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ont color="#ff8a00"> 本文整理《诗经》相关知识,精选其中的15首诗,赏读并以七绝吟颂来表达原诗的内容大意,与爱好者交流学习。</font></b> <h3><b><font color="#167efb">一、《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四书五经”之一</font></b></h3> 《诗经》内容丰富,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br> 《诗经》现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国风出自各地民歌;小雅、大雅多为贵族祈丰年和颂祖德之诗歌;周颂、鲁颂、商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br> <b><font color="#167efb">二、《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font></b> “风”即国风。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和豳风,也称为“十五国风”,共160篇。国风作品大多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在艺术特色上,许多语汇出于群众口语,来源于社会现实,直接抒写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不加粉饰,准确、生动、鲜明,富于表现力。在表现方法上,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歌咏景物,抒写情思,托物讽喻,刻画鲜明,个性突出,具有艺术魅力。<br> “雅”分为小雅和大雅,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雅”即正,由“正”联系到“政”,从“政”的小大来解释雅有小大之别。雅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是西周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雅大部分是奴隶主贵族上层社会举行各种典礼或宴会时演唱的乐歌,从另一角度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周代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br>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周颂大部分是西周初年周王朝的祭祀乐章,也有迟至昭王时的作品。鲁颂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颂歌。商颂是春秋时期宋人追述祖业(宋为殷商后裔)之作。颂大部分为赞扬神明伟大,表扬祖先盛德。颂诗不但有辞有乐,还有舞,其作者多为士大夫。<br> <b><font color="#167efb">三、《诗经》的“赋比兴”手法</font></b>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归纳了中国古代对诗歌的修辞方法。<br> 1、赋:铺陈、排比修辞。即直写人物、直描情状、直抒胸臆、直叙事景,把人的思想感情及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整齐的排比,可增强情感色彩和力量。<br> 2、比:类比、比喻修辞。以彼物比此物,使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所知和想象。<br> 3、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词。以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br> <b><font color="#167efb">四、对《诗经》诗旨的研究和争论</font></b> 《诗经》中的诗大都无法考证作者和背景,只能凭内容去推测描写的对象和表达的意思,因此其中很多诗都有不同的解释,众说纷纭,莫忠一是,争论不休,各方学者也乐此不疲。如诗经中的一些怨恨诗,是写男女还是写君臣,还是借男女讽君臣,说不清楚。<br> 如关于《齐风·鸡鸣》就有多种说法,《毛诗序》以为是因“思贤妃”而作。宋朱熹《诗集传》以为是直接“赞美贤妃”。而宋严粲《诗缉》以为是“刺荒淫”,清崔述《读风偶识》以为是“美勤政”,清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是“贤妇警夫早朝”。<br> <b><font color="#167efb">五、《诗经》中的成语</font></b> 出自诗经的成语至少有一百多条,如辗转反侧、梦寐以求、战战兢兢、进退维谷等。鹊巢鸠占来自《召南·鹊巢》,该诗旨也是历来有争议,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鹊喻新郎,鸠喻新娘,女子出嫁,定居于夫家。诗人在唱赞歌;二是鹊喻弃妇,鸠喻新妇,弃妇心生嫉恨,写诗责备丈夫另娶新妇占据了自己的位置;三是鹊、鸠并无明确所指,只是自然界的两种鸟,诗人是与婚礼无关的他者。