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吹三个小牛

格子

<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3日,大家都正在过五一小长假,突然就有信息传来,4日凌晨有可能针对疫情的事情,全市要进行一周的静态管理,市政府要再次按下暂停键。尽管政府一再说,一定会保证市民的菜蓝子,但大家还是在5月3日下午开始一阵疯抢,有某市缺菜的影响,大家有点怕。果然,第二天,一切如常,便利店超市还有快递小哥都在正常工作状态,菜场的菜据说比平时还稍稍便宜点点。吃的东西完全不用焦虑。封控在家,足不出小区,心反倒安静了。想想,好久没有认真读书了。应该趁此机会读点书,也算不是虚度。</p> <p class="ql-block">我挑出了三本书,一本是日本战后文学的巅峰人物太宰治著的《人间失格》,一本(古罗马)马可.奥勒留著的《沉思录》,一本《杨绛散文》。前两本买好长时间了,浮躁的很,一直没有细读,只是略翻了一下。后一本是1994年出版的,以前可能读过,现在也都忘的差不多了。</p><p class="ql-block">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读书习惯,我看书喜欢先看前言或是序,有时还喜欢从后往前读或先读前再读后,最后读中间。要么就是几本书穿插着读,一会儿读读这本,一会读读那本,想读时,抓起哪本是哪本,完全没有章法!真像杨绛先生所说的,读书好比串门一一“隐身"的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甚至呯一下推上大门一一就是说,拍地合上书面一一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p> <p class="ql-block">《人间失格》的作者是太宰治,看,这名字起的!他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视为日本战后文学的巅峰人物。他敏锐地把握了日本战后民众颓废迷惘的心态,以率真细腻的文笔赢得了读者广泛的共鸣。我就是对他的名字和介绍有兴趣,所以买了这本书!他是39岁自杀而亡的,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日本文坛公认他向世人展示了无与伦比的文学才华,留下了众多不朽的佳作。日本一位名人奥野健男说,无论是喜欢他还是讨厌他,是肯定他还是否定他,太宰的作品总是拥有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太宰笔下生动的描绘都会直逼读者的灵魂,让人无法逃脱。我看了三分之一,很相信他书中内涵的魅力。但书中过于真实的灰色的内心独白很让人压抑,书的封面,是作者的头像,眼睛里充满了忧郁和无望,就连他的发型都让人感到沉重。所以,《人间失格》,只读了一点点,就读不下去了,可能人到一定年龄,心理比较脆弱!</p> <p class="ql-block">《沉思录》这本书封面是硬壳,很有质感,拿在手里感觉很有份量。这是一本属于哲学思考的书,书中的内容,每一篇的标题都会吸引着目光往下看,-----“来自私人生活圈的品质传承","养父给我的教诲","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人,只能活在当下","别让肉体控制你的灵魂","再宝贵的荣誉也不是过眼烟云,”"用思想滋养你的心灵","一早醒来,就要开始鞭策自己","做万物中一个有价值的人"等等。作者说,″不要从权力,地位,名誉等身外之物中去寻找快乐,要在物质现象面前保持心灵的尊严″。怎么能想象得出,这是一个古罗马皇帝写出来的书呢。《深思录》是公元二世纪后期古罗马皇帝安东-奥勃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主要思考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他是罗马帝国五贤帝时代最后一位皇帝,也是罗马帝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是一位很有智慧的君主,也是一位很有造就的思想家,在整个西方文明之中,他是一个少见的贤君,他向往和平,具有非凡的军事领导才干,他说,人是一点灵魂载负着一具尸体,他的志向不在于成为一个万万人之上的罗马皇帝,而要成为一个宇宙公民。他既不追逐人生,也不逃避人生,从不怠慢社会历史赋予一个罗马皇帝的史命,他的终极关怀是心灵的关怀。他真是一位伟大的皇帝!奥勃留是那么的贤明智慧,但他的儿子是暴君,孙子也没给民众带来恩惠。他的去世,意味着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的结束。很喜欢这本书,以后还会慢慢翻阅。</p> <p class="ql-block">但我最爱看的还是《杨绛散文》,甚至把她当作枕边书。相信很多人也喜欢杨绛先生,喜欢看她的文章。她在很多女性心目中是女神一样的存在!是大家内心的精神贵族!杨绛散文收纳的篇目,都不长,应该也都是小题材,看起来轻松不压廹,也没什么大道理,更没有华丽的引用 和词藻,都是很普通的字和词,但这就是她的独特的文字风格,幽默而又简洁准确,言简意赅却又彰显深厚学识。大音希声,她的文字就像杨绛先生的人一样端庄素雅不卖弄,写的东西反倒显得朴实。你看,她的”流浪儿”,“风”,“窗帘”,“听话的艺术” ,“干校六记”,“第一次观礼”,“读书苦乐”等,是不是都很普通的小标题,甚至你会想写同题文章自己也不会差呢,其实,细读文字,那种轻松幽默与精巧驾驭文字的力量太棒了,简直就是让人五体投地。