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北漂暂告一段落

乐幽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时间】2022.5.1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配图】乐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撰文】乐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北漂也称北漂一族,特指来自非北京地区的、非北京户口(即传统上的北京人)的、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包括外国人,外地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虽然在北京有户口,有住宅,但自己觉得从广义上说也属北漂,因为我是南方人,在京城也是“打工”一族,只不过“老板”不同而已,服务的对象有别罢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0年夏天,我因大学实习从武汉来京,有生之年第一次,特意去周口店认识一下头盖骨——“北京人”,还去了北戴河到海滩游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拿着介绍信才能出门的那个年代,每到之处都充分利用机会参观名胜古迹。所以在北京曾乘坐1角钱地铁去全球最大的广场,进过纪念堂,穿过故宫博物院,参观过大会堂、国*家博物馆,游览过颐和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景山公园、十三陵,以及坐绿皮火车去八达岭爬长城。当然期间也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2020年至2022年的新冠疫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难得的是参观过中*南*海,在瀛台上远眺首都中心区。1989年之后中*南*海不再开放,于是我干脆1992年到里面上班。还有一个大家都觉得神秘的地方——钓*鱼*台,不开放参观,但工作关系多次进去顺便参观。当年参观故宫票价0.40元(80年代大约为四五毛钱,90年代为5块钱,到了00年代门票调整为40元,10年代60)。当年地铁只有1号线,票价0.10元,我还留着票据,有人出百倍价格我也不转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3年夏天毕业开始北漂生活,到北京长住与工作,临近退休全球疫情肆虐,结果疫情未结束,职业生涯先结束了,而且还是被“弹退”的(最后一天上班健康宝出现“弹窗”上不了班)。从职业上看,大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83-1991)被认为是“游山玩水”的地质工作(现在的自然资源部),期间参加首届中央讲师团到湖南蓝山县支教1年;第二阶段(1992-2022)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具体工作略去N万字),被误认为“吃喝玩乐”。中间曾派驻香港工作3年多,也出境去过几个国*家、地区,国内除了新疆没空涉足其他地方都去过多次。虽然只是普通工作人员,但也参加过抗战胜利60周年、70周年阅兵式观礼,50周年、60周年国庆观礼,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广州亚运会开幕式,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等,还有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海峡论坛等两岸大型活动。临退前一年在单位全体员工大会上从领导手里接过从事该项工作满25周年纪念证章,似乎已经意识到职业生涯即将结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既然北漂职业生涯已经结束,可以考虑漂回南方了。下一步准备随笔写一些漂回南方的点点滴滴,暂定名称为“漂回南方”(美篇系列、抖音系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END~</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