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引子</p><p class="ql-block"> 旧时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在感慨生命脆弱,旅途不易之时,写一段《桥娃还魂记》,以此见证人间温暖、社会进步、国家壮大和发展。文章共四篇,暂取名:</p><p class="ql-block"> 桥下拾魂;元宵招魂;午夜惊魂;夺命还魂。</p> <p class="ql-block"> 2017年,趟过65个春秋的桥娃,已经按照魔都的规定办好了老年卡,满怀希望地准备颐养天年。</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事不过三。然而,骨感的现实好像总是同桥娃过不去,一场滚地之灾,把这个多难的生命体又一次推进了鬼门关。</p><p class="ql-block"> 历经90天ICU10次手术持续抢救挽回生命,80天住院康复再治疗恢复行走,两年的持续康复锻炼奇迹再现。</p><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夺命还魂,一场惊天泣地的人间大爱深情演绎。</p> 轮下夺命 <p class="ql-block"> 2017年4月的清明假日春光明媚。桥娃家前屋后院迎春花兰花桃花盛开,养了几年的君子兰还开出了并蹄莲,杜鹃和牡丹娇艳欲滴,争奇斗艳,小竹园内一只只嫩笋破土而出,正所谓“满园春色关不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4月3日清明假期,上午,女儿陪着外孙约好了朋友去佘山踏青赏春,桥娃夫妇俩则推着自行车去市场选购祭品,以拜慰逝去的父母。当2人先后经斑马线过一个丁字路口时,桥娃突然被一辆右转弯从背后驶来的土方车撞倒,右前轮径直向他的身体压去!</p><p class="ql-block"> 这个跟汽车打了四十几年交道的人,被汽车咬住了!</p> <p class="ql-block"> 已经到马路对面的桥娃夫人急得一边失声大叫停车!一边奋力冲过去朝车门使劲儿拍打!当车停下时,巨大的轮胎已经重重地碾压住了桥娃弱小的整个右手、后腰及右髋部,车轮挪开时,右手背只剩下白色的筋骨,右腿已无法动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神志还算清醒的桥娃马上让夫人先拨打120救人,再拨打110报警,没有惊动踏青的女儿。</p> <p class="ql-block"> 危急时刻,恰好路过的小区保安队李队长立即和桥娃夫人一起参与现场抢救。先到的警车勘察现场后离开了。救护车一到,夫人就和李队长一起,随车将桥娃送至全国骨科排名第一的医院抢救室。</p> <p class="ql-block"> 这时的抢救室已经没有床位,桥娃只能被放在走廊过道里。</p><p class="ql-block"> 眼见丈夫滴血的手指和已经开始发紫的右腿,妻子心如刀绞,焦急难忍,马上拨打电话给住在医院附近的外甥小殷小王夫妇和同学小吉小金,他们闻讯即时赶来协助找医生检查处理伤情。主诊刘医生在审片后,随即安排先做右手清创及缝合手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做完手术已是夜间,躺在走廊病床上的桥娃突然间全身发冷打颤,妻子和赶来的女儿赶紧用一层层被褥紧紧捂着,伴随着不断的呕吐,不多时间,桥娃就失去了知觉!</p> <p class="ql-block"> 直至第二天苏醒过来,已经躺在急诊ICU的桥娃,才知道自己是失血性休克,经过一晚上输血抢救刚刚苏醒。焦急万分,一夜没合眼的妻子听到丈夫活过来了,激动得一屁股瘫坐在急诊室外的走廊里!</p><p class="ql-block"> 正值清明之日,桥娃没想到竟然又去鬼门关走了一回!</p><p class="ql-block"> 人虽醒了,但右髋关节部位内出血过多,虚弱的桥娃依然面色苍白,疼痛难忍。</p> <p class="ql-block"> 在沪的亲朋好友知此不幸,即刻紧张行动起来。小吉、小王、小段等桥娃的同学和战友们、老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从事故现场处置、到联系医院专家,一刻也没有停歇。</p><p class="ql-block"> 福亭、党民、世礼代表战友们组成了兄弟三人服务组,去医技楼检查、跨科室转运、手术及转院等,都是他们专门负责,须臾不离左右。