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绿苑,是一个文学社的名字,绿苑文学社是家炳第一中学三十五、六年前的校内社团,不存在已经好多好多年了。居于那份不舍的情怀,我们其中的24个文学社成员前几年又以“绿苑文学社”为名组建了微信群。一日聊天,当时文学社骨干李石武给我们布置了征文作业——绿苑,一个我们无法忘却的名字。让我们重温下我们当时的文学梦。我看了此贴,心里难免泛起波澜,但很快就重归平静!没想到余善机总编点名推荐我写,说实话我心里一点底气都没有,毕竟我窝家三十余年,生活就像白开水,平淡琐碎淹没了激情炽热,那一丁点的文学细胞早就死的所剩无几,只有柴米油盐的交响,那里还能写出什么美文……可余总编的又一句“支持石武”,我就再也没有理由拒绝,好吧,就当我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时光往后推回到三十五、六年前,我们还是一群怀惴梦想、意气风发的青春少年……因为缘分,我们一起走进了家炳一中;因为理想,我们成了绿苑社友;因为偶然,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因为绿苑,我们缔结了这个世界上最纯真的情谊……</p><p class="ql-block"> 说心里话,绿苑文学社的那段浸润着油墨香味的时光,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记得初二的某一天,我们班的文学尖子蓝发超同学介绍我加入了绿苑文学社,在此之前我只知道学校的一楼有一个“绿苑”投稿箱,从没关顾和理会。后加入了绿苑文学社才知道它的分量和特殊的作用,小小的投稿箱成了我们的中转站,传递着少年文学爱好者的希望和追求,给我们打造了一个丰富生动,健康向上的精神空间。因此,对一个默默挂在楼梯下面墙上的小小投稿箱也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时绿苑文学社,社长是钟善戈,总编是余善机,指导老师是陈克经。社员则是靠老师或同学推荐,每个班两名,由于当通讯落后,余主编便手拿着名单到每个班级去见面、去认识、去召集……凭着满腔的热忱硬是把绿苑文学社像模像样办起来了,把八十年代家炳一中的人才聚拢在了一起,之所以绿苑周刊能办的风生水起,图文并茂,排版工整,因为这里聚集了文学,书法,画画,编辑等人才。这些就是我们那些可爱又努力的师哥师姐们。</p><p class="ql-block"> 记得一天的周末,阳光特别的灿烂,透过公路旁边细密的树叶照在我身上,我踩着自行车🚲,沐浴着朝阳,嘴里哼着欢快的歌向学校走去,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去绿苑文学社接受任务,所以非常开心。记得第一次钢板刻字,因为没有经验用力不均匀,印刷出来的字迹有的地方模糊不清,有点地方渗透油墨,我心里非常的自责和忐忑,但师哥师姐们特别的好,不停鼓励我——你第一次刻字已经很不错了!我们每个周末在一起的时光是那么的忙碌、充实和美好!我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朝气勃勃,自信满满。那慷慨激昂画面,那青春燃烧的岁月,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亲切!那么的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时候我不够自信,常常用“张倩男”的化名投稿,曾写过《一件时髦衣服的风波》,到现在还记得那件衣服的款式蝙蝠袖有绿色条纹,是我姐从深圳带回来的,这件衣服现在来说不算什么,当时配上喇叭裤非常的亮眼……置于那篇文章是怎么写的不记得了!只记得大概内容“走自己的路,穿自己的衣,让别人去说吧”。</p><p class="ql-block">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那么的不舍,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正当我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学业,《绿苑》小有名气的时候,我们各自毕业,绿苑文学社好像过没多久也随之人散曲终……</p><p class="ql-block"> 然而,绿苑人好像从未死心,特别是当时倾注了许多心血的余主编毕业工作后仍是对绿苑文学社像对初恋情人仍旧念念不忘,取用“绿苑”的笔名在公司内部刋物发表文章;自筹资金委托蓝发超社友在母校举办“绿苑杯”征文比赛;包括现在淘宝上的旺旺也是“绿苑”的名字……可见,“绿苑”这个名字已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正如美女社友邱素玲说:绿苑,是一个充满生机,寓意生命长青、友谊长青的名字。</p>