐趣在于她会让人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为,今天在我看来,古琴是个家,人在旅途,家是永恒的港湾,家的感觉是安逸、舒适、温暖、幸福,古琴亦然。这里我多说句话:为了使区里广大古琴爱好者有个自己的家,我牵头发起成立了宝山区古琴协会;古琴是扇窗,钱钟书老先生说:窗户最重要的作用是人与自然沟通的媒介,它在让人看到外界事物的同时,也让外界的人看到了你、看到了你的内心世界;古琴是座桥,纵然远隔山海,只要心灵相通,必将天涯比邻。古琴,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她起到了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作用。</p> <h3>(2018年12月1日,宝山区古琴协会成立)</h3> <h3> 以古琴为友结伴无疑是我一生重要且正确的选择。老电影《李双双》中有句台词叫"先结婚后恋爱"。用这句话来概括我这六年的"琴缘"是再合适不过了。</h3> <p class="ql-block"> 曾经有朋友问我,都快退休了,还去学一个自己零基础的古琴,难不难、累不累啊?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成语:好者为乐。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因为喜欢,所以累并快乐着,因为喜欢,所以难还坚守着。</p> <h3>(劳动最光荣)</h3> <h3>(斫琴真开心)</h3> <p class="ql-block"> 说句实话,到了我们这个年龄,要学任何新东西,你说不累不难也不真实,关键看怎么选择、怎么定位。学就要选择自己想学、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就会产生学习动力;学习的目的每个人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要因人而异、实事求是。我学古琴就是为了让自己的退休生活更丰富多彩,同时也想挑战一下自己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目的明确了,努力方向也就清楚了,修身养性、悦人悦己,不求卓越、但求开心。</p> <h3>(平时学习用的部分古琴书籍)</h3> <h3> 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知天高地厚、无知无畏,敢想敢干,而且说干就干。在跟顾剑峰老师学琴的时候,我萌发了一个想法,顾老师师从古琴大师龚一先生,不仅教琴了得,斫琴也堪称沪上高手。既然有如此优质资源,我弹琴斫琴一起学岂不更好。我向顾老师坦陈了这个想法,他二话没说,立马表示赞同,还为我列出了一长串的斫琴考备。就这样,我用了整整半年的时间,自学斫琴的理论知识、进行斫琴的工具材料等各方面准备。一切都按计划筹备就绪,2019年5月4日(中国青年节)这天,我的简陋的斫琴作坊"仰德坊"开张。</h3> <h3>(仰德坊开张之日,顾剑峰会长和杨卫国名誉会长为"仰德坊"揭牌)</h3> <h3>(仰德坊开张之日,顾剑峰老师手把手的现场指导斫琴)</h3> <h3> 一方面我认真攻读钻研了朱慧鹏著的《斫琴法式》、王栋著的《斫桐集》、智藏法师著的《智藏和尚斫琴法》等专业书籍和大量其他相关纸质与视频材料。</h3> <h3>(斫琴过程中经常学习参考的书籍)</h3> <h3> 另一方面,为了能寻觅到斫琴所需要的良材,我曾专门去了安徽的皖南、四川的大邑和邛崃、江西的婺源和泰和等地(这些地方都是老木料的集散地)。在江西泰和县,我终于觅得了第一批优质琴材,那是清朝末年老宅做栋梁的木材。同时,采购、定制、自制了斫琴所需的工具设备。</h3> <p class="ql-block">(在江西泰和县的古貌古心文化园觅得的斫琴材料)</p> <h3>(部分开成片的琴材)</h3> <p class="ql-block"> 取名"仰德坊",是因为古琴有"九德":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对古琴,我们内心深处要有仰慕之心、敬畏之心。</p> <h3>(我的斫琴工作室"仰德坊")</h3> <p class="ql-block"> 学习古琴,我现在可谓是"两栖作战"。一条战线是学习抚琴,一条战线是学习斫琴。可以说,退休赋闲以后,我的大部分时间是为"琴"所困。就斫琴而言,在上海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最初两年,我基本每周有三天时间去仰德坊,风雨无阻、暑寒不惧,忙得不亦乐乎。上手了才知道,斫琴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集木工、漆工、声学、美学、文化、艺术等于一身。既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p> <p class="ql-block"> 记得第一次走进仰德坊,我的脑子里除了兴奋就是一片空白。内心在嗔怪自己,自作自受。喇叭放出去了、牛皮吹出去了,骑虎难下了。脑瓜子里两个小孩在吵架:一个说,学弹古琴也就算了,居然还要学做古琴,这是那么容易的吗?早点收场吧,免得下不了台;一个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一种想法占了上风。</p> <h3> 其实我也是没有办法。说大话、吹牛皮是要付出代价的。脱一身皮、掉几斤肉,这是我必须付出的代价。我硬着头皮,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干错了推倒重来,不断的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的向老师求教、向书本求教、向实践求教,不断的取得进步。