</p> <p class="ql-block"> ▲福亭、党民、世礼战友组成支撑“铁三角”,陪伴了桥娃检查化验、转科转院、出院入院和10次手术的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主治刘医生再三和桥娃打招呼:“医院很多专家和领导都知道并很关心您的情况,我作为当值医生,一定会尽全力负责救治,请放心吧!”</p><p class="ql-block"> 经CT核磁共振检查,桥娃右手开放性外伤加食指肌腱断裂、五指挫伤骨折变形,髋关节及腰椎等共7处骨折,有的地方是粉碎性骨折,肌肉软组织破碎,右腿肌电图显示第4、5神经断裂,右骨颈囊变,内出血严重,情况危险,必须及时手术。</p><p class="ql-block"> 然而,由于休克抢救苏醒后血相、心脏等多项指标达不到手术条件,只能靠大量输液尽快满足要求。为了达到目标,医生不得不在桥娃右锁骨下切开血管,多跟管子同时输液。</p><p class="ql-block"> 桥娃的状况急坏了刚得到消息的至爱亲朋、同事战友及左邻右舍。尽管急诊ICU每天只给下午三点的半小时探视,在上海的亲友们都提前来到医院,一直等到这个难得的探视时间,哪怕一分钟,也要排队进入,在病床边为桥娃加油!</p><p class="ql-block"> 两亲家马上从外地赶来上海,接过全部家务,让亲家母专心照顾亲家。</p><p class="ql-block"> 桥娃有个习惯,每天一早要在老兵乐园等微信群向战友及亲朋好友问安。两天突然没有了消息,都惴惴不安。刚从西安聚会回到重庆老家的柯班长夫妇一得到消息,立即赶到上海,一大早就到医院探视,无奈医院规定只能等到下午,再三协调无果。当听说桥娃中午要去医技楼做检查,柯班长夫妇等好友就一直坚持到中午十二点多,才在急诊室外的走廊里和众多亲友一道,排着队目送从病房推出的桥娃,给桥娃力量!</p><p class="ql-block"> 在外地的亲人、同学和战友们都纷纷致电或微信给桥娃夫人,转达慰问和关切,同时在内心默默地为桥娃祈福。</p><p class="ql-block"> </p> 血!血!!血!!!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周后,桥娃的体征指标达到了最低要求的手术条件,医院安排了当时国内顶级髋关节微创手术专家张教授领衔手术。</p><p class="ql-block"> 然而,又一大难题横梗在前——血源!</p><p class="ql-block"> 桥娃内出血过多,休克抢救输血已经用完了指标,而手术需要准备大量血浆,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p><p class="ql-block"> 接到用血通知,桥娃夫人立即联系血液中心,联系原单位有关部门,也联系全责肇事单位,但都因各种原因没有任何结果。身边的朋友们大都退休,受年龄限制不能献血。</p><p class="ql-block"> 女儿女婿责无旁贷,外甥女夫妻都做好了输血的准备,女儿还联系自己的好友支援,但仍是杯水车薪。</p><p class="ql-block"> 多方努力,多方碰壁,此时此刻,血就是命,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一心拼着要保住丈夫生命的桥娃夫人想尽了办法,已无计可施,悲伤致至!</p><p class="ql-block"> 万般无奈之际,有护工指点桥娃夫人,让她去血库那儿打听打听,说不上有点用处呢。夫人听到这个消息,即刻向血库奔去,在血库外面,果然有人说可以议价提供血源,真是天无绝人之路!</p><p class="ql-block"> 夫人反复向中间人核实了供血流程,并确认了手术用血都是通过血液中心根据医院用血申请这个正规渠道提供的,一颗悬着的心才总算略微放下!</p><p class="ql-block"> 此后的多次手术用血,桥娃夫人都是用这种不得已的办法才得以解决。由于用血次数多了,和中间人也熟了,他们还算体谅家属的难,也降低了用血指标的价格。</p><p class="ql-block"> 在等待手术的几天里,桥娃天天疼痛难忍,每每昏昏欲睡,睡梦中都是一条腿已经不属于自己,但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住,面对每天30分钟前来探视的亲朋,他给人的都是坚毅的微笑。</p><p class="ql-block"> 现在血有了,终于可以手术了。手术肯定成功,这自然是桥娃、也是大家的共同期待。</p> 手术:失望与希望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4月12日,医院找家属谈话签订承诺书,给桥娃作术前准备。</p><p class="ql-block"> 4月13日,桥娃手术正式进行。