文中的文化内涵更值得细细品赏。读到其中一篇标题为《小吹牛》时,特别地吸引到我,看得我感觉杨绛先生不是文学巨匠,倒象是一位小女孩儿般可爱。她说,她时常听别人吹牛,自惭渺小,于是也想吹吹牛,“自我伟大”一番,结果就吹下三则小牛,实在看起来又可爱又可笑。搞得我也深受启发,用现在时髦的话就是也想凡尔赛一下,吹三个″牛"。这真让我绞尽脑汁,想的也足足有半个小时,终于也凑够了三则。现记下来,只当是自己曾经也小小得意过。看看,我写文章,都写到一半了,才终于见到主题。</p> <p class="ql-block">第一则,坐军用飞机去喀什。这真是一次不可多的飞来的机遇,那一年,应该是1997年,在一年一度的新老兵运输中,我有幸应一位军人朋友的邀请,和新兵一起,从陕西咸阳出发,飞往喀什,三天之后,又随退伍老兵乘飞机返回咸阳。新疆喀什市在我国遥远的最西部,南疆军区就设在那里,军区管辖着昆仑山脉包括西藏阿里的大部分边防线。其中还有全军海拔最高的哨卡红旗拉甫哨卡。那时,空中运输新老兵入退伍在中国基本上是绝无仅有的,而南疆军区实行的就是飞机运输。记得很清楚,那次坐的飞机是比较小的苏图--154飞机。飞机上全是新兵,大约是不到200人的座位。全程四个半小时。记得他们在飞机上,互相拉歌,情绪很高涨。下得飞机,一位大校将我接至离机场有几十分钟车程的兵站,也可以理解为部队招待所。在那里,我受到了高规格待遇,一个人住在第三层的一个大套间。整个一层就我一人住,而且外面有一位士兵站岗。士兵站岗不是专门为我,而是不管谁住在那里,士兵都在那里站岗。三天里,我接触到好几位军人,回来写了三篇文章,“回望喀什”“我心中的军人”“军嫂”及报道等。当然,也顺便游览了喀什的好几个景点,比如喀什大巴扎,香妃园及市容市貌。三天后随机与退伍老兵返回。飞机在咸阳机场上空徘徊很长时间,才安全降落,那是我生平第二次坐飞机,吓得不轻,屏着气不敢大声呼吸,直到飞机着地,才大大的喘了一口气。</p> <p class="ql-block">此文曾在几家报纸杂志刊用</p> <p class="ql-block">第二则,与电影明星合影。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企业文化蓬蓬勃勃,涌现出很多作家和写作爱好者。局里有一位警察作家写出了好本子,于是,被改编成电影。某影业制作有限公司来到郑州,举行影片的开拍仪式。此一行人,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比如演过周总理的黄凯,电影《庐山恋》的男一号郭凯敏,据说这部电影创下一个之最,电影播放场次最多。还有曾经达到万人空巷的电视剧《渴望》里张惠芳的妈妈的饰演者韩影。还有也是令几代人都喜欢看的电影《小兵张嘎》里饰演嘎子奶奶的电影明星黄素影,总之,一下子都见到了这么多名星并与之合影,也算是沾了点星光,他们大多都有好的艺德,值得人们尊重,二十多年之后再看与他们的合影,还仍然觉得机会难得呢。</p> <p class="ql-block">马跃,最早是歌剧演员,后多栖发展,做节目主持人,出演电影电视剧,事业蓬勃,嗓音独特。</p> <p class="ql-block">趁此机会把老照片翻拍放这里,不错的一个方法。</p> <p class="ql-block">六级电视连续剧《黄河纤夫》剧中周总理的饰演者!原解放军总政话剧团演员黄凯!</p> <p class="ql-block">第三则,以一已之力,解决了单位的国际长途免费使用权。这件事情,想想就很好笑,本来是公对公的事情,不知领导咋想的,竟然让我这个普通职员去和主管领导沟通。事情是这样的,那一年,大概是2000年左右,单位从外地来了新领导,他很有魄力,一心想为大家多办实事好事。当时,也正值一切都欣欣向荣的样子,报纸要扩版,杂志要加厚,一切都要做大做强,与外界有更好的沟通,扩大知名度。总之,原来办公桌上的电话只是在局域范围内,后来慢慢也可以直拨市内或是省内了,最后,大家又想让电话可以开通国际长途。这是一个大关口,一下子通讯要跃上一个高台阶,为了办事顺利,一次成功,领导想了好几个理由。但怎么去申请,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最后,有人知道我与主管领导是老同学关系,于是,竟然说让我伸头去联系这个事情。我心里又好笑,又有点被受到重用的感觉。后来,我与我们副总一起去找主管局领导。很不错,老同学很给面子,不几天,就给我们单位的全部办公室开通了国际长途。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当然,老同学绝不是纯粹看我的面子,这一点我懂的。但是不是心里也可以有一点得意,也可以吹一下小"牛"。写到这里,还让我想起一个小插曲,就是开通了国际长途后,单位有一位老师的儿子刚刚被送到国外读书。初中毕业,也才十五六岁。这位老师有诸多的担心,于是,正好有机会打免费的电话,和孩子聊东聊西,叮南嘱北,难免千言万语不嫌多。他没有控制好,居然第一个月打了近万元的电话费。有人说要开会批评,警示大家电话是不可以随便打的,只能用于工作,有的说让他自己掏腰包,具体最后是怎么处理的,现在也都记不太清了,好像是老总给了他面子,私下批评了他。(但愿某老师不会看到此篇文章😁)只是这件好事随着机构的重组,领导层的调整,老同志的退休,估计没几年单位就不再有如此待遇了吧!</p> <p class="ql-block">吹完三个小牛,觉得自己还行,可以有点自信了。其实每个人生命中都有值得一吹的大"牛"或者小牛!只是有的人没有时间把它写出来,或者是性格内敛。总之,看一本书,引出写篇文章的冲动,感觉挺好的!2022年5月中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