但也确实是不容易,毕竟是上了岁数的人了,刚开始学作琴坯,锯、劈、刨、铲,一天木工活下来,腰酸背痛,手都抬不起来,好在我的徒弟帮我打下手,省去了不少体力活;斫琴到髹漆阶段,人生第一次接触到天然生漆,引起了皮肤过敏,浑身奇痒难忍,脸上、手上都红肿起泡出珠水,那真叫自讨苦吃。</h3> <h3>(斫琴髹漆时皮肤过敏)</h3> <h3>(斫琴工坊用午餐)</h3> <h3>(斫琴中)</h3> <h3>(斫琴中)</h3> <h3>(斫琴中)</h3> <h3>(斫琴中。为琴坯裹麻布、上灰胎)</h3> <h3>(斫琴中。为琴坯裹麻布、上灰胎)</h3> <p class="ql-block">(斫琴中。为琴坯裹麻布、上灰胎)</p> <h3>(合琴后为古琴校音)</h3> <h3>(以上斫琴图片均为我徒弟用手机拍摄)</h3> <p class="ql-block"> 好在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半的埋头苦干、辛勤劳作,到2020年年底前我终于有了收获。</p> <h3>(准备合琴)</h3> <h3> 岀了12张琴坯,这12张琴坯已经全部完成了裹麻布、上灰胎的工序,有些已进入髹漆工序,其中有一张琴已经完成了大大小小一百多道工序,可以弹奏了。</h3> <h3>(已经完成裹麻布和上灰胎工序、准备上生漆的琴坯)</h3> <h3>(这是我有生以来习斫成功的第一张琴。我用这张琴弹奏的第一首曲子就是《大悲咒》)</h3> <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30日,我带着这张琴参加宝山区古琴协会年会并登台演出,得到了顾老师和众多琴友的高度评价。直到这一刻,我才真正尝到"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滋味。</p> <h3>(①会前顾剑峰老师检验调试我斫的新琴;②身背自己所斫之琴参加古琴协会年会;③用自己所斫之琴在年会上弹了一曲《流水》)</h3> <h3> 就抚琴而言,这依然是一条充满艰辛和挑战的崎岖之路,却也是一条心无旁骛、乐在其中的幸福之路。学琴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其中会遭遇到各种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好比梁启超所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又好比陶渊明所说: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里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有许多坎坷需要跨越。</h3> <p class="ql-block"> 我以为,学好古琴,首先要培养自己对古琴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几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兴趣使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p><p class="ql-block"> 其次,必须具备两样东西:一是决心,二是恒心。恒心比决心更重要。学琴不能三分钟热度,热情过后便是束之高阁;学琴开始也不能期望值过高,奢望"一口吃成胖子"。学琴这件事情,没有捷径可走,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勤奋,只有日积月累的坚持,不断地"熬"、不断地"耗",才能出成果。</p> <p class="ql-block"> 第三,胆子要大、脸皮要厚,既然与古琴结上缘了,学好才是硬道理。"怕难为情"是学琴路上的拦路石,必须搬掉。要不放弃一切机会勤学苦练,要敢于"抛头露面"。 </p><p class="ql-block"> 我学琴半年时,甫一会弹两首简单的曲子《秋风词》与《酒狂》,就大胆登台献演了。那是在2019年宝山区政协"迎中秋、庆国庆"联谊会上,我从容献丑,内心跌宕起伏,竟也完整流畅的完成了。我的胆子有多大、脸皮有多厚?可见一斑了吧。</p> <h3>(2019年9月,宝山区政协举办"迎中秋、庆国庆"联谊会,我学琴半年就登台演出,完成了我的古琴处女秀)</h3> <p class="ql-block"> "坚持"这件事情,说易行难。这里有各种原因。刚起步学琴的时候,会遇到许多困难,诸如记古琴的减字谱难、弹琴的时候手眼脑三者协调难、坚持做到每天抚琴难,还有就是古琴携带出门不很方便,学琴人遇到出差、旅行无法正常练琴,回来后找不到弹琴的感觉。以上这些,长此以往,容易让学琴打退堂鼓,因此造成一大堆学琴人,坚持到最后的寥寥无几。</p> <h3>(天书般的古琴减字谱)</h3> <h3>(天书般的古琴减字谱)</h3> <h3> 自从我与古琴结下情缘,每当遇到出差或旅游,我都是带着古琴同行。四年当中,古琴陪伴着我远涉重洋,去过日本,去过澳洲。</h3> <h3>(在澳洲旅游时抚琴)</h3> <h3>(在日本旅游时抚琴)</h3> <p class="ql-block"> 四年当中三次进藏,我把古琴带到了西藏阿里海拔5566米的桑木拉达坂,据说在这之前,古琴还未到达过这样的高度。好友何继军听说此事后,有感而发,赋辞一首《琴祭阿里》:玉岑雲岫,神山浩茫…今我操琴,祭告玄黃…。除了西藏之外,我还曾带着古琴去过21个省市自治区,只为了每天都能触摸到动人的琴弦。</p> <h3>(好友何继军先生的《琴祭阿里》)</h3> <h3>(在西藏阿里4800米海拔的冈仁波齐峰下抚琴)</h3> <h3>(即便是在海拔4656米的冈仁波齐酒店住宿也不忘练琴)</h3> <h3>(在新疆、内蒙自驾游时抚琴)</h3> <h3>(在西藏、青海自驾游时抚琴)</h3> <h3>(在四川、云南自驾游时抚琴)</h3> <p class="ql-block"> 在异国他乡和祖国的青藏高原上抚琴,那种感觉神奇而美妙。