</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桥娃家人及朋友都来到医院,目送着他被缓缓推进手术室,期待着手术圆满成功,大家都在手术室外静候佳音。</p><p class="ql-block"> 手术开始一小时左右,家属被请进医生办公室。家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焦急地走进去,期盼听到的是个好消息。</p><p class="ql-block"> 刘医生介绍说,由于伤者髋部肌肉及血管组织被碾压破碎,已变成液态组织,张教授刚打开第一个切口,液体即向外涌流,导致接骨手术无法进行,只能做多切口引流。这样的情况非常危险,今后主要只能靠清创引流抗菌,以保证不被感染,只有这样,才能够保住生命,保住右腿。刘医生还劝解家属接受做不了接骨手术的现实,暂时不要告诉患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到了下午,桥娃懵懂中感觉自己好像刚从流水线下来,被整齐摆放在一排排手术床上。不一会儿,这床就自动流向出口,被护士推回了急诊ICU。</p><p class="ql-block"> 苏醒后尚不知就里的桥娃一看,自己整个右腹部到大腿,都插满了引流管子,颈部吊着血浆和几大瓶药水,由于已经过了探视时间,身边只有护工。护工给桥娃说:你夫人太辛苦,被女婿劝回去了,外面有他通宵守着,放心吧!</p><p class="ql-block"> 尽管术后用了阵痛棒,仍然疼痛难忍,但桥娃以为手术成功了,这点疼已经不算什么,感觉右大腿也轻松了许多,晚上难得睡了个好觉。</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医生查房,桥娃特别感谢张教授成功做了手术,刘医生只专门看了一下引流情况后,就和会诊医生在旁边窃窃私语,当日无事。</p><p class="ql-block"> 等到第三天探视,桥娃看夫人脸色不对,就问她究竟发生了什么。夫人深知自己的丈夫历经坎坷,是个坚强的人,就直接说明了手术失败的情况。桥娃听后却很平静,反而安慰夫人道:放心吧,自己肯定会遵医嘱,好好地配合治疗,但内心却实有不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接骨手术做不了,只能靠清创引流,药物排毒抢救生命。后续怎么办?这可又急坏了桥娃的亲人们。</p><p class="ql-block"> 小殷小王夫妇就急着分头行动想办法。</p><p class="ql-block">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有峰回路转时。</p><p class="ql-block"> 小王以桥娃女儿的名义找到了经验丰富的外科宋主任,专门说明来意,宋主任答应认真研究,尽快考虑一个可行的手术补救方案;</p><p class="ql-block"> 小殷打听到自己同班同学正巧从国外访学归来,担任医院ICU主任,即刻向老同学仔细介绍了桥娃的伤情,李主任听后就马上介入,先安排医生去急诊ICU了解情况。</p><p class="ql-block"> 这天查房会诊时,宋主任给桥娃说:你女儿找到我介绍了情况,我详细调看了片子,大部分骨折部位确实没办法手术,但L1腰椎和髋大骨必须手术,两个髋部也必须要从外面作刚性固定,这才能做到伤口愈合后髋关节保持基本正常平衡,要不然你以后还能否坐起来都是问题。</p><p class="ql-block"> ICU李主任在病毒免疫学和重症处置方面经验丰富、造诣颇深,他带领团队认真分析后发现,桥娃右髋关节及大腿部位肌肉损伤已经化脓,而且开始脱套,即肌肉同骨骼产生分离,如果不很好的清创排毒,病毒极有可能侵入骨髓,危及生命,情况非常严重,必须马上转入ICU进行持续清创手术治疗。</p><p class="ql-block"> 4月25日,桥娃被顺利转入ICU病房,李主任在查房早会上给医护人员说:“今天进来这位病人病情很特殊,我们的目标是消除感染,保护生命,进而保全腰腿,大家要同心协力做好工作!”</p><p class="ql-block"> </p> 清创,向死而生! <p class="ql-block"> 清创引流手术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开放式清创,另一种是微创手术清创,即通过探头带药物进入皮下组织,清理创面然后引流,促其逐步愈合,这有利于今后的肌肉再生,但手术次数多,每次手术间隔时间短,病人术后痛感强烈。专家在慎重研究评估后,决定采用微创引流方案。</p><p class="ql-block"> 这天李主任对桥娃说:“微创引流,这既考验我们的水平,同时考验你的忍耐力。手术后6小时会疼痛难忍,你是军人出身,应该忍得住。