后来出现了“鹊巢鸠占、鸠居鹊巢”等成语,引申为“强”占别人家园或位置。 <h3><b><font color="#167efb">六、以《诗经》取名的名人</font></b></h3> 《诗经》是华夏文化艺术的宝库,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韵,从中挑选佳句美词起名的有很多名人,如扶苏(秦始皇长子)、孔明、梁思成、钱其琛……。从诗经中取名,不仅是一个名的表现,更是文化底蕴表现,惟愿传统文化能够得以薪火相传,代代延续,不断发酵出新的灵感和启迪。<br> 这里说说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屠呦呦,她父母以《小雅·鹿鸣》开篇的“呦呦”两字取名,寄托了对她的美好期待。而成人的她几十年不懈地研究诗中“食野之蒿”的“蒿”,从中发现青蒿素并成功提取出,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因而她2015年获科学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种名字和事业的关系,是一种巧合还是天意呢?<br> <b><font color="#167efb">七、《诗经》中的古汉字--不同毛色的马</font></b> 诗经中一些古汉字现在已很少见到了,在《鲁颂·駉》中如数家珍似的竟点出16种毛色不同的骏马:驈、皇、骊、黄、骓、駓、骍、骐、 驒、骆、駵、雒、骃、騢、驔、鱼,令人目不暇接。<br> 古汉字按马的体毛、鬣毛、尾毛、足毛等,用黑、青、赤、黄、白色系,可列出马名如下:<br> 驈--股间白色的黑马;骊--纯黑色的马;骓--青白相杂的马;駓--毛色黄白相杂的马;骍--毛皮红色的马;骐--青黑色的马;驒--毛色呈鳞状斑纹的青马;骆--黑鬃的白马;駵(同骝)--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雒--白鬣的黑马;骃--浅黑带白色的马;騢--毛色赤白相杂的马;驔--黄色脊毛的黑马;驖--赤黑色的马;騩--浅黑色的马;駽--青和骊二色相驳的马;騥--美髦鬣的马;骢--青白杂毛的马。<br> <b><font color="#167efb">八、消失的词语</font></b>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不断有新的词语出现,如“手机、粉丝、躺平”。然而有一些词语却将消失,即使组成词语的字是常用字,而《诗经》成了这些词语的活化石。这里略举几例:<br> “之什”指篇章,《大雅·桑柔》在诗经中为“大雅·荡之什篇”;<br> “国步”指国家的命运,“仓兄”是指悲怆失意(出现在《大雅·桑柔》);<br> “归宁”指已嫁女子回家省亲(出现在《周南·葛覃》);<br> “于归”指女子出嫁(出现在《周南·桃夭》);<br> “周行”指大道、至善之道,“孔昭”指十分显著彰明(出现在《小雅·鹿鸣》);<br> “提提”指安舒貌,“掺掺”是指女手纤美貌(出现在《魏风·葛屦》)。<br> <b><font color="#167efb">九、对女子赞美的绝佳之作</font></b> 诗经中有很多赞美女子的诗句,而《卫风·硕人》无疑是最经典的,是刻画女性容貌美、情态美的最优美的篇章。<br> 诗中描写女子手如柔荑(柔软的纤手),肤如凝脂(鲜洁的肤色),领如蝤蛴(修美的脖颈),齿如瓠犀(匀整洁白的牙),直到螓首蛾眉(丰满的额角和修宛的眉毛),真是毫无缺憾的人间尤物。但这些工细的描绘,其艺术效果,都不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八字,传达出美人之神韵,永恒地定格了中国古典美人的曼妙姿容,历来备受推崇。<br> <b><font color="#167efb">十、对男子赞美的绝佳之作</font></b> 诗经中有很多赞美男子的诗句,而《卫风·淇奥》无疑是最经典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影响深远,而后有“琢磨、切磋”两词。<br> 该诗从外到内,一气呵成,刻画了男子的美好形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表明学识高精、做事认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表明相貌堂堂;矜持庄重,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表明穿戴得体、配饰华丽;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表明心地纯厚、品德高尚;宽兮绰兮表明心胸宽广、稳重随和;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表明宽舒随和、交际能力强。<br> <b><font color="#167efb">十一、孔子与《诗经》</font></b> 孔子对《诗经》评价很高,《论语》中提到《诗经》有十多章,有直接称赞的、有词句引用的,还有鼓励弟子学习《诗经》的。<br> 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思想纯正,没有邪念)。“温柔敦厚,诗教也”(可作为教化的工具)。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就不会说话)。