每每此时,情之所至,“古琴虐我千百遍,我爱古琴如初恋”的喟叹涌上心间,这是我对古琴独一无二的表白。</p> <p class="ql-block"> "爱琴"爱到这个份上,也是无所畏惧了。我斗胆篡改一下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琴声伴黄昏。还觉得意犹未尽,再加一句刘禹锡的诗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以此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情(琴)感。中老年朋友,往往会觉得退休了、或者即将荣休,就代表自己年纪大了,误以为辉煌时代已然落幕。其实只要心态不老,还是有很多大可作为的时光与机遇的。要活到老、学到老才是啊!同时,对自己的人生也需要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不惧怕可能性。因为可能性是人生魅力的重要来源。</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而到了耳顺之年的我,居然选择了古琴作为自己退休生活一部分,"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一种偶然还是一种必然、抑或是偶然当中有必然?我难以言说,却总感觉冥冥之中有情缘的牵绊。 </p><p class="ql-block"> 退休了、赋闲了,迎来了人生的黄金时期,活在当下真幸福,物质上吃穿不愁,但这不是我们退休生活的全部,我们还必须因人而异地把自己的精神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在平时生活里要多寻找快乐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身心变得轻松起来,生活才会更加充实美好。别无所求,只为安度晚年。就我而言,我选择了古琴,我坚信她会成为我退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微妙而坚定的相向而行。</p> <p class="ql-block"> 我学琴的初衷是不求愉悦听者的耳朵,但求养自心。飞机降落了,人生转段了,学习、工作、奋斗了大半辈子,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行将尾声时,寻求一种心灵的寄托,感悟人生、不乱不杂,安住当下、超越无常。这是上苍对我的眷顾和恩赐。</p> <h3> 一路走来,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理解和支持。我的夫人现在是我的忠实粉丝,不仅如此,她还经常给我传授一些乐理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h3> <h3>(在家习琴时,3岁的小孙女也过来凑热闹。真是天伦之乐啊)</h3> <p class="ql-block">(上图从左至右分别是我的夫人、妹妹和姐姐。她们都是我的忠实粉丝)</p> <h3> 感激我的琴友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可谓情(琴)投意合;</h3> <h3>(琴坯合琴前,宝山区古琴协会副会长闵安果先生在琴腹内留下墨宝:沪上仰德坊製壹号,庚子孟夏)</h3> <p class="ql-block">(好友成都老唐用全榫卯工艺做了两张楠木琴桌送我,其中一张琴桌还是可拆卸的,为的是我携带方便。真是难为他了)</p> <p class="ql-block"> 感恩我的老师,是你们把我领进了门,使得我能够从容探寻古琴世界的无尽宝藏并终身享有。</p><p class="ql-block"> </p> <h3>(顾剑峰老师热情支持我学斫琴,"仰德坊"开张亲自前来揭牌、手把手指导斫琴开料,重要的是这张工作台是他做好了送我的,特别令人感动,这是鞭策啊)</h3> <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4日仰德坊开张,琴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悉数参加,给了我很大的面子,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用心钻研,争取两条战线都有更大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岁月沧桑人生之路,唯有古琴不可辜负。 古琴于我,浅予深长、长乐未央。执子之手、与子偕老。</p> <p class="ql-block"> 一直欣赏这样的情缘: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有的是《高山流水》一样绵延不断的感觉;没有太多的海誓山盟、花前月下,有的是夕阳西下、荡浆归舟的《渔歌唱晚》。 </p><p class="ql-block">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不知不觉中,古琴与其所指向的某种情境、意境与心境,以及生活与思考方式,已然牵引着我与知音间的灵魂,在更高处相逢了。而某种情愫也渐渐化成淡淡墨痕,晕开的墨痕染指了那些未拓印的章节,章节被定格并化作永恒,附上永远。 </p><p class="ql-block"> 一切都妙不可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4日于上海静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