每次术后我会特别申请两针吗啡给你注射。你请放心,这个医用剂量不会上瘾的。”他先后安排了科内头牌的陈医生和姚医生作为床位医生主管治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1假期第二天,进ICU后第一次手术在能不能接骨,能不能同时手术的争议中开始了。这天的手术特别之处在于接骨、安装外固定、手部植皮和腿部清创在同一个手术台交替进行,这在ICU病人抢救中还是第一次。李主任专门请麻醉科主任全程参与,科里派专人对手术全程摄像,准备制作教学片保留下来。</p><p class="ql-block"> 当天夜里,还是从国外赶回来的女婿在ICU走廊里通宵值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个小时以后,醒来的桥娃看见身上除了输血引流的管子,还多出来一副高高的龙门支架,用四只螺栓牢牢地固定在两端髋关节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宋主任查房,他仔细检查了病床上各类记录后对桥娃说:“这次做你这个手术风险确实很大,但很成功,现在最主要的是防止出现感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几天之后,脊椎手术的刀口并没有愈合,背部肌肉组织反而开始液化,再次清创时发现腰部也产生了脱套,感染的风险增大了,如果腰腿部脱套连片,后果非常严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主任立即召集专家会诊研究对策,决定缩短清创手术周期,改7天一次为5天一次。</p> <p class="ql-block"> 此后的日子里,密集的一次次全麻清创及手部手术不停地进行着,手术——输血——营养——引流,一次都不能少;麻木——苏醒——剧痛——强忍,坚强地挺下来。骨肉分离,切肤之痛,每一次手术,对桥娃都是一次死生之间的洗礼和考验。</p> <p class="ql-block"> 桥娃的主治姚医生是一位处事干练,敢于负责又心细如丝的人,大家都昵称他“姚姚”,陪伴了桥娃大部分ICU救治疗程。</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清创回到ICU,姚姚都仔细分析各类数据,调整输液配比,调整营养液补给。有一段白蛋白指标一直上不去,每天输两瓶球蛋白效果也不明显,他就让桥娃夫人每天送来三只白煮鸡蛋,其中两只不含蛋黄,分三次坚持吃下去。这个“土办法”果然收到了好效果。</p> 裸拆龙门架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7年6月14日,这本是一个普通日子,可是对桥娃却显得特别。因为已经伴随在桥娃身上43天的龙门支架,随着髋关节固定的使命完成,就要离开了。</p><p class="ql-block"> 按照常规,拆卸这个外固定需要全麻手术的,医生考虑桥娃手术次数已经太多,这次就一个单项,建议桥娃忍一忍,能不能不进手术室。</p><p class="ql-block"> 桥娃想想命都捡回来了,拆几个螺栓不算啥,就非常爽快地答应了。</p><p class="ql-block"> 14日上午,两位医生拿着器械来到病床前摆开了架势,先是拆掉上面的门字型支架,然后再逐一拆卸四根固定在桥娃髋关节上的立柱。</p><p class="ql-block"> 这四根立柱是用螺杆直接固定在髋部骨头上的,医生让桥娃一定要坚持住不要出声。他们先是用扳手将螺杆拧松,然后慢慢旋转,从骨头上退出螺杆。伴随着螺杆一点点退出的是难忍的剧痛,桥娃咬紧牙关坚持着,直至螺杆取下,血液从洞口咕咕流出,医生及时止血,开始下一个拆卸流程。</p><p class="ql-block"> 被特许陪伴在身边的夫人刚看见这一幕,心里就钻心的疼,转过头去只顾抹泪,不忍直视后面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两根,三根,四根,直到一根根螺栓成功取下,血及时止住,围在床边的夫人和医生护士们看着桥娃除了额头豆大的汗珠,神态自若,这才都松了口气。</p> <p class="ql-block"> 6月20日,拆掉外固定后,又经过周的静默观察和辅助治疗,桥娃各项生命体征已趋于平稳,病毒及感染风险也基本得到控制。</p><p class="ql-block"> 随着全身的老皮肤一片片逐步脱落,露出白嫩的新皮,标示着桥娃已经彻底摆脱了死亡的威胁,获得了重生!</p> <p class="ql-block"> 但检查发现,此时腰部和右腿肌肉开始萎缩,两条腿长短不一,体重也降至不足百斤,急需进行康复治疗,而ICU没有完善的康复器械和条件。