“《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以感发人的思想,提高观察力,用来交往朋友,学习讽刺方法,近可运用侍奉父母,远可服侍君主,还可从中了解花鸟知识)。<br> <b><font color="#167efb">十二、杜甫与《诗经》</font></b> 《诗经》文字经历沧桑变化,十分的晦涩难懂。而唐诗脍炙人口,充满神韵。但诗经对唐诗有着深刻的影响,体现在思想、内容、手法各方面。有学者研究,在杜甫现存1400余首诗歌中,直接或间接引用《诗经》的达428首。其引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引用篇名、引用词句、化用词句等几种形式。引用内容有忠君爱国、刺世讽谕、人道主义、闲适交游等几个方面。<div> 《诗经》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唐诗如同精雕细琢后的玉器。<br></div> <b><font color="#167efb">十三、毛泽东与《诗经》</font></b> 毛泽东从小熟读《诗经》。早在师范读书时,在《讲堂录》里提到了《豳风·七月》,表达了对农民的重视。在向长沙各校发《征友启事》中曾引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小雅·伐木》”,表达了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心情。在致周世钊信中引用了“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小雅·蓼莪》”,表达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而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的歉疚。<div> 毛泽东在1964年北戴河同哲学工作者的谈话中曾专门评价过诗经,其中提到,司马迁对《诗经》品评很高,说诗三百篇皆古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诗经大部分是风诗,是老百姓的民歌,老百姓也是圣贤。</div> <b><font color="#167efb">十五、15首《诗经》诗赏读,以七绝吟颂来表达原诗的内容大意</font></b> <b><font color="#167efb">1、《周南·关雎》</font></b> <font color="#b06fbb">赏读:《周南·关雎》<br> 这是一首男子追求女子的情诗,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此诗首章以关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的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章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font><br> 读《诗经--周南·关雎》吟意·七绝<br><b><font color="#ed2308">参差荇菜雎鸠唱,君子心仪窈窕求。<br>寤寐萦思怜爱表,弹琴奏瑟炽情投。</font></b><br> <b><font color="#167efb">2、《周南·葛覃》</font></b> <font color="#b06fbb">赏读:《周南·葛覃》<br> 这是一首描写出嫁女子准备回家探望爹娘的诗。诗中叙述她在采葛和制衣时,看见黄雀聚鸣而引起与父母团聚的企望,她得允准备回娘家,告诉了师姆,开始洗衣整装,透露着辛勤劳作后无限的欢快和自豪。全诗即物赋景,即景赋事,即事赋情,虚实相生,妙于取譬,形象地表现了女子的贤惠和勤劳能干,回家的喜悦和急切,全诗充满快乐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font><br> 读《诗经--周南·葛覃》吟意·七绝<br><b><font color="#ed2308">葛藤遍谷萋萋叶,欢唱黄鹂茂灌飞。<br>贤孝勤劳乖巧女,怀思父母喜言归。</font></b><br> <b><font color="#167efb">3、《大雅·文王》</font></b> <font color="#b06fbb">赏读:《大雅·文王》<br> 这是一首歌颂周文王的诗,是诗经大雅的首篇。文王是周人崇敬的祖先,伟大的民族英雄,周王国的缔造者。王朝得天命兴国,兴国福泽子孙。王朝天命所系,人才众多,殷人臣服。要以殷为鉴,敬天修德,才能天命不变,永保多福。要效法文王的德行和勤勉,就可得天福佑,长治久安。全诗以事实为依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达顺应天命、施行德政的思想。<br> 本诗共七章,句词结构整齐,每章换韵,韵律和谐。运用了连珠顶真的修辞技巧,即前章末句与后章的起句相连锁,诗义贯串,宛如一体。</font><br> 读《诗经--大雅·文王》吟意·七绝<br><b><font color="#ed2308">文王在上周强盛,顺应于天帝命钦。<br>德政施行贤士聚,殷商为鉴敬民心。</font></b><br> <font color="#167efb">4、《周颂·清庙》</font> <font color="#b06fbb">赏读:《周颂·清庙》<br> 这是一首祭祀周文王的乐歌,是“诗经.颂”的首篇。