</p><p class="ql-block"> 李主任找了国内顶级陈旧性骨折治疗专家唐主任一起研究会商后,唐主任到病床前给桥娃说:现在你的清创效果很好,清创部位肌肉已经开始生长,全身皮下组织都开始新旧替代,情况很好,接下来主要是要做好肌肉恢复,这需要一些时间。你好好康复训练,一年以后我来给你手术。</p><p class="ql-block"> 为此,李主任团队专门联系了市区一家知名医院的康复中心作康复治疗,并请该医院骨科跟进。</p><p class="ql-block"> ICU的紧张付出,桥娃夫人心存感激,无以为报,多次提出发红包慰问治疗团队,都被李主任好言相劝拒绝了。端午节前,在桥娃夫人的再三请求下,李主任才同意她给科里医务人员买些西瓜等水果,以示慰问。</p><p class="ql-block"> 6月22日,在离开病房转院时,李主任特别叮嘱:病情若有变化,立即送回ICU!</p> 站起来!走起来!!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家坐落于淮海中路闹市中心的老牌医院,接到病人的康复科许主任对患者资料进行了反复研究,随决定按照出院小结上“卧床两个月”的要求,设计康复治疗方案,重点是先做手指关节和膝关节功能康复。</p><p class="ql-block"> 在ICU近三个月时间里,桥娃目睹了一幕幕因多种外部原因在无助中挣扎的悲情患者,目送了一个个因伤或因病终究不治的亡灵,自己却活了下来,这不是一种侥幸,是一种坚持,更是一种爱的接力!</p><p class="ql-block"> 现在生命保住了,生性乐观不屈的桥娃,强忍剧痛,积极配合康复医生治疗,想静待一年以后经唐主任陈旧性骨折手术,再能够坐起来,甚至站起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半个月之后的一天,一位82岁高龄的骨科老专家改变了这一路径!</p><p class="ql-block"> 这位满头银丝,瘦长却俊硕的长着来到桥娃病床前对他说:“我看过你的片子和病例,你得马上站起来,走起来,要不然人就真的废了!”</p><p class="ql-block"> “我可以站起来、走起来!?”桥娃心里先是一惊,更是一喜!他还是掩饰住激动,轻声地说:“可出院小结和医生的嘱咐都是要静卧呢。”</p><p class="ql-block"> “你原来住的这个医院骨科医生很多都是我的学生,你听我的!”“不过这过程很痛苦,你得经受住!”</p><p class="ql-block"> 老专家不容商量,坚定地走出病房,一边走一边交代主治许医生修改治疗方案。</p><p class="ql-block"> 早已觉得站起来只是个幻想的桥娃径此一说,没想到站起来竟然来得这么快,内心激动不已,下决心配合医生,渴盼惊喜。</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医生护工和往日一样,先是把桥娃从病床挪至平车推向治疗室,直接再抬向站立拉抻器,将双腿、腰部、胸部用5根带子绑缚在拉伸器上,护士一边起升,一边问桥娃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30度,50度,60度。</p><p class="ql-block"> “这个度数可以了吧?”</p><p class="ql-block"> “今天极限是多少?”</p><p class="ql-block"> “70度20分钟;”</p><p class="ql-block"> “那就70度吧!”</p><p class="ql-block"> “那好吧,我忙其他病人了,时间到了叫我。”</p><p class="ql-block"> 70度站立,整个身体下坠,就靠5根带子托着。不一会儿,虚弱的桥娃就撑不住了,额头开始冒汗。他觉着能站立就是希望,不断给自己打气,坚持到了规定时间,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却不见了护士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桥娃没有叫喊,仍旧咬紧牙关坚持住。</p><p class="ql-block"> 30分钟,40分钟,50分钟!</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桥娃早已大汗淋漓,全身湿透。护士急急忙忙赶过来,一边赶紧放下站立台,一边不停地抱歉打招呼。</p><p class="ql-block"> 桥娃只是有气无力地淡淡说到:“没关系的,是您给了我坚持的机会,使我看到了希望!”</p><p class="ql-block"> 连续5天下来,桥娃都坚持站立训练。这天回到病房,他试着在夫人的搀扶下,先是在病床边站立,然后扶着床挪步。又过了两天,再锻炼自主站立,扶着栏杆一步步走路。一周以后,他又在走廊里贴着墙根缓缓行走,越走信心越足。</p> <p class="ql-block"> 这天做完推拿项目,一直都是躺着进康复室接受治疗的桥娃轻轻问张医生:“您看我能不能开始增加练习走路呢?”</p><p class="ql-block"> 张医生错愕:“能行吗?!小孙扶着他试试看。”</p><p class="ql-block"> 助手小孙先扶着桥娃起来,桥娃坚持要自己走,小孙就跟着引导桥娃在行走训练区先走了一圈。</p><p class="ql-block"> 张医生一看吃惊了,马上让桥娃再走一圈看看。这一圈走下来,张医生说:“步子不稳,明天接着继续重点练走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17.7.22-8.23,床边坐►病房扶►走廊走►公园散步四部曲。</p> <p class="ql-block"> 医生的肯定,更坚定了桥娃的信心。坚强的桥娃每次康复治疗结束,坚持增加走路训练量。</p><p class="ql-block"> 亲友们也都想办法不断给桥娃增加营养,同学小王还找来了著名营养学专家安排营养配餐,在病床边指导桥娃做营养康复。</p><p class="ql-block"> 大爱自有大收获,桥娃的康复恢复速度在加快:</p><p class="ql-block"> 7月22日康复治疗满月,可以在病房走廊里走一圈;</p><p class="ql-block"> 8月1日建军节,可以锻炼着上下楼梯;</p><p class="ql-block"> 8月19日,可以走出医院,步履蹒跚地到襄阳公园散步了!</p> 走向明天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9月25日,急不可耐的桥娃坚持办理了出院手续,回家继续康复治疗和锻炼。</p><p class="ql-block"> 国庆节后,桥娃由夫人陪着第一次乘地铁去ICU复诊,主治姚医生看着自主走过来的病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语无伦次地给李主任介绍:“看看看!他走过来的!自己走过来的!!”</p><p class="ql-block"> 出院以后,桥娃继续在医院和康复中心治疗,更主要是坚持走路坚持锻炼。</p><p class="ql-block"> 在一家知名骨伤科门诊,施氏伤科传人朱医生看了桥娃的片子,马上拉着两位助手说:“这位病人很特别,整个髋关节部位变形严重,这个后遗症是针灸和推拿所不能解决的,我们只有用热敷方法缓解其病痛。”</p><p class="ql-block"> 朱医生转过来给桥娃说:“从你这个片子看,至少5至6级伤残,好在腿保住了就很不错,今后最多也只能散散步了。”</p><p class="ql-block"> 桥娃并没有丧失信心,坚持做康复治疗,从蹒跚学步,到漫步移动,再到自由行走,坚持不懈,从未停歇。</p><p class="ql-block"> 好战友、好同学、好同事、好邻居等众亲朋都鼎力相助,从治疗、保健、营养等多方面提供帮助。</p><p class="ql-block"> 小殷除了安排后续手术治疗,还专责打理事故法律诉讼。</p><p class="ql-block"> 党民战友专门学习了平衡治疗方法,每周给桥娃推拿治疗。</p><p class="ql-block"> 小黄同学看了桥娃的伤情后,请桥娃去她的治疗室做拍打香薰理疗,并指导他平时坚持拍打锻炼的要领。</p><p class="ql-block"> 桥娃老单位、老干部党工委、街道居委会、业委会等都先后多次到医院和家里慰问看望桥娃……</p><p class="ql-block"> 爱的支撑,更使得桥娃信心倍增,更加快了锻炼和康复的步伐。</p><p class="ql-block"> 2017年9月刚一出院,就在外接受战友、同学的集体慰问;</p><p class="ql-block"> 10月,第一次全家盛装出席晚辈婚礼;</p><p class="ql-block"> 2018年5月,在福亭陪伴下和家人一起出游齐云山;</p><p class="ql-block"> 10月,拖着伤腿随战友重访部队驻地本溪;</p><p class="ql-block"> 12月,再赴西安参加汽车连连史发行仪式:</p><p class="ql-block"> 2019年1月,重登玉龙雪山;</p><p class="ql-block"> 5月,在同学鼓励下登上慕田峪长城;</p><p class="ql-block"> 7月,在夫人陪伴下爬上恩施大峡谷;</p><p class="ql-block"> 8月,走山东拜战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医者仁心,令人敬仰。