诗写宗庙的庄严、清静,写助祭公卿的庄重、显赫,祭官吏们秉承文王的德操,报答、颂扬文王,文王的盛德使后人永远铭记。<br> 此诗的艺术手法是并非正面具体描述,而是抽象简括歌颂、赞美文王。使文王之德得到了更生动、更具体的表现。由于写了助祭者和与祭者,所以语言虽少而内容丰富含蓄,充溢着比较真切的感情。</font><br> 读《诗经--周颂·清庙》吟意·七绝<br><b><font color="#ed2308">肃雍清庙供文王,仰止功恩祭敬香。<br>济济一堂虔颂赞,顺天德政耀光芒。</font></b><br> <b><font color="#167efb">5、《召南·鹊巢》</font></b> <font color="#b06fbb">赏读:《召南·鹊巢》<br> 这是一首描写婚礼喜庆盛大的诗。诗中鹊喻新郎,鸠喻新娘,诗以新郎(或新娘家人)角度唱赞歌,以平实的语言描写婚礼的过程。全诗每章只更换了两个字,选取了三个典型的场面加以概括,分别用了“居、方、盈”,“御、将、成”,递进并真实地传达出新婚喜庆的盛况。</font><br> 读《诗经--召南·鹊巢》吟意·七绝<br><b><font color="#ed2308">欢欣出嫁婚仪盛,百辆成盈御礼辎。<br>鹊筑居巢鸠与共,维君娶女候良时。</font></b><br> <b><font color="#167efb">6、《小雅·鹿鸣》</font></b> <font color="#b06fbb">赏读:《小雅·鹿鸣》<br> 这是一首待客宴饮诗,是诗经小雅的首篇。开篇以鹿鸣吃食起兴,清新质朴,歌唱主人的敬客待客,以及宴享活动对人心的维系作用。内容正大平直,风格中和典雅,描述丰腴婉曲。第一章是迎客,鼓瑟吹笙,献上竹筐所盛的礼物;第二章是赞客,颂嘉宾的懿德;第三章是宴客,香醇和乐,一派祥和气象。</font><br> 读《诗经--小雅·鹿鸣》吟意·七绝<br><font color="#ed2308"><b>呦呦食野鹿儿鸣,帛献承筐鼓瑟迎。<br>傚慕德音昭礼道,酒香盛宴奏琴笙。</b></font><br> <b><font color="#167efb">7、《鲁颂·駉》</font></b> <font color="#b06fbb">赏读:《鲁颂·駉》<br> 这是一首通过写马来赞颂鲁国国君鲁僖公的诗。以此歌颂鲁君注重牧业、加强武备,从养马可联想国富民强和鲁君对人才的重视。<br> 诗为叠咏体,每章只变换几个词语互补,描写了马的骏美、雄健、高大、活力,如数家珍似的竟点出16种毛色不同的骏马:驈、皇、骊、黄、骓、駓、骍、骐、 驒、骆、駵、雒、骃、騢、驔、鱼,令人目不暇接。又用彭彭、伾伾、绎绎、祛祛来具体生动、有血有肉地展现马驾车时的雄姿。</font><br> <p class="ql-block">读《诗经--鲁颂·駉》吟意·七绝</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雄骁神骏健蹄开,驰骋辽原叱咤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好马强车精蓄养,鲁君尚武重良才。</b></p> <b><font color="#167efb">8、《大雅·桑柔》</font></b> <font color="#b06fbb">赏读:《大雅·桑柔》<br> 这是一首反复劝谏君王要安民保民的长诗。相传为周大夫芮良夫因谴责周厉王用小人、行暴政、招外侮、祸人民的罪行,陈述救国之道而作。全诗前四章为第一个层次,总叙祸乱初起;中间十章为第二个层次,反复检讨祸乱之由,并对足以造成祸乱的恶行进行无情的揭露;末二章为第三个层次,指出民乱的根本原因为上行不善所致。此诗显示出一种沉郁和忧伤的情调,语言朴直而多变化,运用了比喻、反诘、衬托、夸张、对比等多种手法,显示出诗人高超的文字操纵能力。</font><br> 读《诗经--大雅·桑柔》吟意·七绝<br><b><font color="#ed2308">昏君失政祸殃民,施暴听谗用小人。<br>咎恶招来天降恕,直诚劝谏郁忧呻。</font></b><br> <font color="#167efb"><b>9、《邶风·柏舟》</b></font> <font color="#b06fbb">赏读:《邶风·柏舟》<br> 这是一首女子伤感不遇其夫,而又苦于无可告解的诉怨诗,另一种说法是仁臣忧叹不遇其明君的诉怨。诗运用“赋比兴”手法,赋:各章排比直叙;比:以“舟、鉴、石、衣”比喻心境;兴:以漂荡的“柏舟”起兴,比喻飘摇不定的心境。诗紧扣一个“忧”字,忧之深,无以解,无以诉,无以泻,环环相扣,表达自己也有志向和尊严,决不屈挠退让,然而无奋飞之力,无奈叹息作罢。诗语言凝重而委婉,感情浓烈而深挚,有幽怨之音,无激亢之语。</font><br> 读《诗经--邶风·柏舟》吟意·七绝<br><b><font color="#ed2308">柏舟飘荡泛深忧,幽怨难眠不解由。<br>满腹辛酸无以诉,静思怎奈更添惆。</font></b><br> <b><font color="#167efb">10、《卫风·硕人》</font></b> <font color="#b06fbb">赏读:《卫风·硕人》<br> 这是一首赞美女子的诗歌,描写了齐女庄姜的高贵美丽的形象和出嫁卫庄公的盛况。诗用铺张手法,不厌其烦地吟唱她的方方面面。<br> 诗中以五个身份说她的门第高华。以七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细致地刻画了她艳丽绝伦的肖像,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纤微毕至的工笔画。