2017年,ICU李主任和康复中心许主任双双被评选为上海市医者仁心十大楷模。此后,李主任升任某三甲医院副院长,陈医生姚医生也分别升任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p><p class="ql-block"> 众友抬爱,苦尽甘来,两年的不懈努力,车轮下抢救出的这个鲜活生命,历尽磨难,一个物理上的伤残老人,变成了旁人根本看不出来的健康快乐的正常人,这就是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9月4日,出院休息两天。</p> <p class="ql-block"> ▲出院了,战友聚一下!</p> <p class="ql-block"> ▲半年陪伴辛苦啦!</p> <p class="ql-block"> ▲有你是福!</p> <p class="ql-block"> ▲妹妹(上图)代表弟弟及家人们看望大哥。母女(下图)难得轻松一下。</p> <p class="ql-block"> ▲好姊妹汇聚上海。</p> <p class="ql-block"> ▲中学同学来慰问。</p> <p class="ql-block"> ▲感谢战友们远道来探望。</p> <p class="ql-block"> ▲老同学,见到你们格外亲!</p> <p class="ql-block"> ▲可敬的同事们。</p> <p class="ql-block"> ▲2018.2019年陪同老首长庆“八一”。</p> <p class="ql-block"> ▲2018.10.10,步履蹒跚中,第二故乡本溪行。</p> <p class="ql-block"> ▲2018.12.26,完成连史发行使命。</p> <p class="ql-block">▲2019年1月,离退休党支部欢度春节。</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月,再走同学路,登上玉龙雪山。</p> <p class="ql-block"> ▲2019春节战友拜年会。</p> <p class="ql-block"> ▲2019年5月,同学陪伴,不到长城非好汉!</p> <p class="ql-block"> ▲2019年7月9日,在夫人陪伴下翻越恩施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 ▲2019年8月,山东访战友。</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出院两年整,战友会重庆。 </p> <p class="ql-block"> ▲2020,精神矍铄,上海老兵庆“八一”。</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赴重庆四川,拜访老排长柯班长夫妇(上图左1、左2)</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在四川隆昌(上)、重庆江津(下)、铜梁(中),拜会老战友。</p> <p class="ql-block"> ▲2021.1.27.上海外滩,通过战友之家平台给老战友拜年。</p> <p class="ql-block"> ▲2021,跨进70岁过年啦!</p> <p class="ql-block"> ▲2021庆“八一”,璀璨星光是老兵。</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再访山东东营战友。</p> <p class="ql-block"> ▲家和事兴。</p> <p class="ql-block"> ▲春天来了。</p> <p class="ql-block"> ▲感恩新时代,抗击疫情,父女搭档志愿者,奉献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尾声: </p><p class="ql-block"> 许许多多全力救助桥娃、来医院和家里看望桥娃、来电来信慰问桥娃、在心里惦念并默默祝福桥娃的亲朋好友,尽管没有留下你们的图片,但桥娃时刻铭记在心,感恩有你!</p><p class="ql-block"> 心存感激,携手共进,享受多彩美好新年华!</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正文中部分插图来自头条搜索,谨致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