再连续以叠字排比,描写婚礼的隆重和盛大,壮美鲜丽的自然景象表现声势浩大的陪嫁队伍,男傧女侣皆修长俊美。</font><br> 读《诗经--卫风·硕人》吟意·七绝<br><b><font color="#ed2308">显赫雍容锦锈裳,蛾眉娇倩艳群芳。<br>明眸皓齿嫣然笑,隆盛婚仪凤配凰。</font></b><br> <b><font color="#167efb">11、《卫风·淇奥》</font></b> <font color="#b06fbb">赏读:《卫风·淇奥》<br> 这是一首赞美男子的诗歌,诗中形象是周王朝时代一个品德高尚的士大夫。另一说法是赞美卫国第11位国君卫武公,他曾经担任过周平王的卿士。<br> 诗的每章均以“绿竹”起兴,以竹比喻人,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积学修养,道德磨砺。诗的第一章着重写君子的内在美德;第二章具体写君子服饰之盛,来见其仪容之美;第三章赞美君子道德修养极高,为人幽默而有分寸,借指为邦国之兴的贡献。</font><br> 读《诗经--卫风·淇奥》吟意·七绝<br><font color="#ed2308"><b>两岸竹青淇水秀,雅才君子态雍容。<br>琢磨砺炼如金玉,德望功勋众敬恭。</b></font><br> <b><font color="#167efb">12、《齐风·鸡鸣》</font></b> <font color="#b06fbb">赏读:《齐风·鸡鸣》<br> 这是一首妻子劝诫丈夫早起不贪睡的诗歌。诗以男女对话展开,创意新颖,构思巧妙,好似一出小品。妻子提醒丈夫鸡叫了,丈夫却说是苍蝇在闹。妻子又说东方亮了,丈夫又说是月光,可知无理。但如果换一角度,看作是丈夫梦中被妻子唤醒,听见催促,故意逗弄妻子而说,表现了夫妇间的生活情趣,也是别有滋味。丈夫贪恋衾枕,妻子则愈催愈紧,最后一句已有嗔意,人物形象活灵活现。</font><br> 读《诗经--齐风·鸡鸣》吟意·七绝<br><b><font color="#ed2308">鸡鸣怎变闹虫蝇,晨旭如何月曜称?<br>夫恋床衾朝事误,妻催嗔劝怕人憎。</font></b><br> <b><font color="#167efb">13、《小雅·小旻》</font></b> <font color="#b06fbb">赏读:《小雅·小旻》<br> 这是一首讽刺昏君不能采纳善谋的诗。诗以怨天的口气发端,指出当前王朝政治的灾难。然后指出政治混乱是由于一些掌权者叽叽喳喳、党同伐异。感叹不知国家要弄到什么地步,对王朝政治、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接着以谏劝的口气说,国家需要各种人才,要择善而从,不要使他们流散、消亡。最后再次表达了忧虑万状的深沉心情,其中“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动形象、寓意鲜明,广为后世引用,成为著名的成语。</font><br> 读《诗经--小雅·小旻》吟意·七绝<br><font color="#ed2308"><b>君主昏庸弊乱升,奸邪当道遏贤能。<br>国无法度临灾祸,如近深渊战战兢。</b></font><br> <font color="#167efb"><b>14、《鄘风·柏舟》</b></font> <font color="#b06fbb">赏读:《鄘风·柏舟》<br> 这是一首写姑娘倾诉她坚贞爱情的诗。她爱恋垂发齐眉少年郎,但遭父母亲反对。诗以流动漂浮的柏舟起兴,隐含着命运的飘忽不定,姑娘直抒胸臆,一面誓死维护爱情,一面从内心发出沉重的叹息,感情充沛,凄婉动人。</font><br> 读《诗经--鄘风·柏舟》吟意·七绝<br><b><font color="#ed2308">柏舟泛荡在河中,贤女才郎爱慕融。<br>含涕诉情求母允,死生契阔共时空。</font></b><br> <font color="#167efb"><b>15、《小雅·伐木》</b></font> <font color="#b06fbb">赏读:《小雅·伐木》<br> 这是一首宴享诗。诗由伐木兴起,以鸟与鸟的相求比人和人友爱相处的必要,说到亲情友谊可贵,这也是神对人的降福。然后叙述备办筵席的热闹场面。最后写主、宾醉饱歌舞之乐,再约后会。全诗生动地表达了顺人心、笃友情的愿望,又造成了诗歌虚实相生的意境美。<br> 诗中“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被广泛传诵。文人墨客常多借此句来说明人应该重视感情,广结良朋,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切磋,以求进益。</font><br> 读《诗经--小雅·伐木》吟意·七绝<br><b><font color="#ed2308">伐木丁丁小鸟鸣,呼亲唤友笑相迎。<br>倾杯观舞佳肴品,欢睦和谐叙谊情。</font></b><br>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诗经》是中国诗歌的光辉起点,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独具一格的百科全书。《诗经》从各个方面真实地展现了那个时代多彩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不同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给后人留下丰富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